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解析明崇禎皇帝年輕有爲卻爲何走向失敗

解析明崇禎皇帝年輕有爲卻爲何走向失敗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皇帝雖然是一位年輕有爲的皇帝,但是最終卻還是成了亡國之君,其終年三十三歲。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在研究崇禎皇帝爲什麼失敗,顯然其中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根據崇禎帝自縊前的話語可以看出,崇禎帝主要將自己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朝臣,其實如果沒有統治者的決策不善,朝臣還是無能無力左右國家前途命運的。其實早在崇禎即位之前,大明王朝中就已經是風雨飄搖、積弊已久,最後的失敗也是在所難免。

解析明崇禎皇帝年輕有爲卻爲何走向失敗

  崇禎皇帝像

  關於崇禎皇帝爲什麼會失敗?一直以來的說法都不盡相同,但是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都是對崇禎失敗的客觀反映,同時也能夠看出崇禎帝的失敗早已不是偶然。目前關於崇禎帝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兩種,其一認爲崇禎帝即位之時,大明江山已經是外強中乾了,早在萬曆帝死後就已經註定了亡國的命運了,而崇禎帝一系列的做法之時苟延殘喘。其二認爲崇禎帝用人不善,縱然勵精圖治,但是其沒有足夠出色的政治才能,只知道紙上談兵,最後也註定會失敗。崇禎帝早年剷除了宦官,但是自己隨後又開始重用了另一批宦官,可以說這讓明朝江山更加不穩定。

  崇禎帝之所以會失敗,不僅與崇禎帝自身有着很大的關聯,與其朝臣也有着莫大的關聯。萬曆皇帝開啓了明朝大肆揮霍之風,其後皇帝無一不是繼續着萬曆皇帝的做派,而崇禎帝想要中興大明,但是卻有缺乏足夠的才能,因而最終也失敗了。

  崇禎皇帝爲什麼吊死

  崇禎皇帝爲什麼吊死?崇禎皇帝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是明朝的亡國之君,在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破明朝的都城北京的時候,明朝滅亡,崇禎皇帝自覺沒有顏面去見地下的列祖列宗,於是在煤山取下皇冠,披髮遮面,上吊而亡,可以說崇禎皇帝是殉國而死的。

解析明崇禎皇帝年輕有爲卻爲何走向失敗 第2張

  崇禎皇帝吊死煤山

  崇禎皇帝生於1611年,1627年登上皇位,當時的崇禎皇帝只有17歲,一個17歲的孩子,面對着一個積弊沉重的國家,身上的重擔之重可想而知。崇禎皇帝是一個勤政的皇帝,面對危機四伏的政局,崇禎皇帝殷殷求治。每逢經筵,恭聽闡釋經典,毫無倦意,召對廷臣,探求治國方策。勤於政務,事必躬親,在生活上崇禎皇帝非常的節儉,對於女色也不怎麼愛好。崇禎皇帝是一位積極上進,非常想有所作爲的皇帝。用現代非常流行的一句話形容崇禎皇帝頗爲貼切:“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雞早。”在長期的精神壓力和繁忙的政務中,據說二十多歲的崇禎皇帝就長了皺紋,並且生出了很多的白髮。

  雖然崇禎皇帝非常想要有所作爲,但是明朝的積弊太深了,崇禎皇帝的能力不足以改變整個的朝局,最終在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攻擊之下,北京城破,明朝滅亡,崇禎皇帝在能夠出逃的時候沒有出逃,後來再想要出逃已經不可能了,於是崇禎皇帝在處理好一切善後事宜的情況下,與貼身太監王承恩來到了北京的煤山上,看着大順軍隊浩浩蕩蕩開進北京城,哀嘆一聲,取下皇冠,披髮遮面,上吊而亡。

  崇禎皇帝爲什麼吊死?崇禎皇帝吊死煤山是殉國而亡,對於崇禎皇帝來說這是國破家亡之時的無奈選擇,也是一種比較有尊嚴的死法。

  崇禎帝自縊之處

  明思宗崇禎皇帝是大明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最終自縊殉國的故事一直激勵着後世衆人。如今很多人都不知道崇禎帝自縊身亡的地方究竟是哪裏,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釋,根據明史的記載,崇禎帝最後在走投無路之時,最後在清晨離開了紫禁城,和宦官一同登上萬歲山,面對着萬頃河山痛不欲絕,最終在壽皇亭中的一顆大槐樹下自縊身亡。因而可以說崇禎帝自縊之處就是煤山的壽皇亭,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出歷史遺蹟,僅供後人觀光弔唁。

解析明崇禎皇帝年輕有爲卻爲何走向失敗 第3張

  壽皇亭圖片

  關於崇禎帝的自縊之處,還有一段十分悽美的故事。崇禎皇帝面對日漸蕭條的大明王朝,國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大量的起義,但是此時的崇禎並沒有發現,而是一如既往地主持着自己的清政,終於到最後崇禎帝成爲了孤家寡人,再無人能夠伺候左右,崇禎帝於是斬殺了自己的妻兒,自己也和太監跑上了景山,面對着蕭條的大明王朝,遺書給李自成,隨後就在古槐樹下自縊。自從崇禎帝自縊之後,景山就開始多了一個名稱,很多人都認爲景山是崇禎帝的墓地。崇禎帝自縊的那顆古槐也成爲了一棵罪槐,永生永世揹負着後人的責備。

  如今,崇禎帝的自縊之處早已經成爲了人們觀光遊覽著名的歷史遺蹟,早在民國年間,此處就已經成爲了耳熟能詳的風景名勝區,但是在文革期間,卻遭到了瘋狂的破壞,後來後人有對其進行修繕,但是如今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滄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