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關於朱允炆的下落有兩種說法 究竟哪一種說法更加可信

關於朱允炆的下落有兩種說法 究竟哪一種說法更加可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朱允炆下落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以“清君側”之名,發兵南下,並用4年時間戰勝建文皇帝朱允炆,成功奪取了帝位,是爲明成祖。

但是,隨着南京城的陷落,朱允炆的下落也從此成爲歷史之謎。

幾百年來,關於朱允炆的結局,一直有這樣兩種主流說法:

一是他在城破之日即“自焚”而死;二是他化妝成了僧人,逃出南京,從此便不知所蹤。

這兩種說法,第一種流傳最早也最多,但可信度偏低,極不可信;第二種說法雖看似神祕,但最有可能接近歷史的真相。

關於朱允炆的下落有兩種說法 究竟哪一種說法更加可信

一、“自焚”而死的建文帝

建文帝被燒死一說,見於正史《明史·惠帝紀》之中:“宮中火起, 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 越八日壬申葬之。”

南京城破之日,宮中燒起大火,建文帝不知所終。最後,有人在火中發現了建文帝及皇后的屍體,朱棣命人葬之。

在朱棣本人的傳記中,也有記載:

“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中......備禮葬建文君, 遣官致祭, 輟朝三日。”

在《明太宗實錄》等史料中,也有類似文字,在此不再贅述。

建文帝當時兵敗,眼看無力迴天,內心裏萬念俱灰,因不甘於被朱棣生擒虐待,所以自己放火燒了皇宮,以至於連自己也葬身火海。

關於朱允炆的下落有兩種說法 究竟哪一種說法更加可信 第2張

這種死法,看起來十分合理。但是,如果我們結合當時全國的大環境,以及《明太宗實錄》、《明史》的著作背景,就會對這種說法產生懷疑。

第一,建文帝沒有必要放火自盡。雖然朱棣率軍攻入了南京城,但如果放眼全國,建文帝實在沒有必要立即自我了斷。

首先,朱棣雖然奪取了南京,但他畢竟是做了篡位的大逆不道之舉,是要被臣民唾棄和反對的;明朝建立短短几十年,燕王就又將人民拖進了戰火之中,他發動的戰爭在當時是不得民心的。

所以,建文帝完全可以出逃,糾集各地力量重整旗鼓。他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第二,《明史》中關於建文帝自盡的記載,定稿於康熙朝。當時,清朝的統治還不是很穩固,特別是關於崇禎之子“朱三太子”的傳聞甚囂塵上。清朝修《明史》,把建文帝的歸宿定位爲自盡,這也是在爲“朱三太子”是冒牌貨佐證。清廷意在證明:建文帝出走是假的,就跟現在這個“朱三太子”是假的一樣,朱明王朝的遺老遺少,可以死了這條心了。

與《明史》相比,《明太宗實錄》更有造假的動機。朱棣是把自己的親侄兒趕下去後當上皇帝的,這在當時是嚴重違反倫理道德的行爲。

所以,在編纂《明太宗實錄》時,朱棣是嚴禁把不利於他名聲的事情如實寫進去的。

如果當時朱棣對外宣傳建文帝沒有死,那麼對他這個“來路不正”的皇帝是極爲不利的,他也必然遭到唾棄、背叛。

而如果宣佈建文帝已死,朱棣就可以明太祖嫡子的身份,順理成章、名正言順的繼位。而且,即便建文帝真沒死,還在外糾集力量謀圖復位,朱棣也可以將他定位爲“冒牌貨”,理所應當的加以打擊。

所以,對朱棣來說,還是默認建文帝死了好,而且還是贖罪式的自我了斷。

關於朱允炆的下落有兩種說法 究竟哪一種說法更加可信 第3張

二、出家爲僧的建文帝

乾隆四十二年,《明史》被清廷重修。這時,清廷的統治早已是相當的穩定,而建文帝的結局竟然也跟着作了修改:死於大火中的不是建文帝,而只是他的皇后馬氏。

“棣遣中使出後屍於火, 詭言帝屍。越八月壬申, 用學士王景言, 備禮葬之。”

“詭言”二字,說明是朱棣撒了謊,建文帝並非燒死。

《明史·恭閔帝本紀》:“宮中火起, 帝不知所終。 或雲帝由地道出亡。”

如果拋開這些被人爲干預了的歷史記載,還有哪些跡象表明,建文帝沒死呢?

關於朱允炆的下落有兩種說法 究竟哪一種說法更加可信 第4張

第一,朱棣登基繼位之初,受到了極大的阻力。朱棣進入南京後,大批建文帝舊臣外逃,選擇忠於新朝的只在少數。而且,朱棣對死忠於建文帝的舊臣,如方孝孺、齊泰等,實施了殘酷的殺戮,其中就包括惡名昭著的“誅十族”。

朱棣也是一代英主,爲何不知道時局不穩更需要用懷柔政策籠絡人心的重要性呢?

如果一切均已塵埃落定,那麼爲何還有那麼多大臣選擇繼續忠於建文帝,而不願意倒向朱棣呢?

原因很可能是,朱棣知道建文帝沒有死,而羣臣也知道建文帝還活着。

第二,朱棣之後的三個舉動,間接證明了建文帝沒死。

首先,建文帝的陵寢不知在何處。如果按照《明史》最初的記載:“備禮葬建文君, 遣官致祭, 輟朝三日”,那麼,一定有人知道他被葬在了什麼地方。

但事實卻是,無人知道建文帝的陵寢在哪裏,甚至後來崇禎帝打算再祭祀時,無奈的說“建文無陵,從何處祭?”

關於朱允炆的下落有兩種說法 究竟哪一種說法更加可信 第5張

其次,朱棣曾經派重臣連續14年到各地暗訪建文帝的蹤跡。

公元1423年,胡濙回朝,得知朱棣已經出征,於是便跑到宣府向其彙報工作。朱棣雖然已經就寢,但聽說是回來了,立即起身去召見他。君臣二人的行爲,都間接證明了建文帝沒有死。而胡濙肯定是查到了建文帝的蛛絲馬跡,所以才十萬火急的彙報給朱棣。

再次,在胡濙回朝之前,朱棣聽說建文帝逃到了海上,於是他又派鄭和七次下西洋。

如此大規模的出海遠行,不爲對外貿易,不爲軍事征服,爲的是尋找建文帝的真實下落。

關於朱允炆的下落有兩種說法 究竟哪一種說法更加可信 第6張

以上都可以間接證明,當初建文帝沒有死於宮中大火,而是出逃了。那麼,他逃跑的方向又是哪呢?

明清以來,關於建文帝的去向,主要有三種說法:一種是雲貴,另一種是兩廣,最後一種是閩浙。

其中,最不靠譜的是雲貴說。因爲鎮守雲南的沐家與朱棣本就是兒女親家關係,建文帝逃亡雲貴,風險太高。

最可能的是閩浙說。有學者幾經尋找,在福建寧德市發現了一座上金貝古墓。該墓建於元末明初,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墓的格局是三層六闊,各種構件精緻豪華,頗具皇家氣派。而且,它的蓮花基座造型與安徽鳳陽明皇陵及淮安明祖陵的蓮花座造型完全一致。

儘管這種推測墓主人身份的方式仍然缺乏科學性和嚴密性,但它也爲建文帝的下落提供了一種合理解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