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前期強盛的越國,爲何突然會變得衰落了呢?

前期強盛的越國,爲何突然會變得衰落了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越國是先秦時期的諸侯國,也是春秋時期最後的霸主。一直到戰國前期時,依然是響噹噹的超級大國。越國吞併吳國,連敗齊國,卻爲何最終沒能名列戰國七雄?越國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就衰弱並被滅國的?

公元前403年,趙、韓、魏三家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爲諸侯,拉開了戰國時期的序幕。而在戰國這個詭譎多變的格局之中,有七個國家脫穎而出,分別是趙、韓、魏、齊、楚、燕、秦,史稱戰國七雄。可惜,今天咱們的主角並不是他們,而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越王勾踐所在的國家——越國。

大家或許都聽說過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消滅吳國的故事。的確,越國在越王勾踐的手上得到了強大,並且成爲了春秋末期最後一位霸主,這也就是爲何在某些“春秋五霸”的版本中會出現越王勾踐的原因。越國如此厲害,並且越王勾踐還是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那麼爲何戰國七雄裏沒有它,難道越國在霸業之後就馬上覆滅了?

沒錯,越國儘管在越王勾踐手上盛極一時,在戰國初期更是四霸之一。可惜,成就霸業艱難,摧毀霸業卻如此簡單。在戰國初期,越國內部發生了極爲嚴重的內亂,直接導致越國國力大損,直到被楚國吞併。

越王勾踐臥忍常人所不能忍,終於消滅吳國

越國和吳國在現如今就是江浙一帶,它們彼此臨近,同楚國也是鄰居,因此摩擦不斷。在越王勾踐剛剛即位之時,吳王闔廬聽說新君即位,想要趁機討伐越國。

越王勾踐一聽,頓時大怒,覺得自己被人小瞧了,於是便安排了一隊敢死隊,在吳越爭鬥之時在陣前自殺。吳軍一看,我的個乖乖,這是什麼路數,被嚇得目瞪口呆。越軍就趁着這個機會,偷襲了吳軍,大敗了吳國,就連吳王闔廬都被射傷了。

吳王闔廬死後,夫差即位。爲了報先王的一箭之仇,吳王夫差厲兵秣馬,準備攻擊越國。越王勾踐聽說以後,不顧范蠡的勸告,決意偷襲吳軍。可惜,這一切早已被吳王洞悉,吳王收攏所有精兵迎戰,大敗越軍。

越王勾踐也因此逃亡,只剩下一隊殘兵在會稽駐守。吳王夫差自然不會放棄這個大好時機,派人圍困會稽。越王勾踐自顧無法脫身,就採納了范蠡等人的意見,一邊對吳王表示臣服之意,一邊又表明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決心。最終,或許是越王的決心嚇到了吳王,亦或是吳王相信了奸臣的讒言,吳王決定放越王勾踐回國。

越王勾踐回國以後,每次想到這種恥辱,都無法抑制住自己內心的不忿。爲了一雪前恥,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廣納賢才,事必躬親,終使國力大增。

在越國韜光隱晦之時,吳國卻一直在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當時的吳國,算是周邊諸侯國中比較強大的。因此吳王夫差就十分自滿,在與越國有仇的基礎上,還不斷的得罪楚、齊、晉等大國。最終,吳國在幾次三番的戰鬥中,國力不敵越國,被越國吞併。越國也由此強盛,併成爲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前期強盛的越國,爲何突然會變得衰落了呢?

越國內亂,國力大損

越國在越王勾踐之後,後代子孫依舊保持了以禮相待諸侯的傳統,並且延續了越國的霸業。直到,越王朱勾時期,這一時期,越國的國力達到了鼎盛,卻爲後面越國內亂埋下了伏筆。

原來,越王朱勾是殺了父親自立的,這起了一個極壞的頭。正如宋宣公打破了父子相承的傳位制度,導致宋國後代爲了王位內亂不斷一樣。越國也是如此,越王朱勾的行爲使得他的後代一直爲了王位內亂不斷,使得越國國力大損。

在越王翳時期,其弟豫爲了王位連續殺害了三個王子,並將矛頭指向了當時的太子諸咎。諸咎爲了自保,及時出兵,趕走了豫,連帶着殺死了越王翳。這一事件就像導火索,被迅速擴大。無數王孫貴族爲了王位爭奪不休,使得越國國力大損,這一場內亂被稱爲“諸咎之亂”。最終,越王之侯即位。而在這之後,弒君奪位的事情屢有發生,越國稱霸的局面也一去不復返。

越國成爲歷史,爲楚國所滅

越國經歷過數次內亂,國力早已不復當年。可偏偏,越王沒有及時地審時度勢,還要參與中原的爭霸。越王無彊時期,越國向北討伐齊國,向西討伐楚國。而此時楚國在位的是楚威王,齊國在位的則是齊威王,都不是什麼昏君。這不,齊威王眼見越王如此囂張,就欺騙他說:“楚國如今兵分三路,戰線綿長,國內空虛,正是討伐的好機會。”

