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明朝還沒有完全失敗,爲何崇禎卻直接選擇自縊呢?

明朝還沒有完全失敗,爲何崇禎卻直接選擇自縊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的死,是歷史上一個比較難解開的謎團,他還有很多機會,江山也並非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他選擇了一個最決絕的做法。

南明之敗,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沒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都非崇禎皇帝之血脈。立福王要爭,立魯王要爭,立唐王要爭,立桂王要爭。崇禎本有三個兒子,如果能有一個出現在南方,這些爭論就會自然消失。

那麼,崇禎皇帝爲什麼不把兒子遣送一個到南方,以免一筐雞蛋一下子全被打碎?明朝也有南、北兩京之制,留太子在南監國或分封兒子到南方,也是於禮、於法合宜的。

明朝還沒有完全失敗,爲何崇禎卻直接選擇自縊呢?

這還真得從崇禎帝朱由檢的性格上說起。

朱由檢繼位伊始,大力清除閹黨,一紙詔書,即貶掉權閹魏忠賢去鳳陽守陵,隨後下令逮治。在其自縊而死後,下令磔屍於河間,此後,將閹黨二百六十餘人,或處死,或遣戍,或禁錮終身,使氣焰囂張的閹黨受到致命打擊。崇禎皇帝輕易間剷除魏忠賢集團,讓他信心滿滿,自以爲無所不能。

朱由檢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爲,但爲人剛愎自用,急躁多疑。因對外廷大臣不滿,朱由檢在清除魏忠賢爲首的閹黨後,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給予宦官行使監軍和提督京營大權。宦官權力日益膨脹,統治集團矛盾日益加劇。無奈之中,他不斷反省,六下罪己詔,減膳撤樂,但無法挽救明王朝於危亡。

崇禎十六年(1643年),崇禎皇帝派出的剿匪主力、陝西總督孫傳庭部隊在河南被李自成殲滅,預示首明朝末日的來臨。隨後,李自成追擊至西安,分兵收西北。

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大順,改元永昌。正月初八,李自成率兵親征。他兵分兩路,北路主力由李自成、劉宗敏出太原、大同,經河北宣化攻居庸關;南路主力由劉芳亮過黃河,經河南、畿輔北上。兵分兩路的戰略目標是收降邊軍,並切斷崇禎南逃及明軍勤王北上的路線,以成甕中之鱉之勢。

明朝還沒有完全失敗,爲何崇禎卻直接選擇自縊呢? 第2張

李自成在討伐詔書中指責崇禎皇帝:“公侯皆食肉紈絝,而恃爲腹心;宦官悉齜糠犬豚,而借其耳目。獄囚累累,士無報禮之心;征斂重重,民有偕亡之恨。……猶慮爾君爾臣,未達帝心,未喻朕意。是以質言正告;爾能體天念祖,度德審幾,朕將加惠前人,不吝異數。”希望能勸降崇禎皇帝。

與此同時,崇禎也在做最後的掙扎,他派大學士李建泰“代朕親征”,並在正陽門行遣將禮,親自斟酒餞行,最後目送拼湊出的數千人緩緩離去。這次出征,可謂儀禮最隆,效果最差。李建泰的部隊根本不敢出戰,只在畿輔地區徘徊,最後與劉芳相遇,倉皇北竄,在保定投降農民軍。

隨後,崇禎帝想出一招險棋:放棄遼東。爲對抗遼東滿清軍隊,明朝一直在山海關外駐有精兵猛將。崇禎十七年正月十九日,崇禎皇帝指示大臣調吳三桂入關,但又不明說,而是讓大臣們議定再奏。大學士、戶、兵密商:“三桂兵精,誠可調以剿寇;而此兵一調,恐寧城士民不免驚疑或致潰散。近報奴營烽火已過鬆杏,萬一乘虛突入,尤爲可慮。”

