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歷史上清明兩朝有何不同?區別在哪

歷史上清明兩朝有何不同?區別在哪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清明兩朝。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炮聲中宣佈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共有數十個大小王朝的誕生。

今天學長就來說說明朝的歷史故事!

明朝,1368年由朱元璋建立,1644年,闖王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明朝作爲統一國家的歷史結束,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縱觀明朝存在的這276年,有開國皇帝朱元璋,永樂皇帝朱棣、明孝宗朱佑樘等明君,也有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等昏庸無道之君。

但不管怎麼樣,作爲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明朝雖然出了一些昏庸無道之君,但是卻沒有一個是軟骨頭。

歷史上清明兩朝有何不同?區別在哪

如果去細看明朝歷史,你會發現明軍無論多麼慘,面臨的情況有多麼危急,都絕不用女人換取和平,絕不割地賠款。哪怕敵軍大兵壓境,哪怕瓦剌大軍圍攻首都,哪怕皇帝不幸被俘……

不論是哪種情況,都絕不認輸。比如明朝最後一位崇禎皇帝,雖有勵精圖治之心,但無回天之力,最終國破,寧死不降,煤山自縊。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鍵,是南明政權中的一位較有作爲的帝王,只可惜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改變整個局勢,與清兵奮戰,最終被俘,絕食而亡。

可能明朝軍隊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戰績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確實是中國歷史上超過了百年的帝國之中,唯一沒有與其他國家或周邊部落勢力簽定任何的不平等條約,也是唯一從不向任何勢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暫時的。在國家亡國後,抵抗時間也是最久的——他們堅持抗擊清朝達38年之久。

明軍能夠保持這樣持久的戰鬥力,不僅僅是因爲明朝本身就不是一個民風柔弱的朝代。無論是明朝的帝王還是百姓,都有着剛毅不屈的性格。

無論是歷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還是“揚州十日”,當看到“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樣的言語,當看到“自閏六月初嘉定人民自發起義抗清,兩個月內大小戰鬥十餘次,民衆犧牲兩萬餘,史稱‘嘉定三屠’”這樣的記載,即使你對那一段歷史從未過問,你也不可能不爲之動容。

明朝剛開始建國的時候定都南京,後來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就是爲了天子守國門。而從明英宗開始再到明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崇禎,即使國難臨頭,也沒有捨棄皇都,自己逃跑,這正是“君王死社稷”。

歷史上清明兩朝有何不同?區別在哪 第2張

很多人總是認爲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幽禁8年,是奇恥大辱也是無能的表現,但是他被俘之後,也是寧死不降,最後明朝另立新君,一舉打敗了蒙古。晚年臨終留下遺詔,還廢除自明太祖開始的宮妃殉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歷經磨難之後的靈光一點。

大明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當時北京形勢很危急,有人勸他遷都,他不去,有人勸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縊殉國而死,忠於江山社稷。這與清廷的咸豐皇帝置京城百姓於不顧,兩度倉皇逃離北京避難和清廷末代皇帝溥儀,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認賊作父的舉動,絕對是天壤之別。

明朝無論是遇到多大壓力,既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到了明末那種內憂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兩路頑強對付滿清和李自成,對關外的國土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全遼可復”的願望,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當年明朝崇禎帝的遺言和清廷宣統帝的豪言可見兩個皇帝對國計民生的不同態度:

歷史上清明兩朝有何不同?區別在哪 第3張

崇禎皇帝殉國前怕李自成傷害無辜百姓,就寫了一首絕命詩給他:“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

而清朝宣統帝溥儀的豪言:“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運走多少糧食和煤,只要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會心甘。”(摘自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

明朝的皇帝雖然不靠譜,昏庸無道的比較多,但是和清朝末代皇帝幾位皇帝相比,卻沒有一個是軟骨頭,這就值得我們去敬佩!

“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並不適用於整個漢朝,但是在明朝也曾有過類似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