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崇禎皇帝有機會逃跑,爲何卻選擇了自縊呢?

崇禎皇帝有機會逃跑,爲何卻選擇了自縊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皇帝是我國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也是最爲悲壯的一個皇帝,他在起義軍攻陷紫禁城後自縊於景山。不過當時他面對的並非是絕境,如果逃走,並不是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但是他還是選擇了自殺。

崇禎皇帝有機會逃跑,爲何卻選擇了自縊呢?

(圖)北京景山公園東山坡下,明朝崇禎皇帝上吊殉國歪脖樹位置前立的紀念石碑

——《大明王朝的背影》節選

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夜(1644年4月22日深夜),紫荊城宮門下鑰,月色凝重,不見星辰。空蕩幽暗的皇城內,一個披頭散髮、衣冠不整的中年男人圍着皇宮跑起來,不時還停下步子捶胸頓足、呼天搶地。此人便是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崇禎帝朱由檢。

第二天一早,他仍然堅持準時上朝,要和諸位臣子們見見面。但這個持續了10多年的習慣,在這天只剩一個沉重的歷史意義。此時此刻,李自成的大軍已經嚴嚴實實地將整個北京城包圍。大殿內,坐着的和跪着的,誰也曉不得自個兒何時玩兒完,是“君臣相對,唯有落淚而已”。

野史記載,這天的早朝上,崇禎有過一個提議,大致是這麼個意思:“先生們吶,咱們要不要去奉先殿完事兒呀?”大臣們面面相覷,誰也不敢接此話下茬。奉先殿是何處?是宮中祭祀列祖列宗的地兒,相當於太廟。崇禎這是在問面前的臣子們,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死。

從這裏也就基本能看清:大明王朝已是油盡燈枯,所謂“樹倒猢猻散”就在眼前。

崇禎皇帝有機會逃跑,爲何卻選擇了自縊呢? 第2張

兩天後的一個傍晚,朱由檢擺了一桌家宴,寫下詔書,將妻兒老小通通叫來,一起吃了一頓很不是滋味的飯菜。他舉杯長嘆,哭着對周皇后道:“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周皇后在中國歷史上是出了名的賢惠,且與朱由檢的感情非常之好,這時當然不會說什麼“妾身正當年華”“妾身做不到”之類的慫話。總之,一語之後,皇后即刻從容地轉身回到後宮自殺殉國。

周皇后到底說了什麼,這裏暫且不提。崇禎隨後派人將3個兒子易容化妝送出城,到各親戚家中避難。至於兩個女兒,他掏出寶劍,心想:與其讓嬪妃和女兒們受人凌辱,不如殉國。於是左袖遮面,狠下心殺掉一個,另外一個砍中左臂後又砍中右臂,兩個女兒皆死在父親手下。據說,當時崇禎痛哭流涕地對女兒道:“你爲何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

安排完皇后和骨肉,他又轉身對袁貴妃道:“你也隨皇后去吧!”袁貴妃痛哭拜別,也自縊了。崇禎砍死嬪妃數人,命令左右催皇嫂懿安張皇后自縊,張皇后隔簾對他三拜過後,自縊身亡。這一蒼涼的情景,無數次成爲歷史學家筆下的悲嘆。

次日拂曉,日出未到,紫荊城外火光映天,城內塵土遮天——北京已攻破。朱由檢在空曠的前殿鳴鐘召集文武百官,希望誰來陪他最後一段,竟無一人前來。他仰天長嘆,咬破手指寫下一封血書給李自成。然後,在貼身太監王承恩的扶掖下,顫巍巍爬上煤山(今日景山)壽皇亭邊,粗繩一根,自縊於一棵蒼老的海棠樹下。他死得無比狼狽:披頭散髮,僅僅穿着藍布衣,光着左腳,右腳則是隻紅鞋。

他寫給李自成的血書如下:“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甲申年此次事變,在我看來,很有可能會被反覆編劇、反覆重寫、反覆地搬上熒幕。因爲它太悲壯又太具戲劇性,能輕而易舉地調動每個中國觀衆的內心情感,像每一個被破壞又被修繕的歷史景點一樣,一聲不吭立在某個角落,卻引起無數次的社會哲思和歷史哲思。

此刻,再來看周皇后臨死前的一番話:“妾跟從你十八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致有今日。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麼敢不死?”這句話中,隱藏着一個非常明顯的言外之意:“夫君吶,你就是不聽我的勸,咱們南京還有一個家呀,你爲何不南遷去呢?”

這便不得不令人深思了,崇禎皇帝爲何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