次日硃批:“調三桂馬兵助剿,餘兵尚多。乘賊三邊新安未定之時,此着似不可失。……此等重大軍機應行與否,原應先生每主持擔任,未可推諉延緩誤事。”

一旦吳三桂入京,山海關外土地即會全失。即使救駕成功,依大臣們對崇禎皇帝的瞭解,他 定會秋後算賬,把喪師失地之責任全部推給大臣。所以首輔陳演老奸巨滑,面對皇帝的催促,再次“伏乞聖裁”。

無奈之下,崇禎只好於二十一日硃批:“移寧士馬,收守關之效,成蕩寇之功,雖屬下策,誠亦不得已之思。先生每即擬旨來行。”但崇禎又給自己留下一條尾巴:“如必須再議,先生每即刻會官密議妥確來奏,仍將各官議語各行親書備覽。”

最後廷議的結果是:“請行督撫鎮再議寧遠棄後關門作何守法,軍民作何安頓,總欲完其不敢任之局也。”

時間拖到三月十三日吳三桂進入山海關,五日在永平府安置家眷,根本沒有來得及勤王,就已經大勢潰散。

與此同時,明朝本有兩京之制,如果崇禎帝能夠南遷,雖有可能落得隋煬帝,但也不無險中救勝的可能。因爲這樣一來,李自成的農民軍、皇太極的滿清軍對明朝的兩強相壓之勢,就有可能因爲明朝的南遷,變成李自成的農民軍、皇太極的滿清軍直接對抗的兩強相爭,他反而可以坐收漁人之利。

但死到臨頭,崇禎仍是死要面子,他內心特別希望大臣能合辭懇請,以“御駕親征”名言到南京視事;並留一批官員留守北京。

結果,根本沒有大臣願意提出這條意見,因爲“帝欲大臣一言主之。大臣畏帝不敢言,慮駕行屬其留守,或駕行後京師不能守,帝必罪主之者。遂無人決策。”誰要是提出,很可能就會讓崇禎順水推舟,自己去南方親征,提出者就會被“委以重任”留在北京。

拖延之下,至三月時,大順軍合圍已成,他已經根本走不了了,所以纔有“朕不能守社稷,然能死社稷”之句。

親征之外,還有別的辦法。

崇禎有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炤、永王朱慈煥,當時都在宮中。不管是讓皇太子南下監國,還是對其他兩個兒子進行分封,都可以爲崇禎和南明留下一條血脈。

當時有大臣建議,可讓太子到南京監國,定王永王就藩(地點未定,但大多數主張是建藩南方)。這本是好意,但與崇禎“御駕親征”的與本意相違,崇禎於是怒不可遏:“朕經營天下十幾年尚不能濟,哥兒們孩子家做得甚事?先生早講戰守之策,此外不必再言。”

三月十日,大順軍抵居庸關,總兵唐通和監軍太監杜之秩投降。十六日,進佔昌平。十七日,到達京師城下。崇禎:“仰天長號,繞殿環走,拊胸頓足,嘆息通宵,大呼內外諸臣誤我,誤我!倉惶召對,人人戰慄無策,噤不發聲。”

隨後,襄城伯李國禎統京營兵攜帶火器,對李自成繳械投降。李自成設立沙河總部,讓劉宗敏攻城,並派宣府投降太監杜勳勸降崇禎“遜位”。

崇禎想拖延時日等待勤王之師,但根本無師勤王。

十八日夜間無果,劉宗敏一舉攻克外城。

崇禎帶內官向朝陽、安定等門逃跑,均被起義軍擋回。

隨後,崇禎命周皇后自縊,親手砍死、砍傷兩公主,將太子、永王、定王交太監躲藏。自己則與太監王承恩到景山上吊。

十九日上午,起義軍攻佔內城,中午,李自成由德勝門入北京城。明朝滅亡。

直到死的那一刻,崇禎都認爲明朝的滅亡,是別人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