越王無彊一聽,覺得有道理,就前去攻打楚國。怎知楚國早有防備,大敗越國,把原來吳國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吞併。越國因此分崩離析,只留下一些殘黨在別處苟延饞喘。

越國曾經在越王勾踐手裏得到發展,國力大增,稱霸中原。如果後世子孫能夠循規蹈矩,越國未必不能成爲戰國七雄之一,活到戰國末期。可惜,越王勾踐後代子孫中的越王朱勾犯了大忌。在王室中,最忌諱的就是王室內鬥,引起國本動搖,更別說弒君這種行爲了。無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還是後代封建王朝的末期,都是因爲王位不穩而慘遭衰亡。因此,越國能夠衰亡的如此迅速是有緣由的。

越國強的時候夠橫,衰落卻也十分快。到戰國中期時竟就找不到影兒。如此刺激的大起大落,主要也因三條原因。

一:放棄琅琊

越國在戰國時代的霸業,以越王勾踐公元前468年遷都琅琊爲開始。憑着這優越的戰略位置,越國纔可以北揍齊國西懟楚國,不停的擴張霸業。

但缺點也顯而易見,以琅琊爲跳板北進中原的越國,等於是陷入到齊楚兩強的夾擊裏。從越王勾踐的親外孫楚惠王在位起,楚國就趁越國鏖戰齊國的機會,頻頻對江淮用兵,到楚惠王過世後不久,楚國更滅了越國的小弟莒國,兵鋒直逼越國都城琅琊。

哪怕對手下敗將齊國,越國的仗,也是越打越難。雖說戰場上不太給力,但齊國畢竟經濟發達,每次再大的損失,經過一段和平建設就能恢復過來。越國卻不成,別看多年以來兵力強悍,可其治下的江淮乃至長江地區,當時全是老少邊窮,經濟條件相當差。戰場上猛如虎,後勁也越來越不足。囂張下的窘境,正如學問家莊子一針見血:(越國)雖猛虎也,而今已死矣。

偏偏戰場上生猛的越國,外交政策也十分遲鈍,長期以來的風格,就是能動手絕不吵吵。無論對齊國還是楚國,常見一言不合就開打。地處直面齊楚兵鋒的琅琊地區,糧食物資都不能自給,還要千里迢迢從江南運輸,越打勝仗越吃力。所以就是在“拉風”無比的越王不光時代,越國再次做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放棄琅琊,遷都姑蘇。

乍一看,放棄琅琊,可以躲避齊楚兩國的兵鋒,更可借長江天險避險。可如此一來,進取中原的跳板,也就拱手送人。北上中原?爭霸天下?這路,越國自己給堵死了。從遷都姑蘇的那一刻起,越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也就打了折。爭鋒中原的威武,不復存在。

前期強盛的越國,爲何突然會變得衰落了呢? 第2張

二:越國內亂

遷都姑蘇的決定,雖說槽點滿滿,但也情有可原:越國家底不足,遷都至少是卸了大包袱。可問題是,爲什麼做了幾十年的大國。越國的國力,怎麼還這麼不趕趟呢?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越國高層,多年來無休止的內耗。

其實,當中國曆史進入到戰國時代時,新興的越國,正面臨空前的歷史機遇:秦國此時還羽翼未豐。北方老牌強國晉國,正陷入內亂瓜分裏。齊國與楚國也是一堆麻煩。如果越國能抓住機會玩命發展,別說稱王稱霸,一統天下的可能性,也是十分大。

可越國高層的一出出內亂,卻不停拖慢了越國的腳步。先是越王勾踐的重孫子朱勾,就是靠殺了父親越王不壽“上位”。雖說“政變上臺”後,朱勾也不停向北拓疆,把越國版圖推到極盛,可這“壞頭”,遺患無窮。

所以,待到朱勾的兒子越王不光遷都姑蘇三年後,大亂再次爆發:先是越王不光聽信弟弟讒言,殺死自己三個兒子,太子諸咎憤然發動政變,又把越王不光殺死。而後越國戰亂不停,諸咎死於戰亂裏,諸咎兒子錯枝幾年後被廢,最後由越王不光另一個兒子無餘登上王位。

這場“諸咎之亂”,莊子感慨說“三世弒其君”,王宮血流成河,戰亂波及越國全境。然後無餘在位十年後,又在政變裏被殺,由無顓繼承了王位。意圖重振國威的無顓,將都城又搬回老家會稽,然後又進行了十八年勵精圖治。可是,經過前面一系列元氣大傷的折騰,越國想要重現榮光,已是鏡花水月。

三:變法圖強的鄰居

就在越國陷入無休止的內亂時,戰國曆史恰進入新階段,各大強國紛紛變法圖強,國力加速度發展。就算無顓等人奮起追趕,可內耗加發展良機的錯失,已讓他們不趕趟。

偏偏兩大鄰居齊國和楚國,都趕上了這變法春風。特別是楚國,當越國還是貴族分封制時,經過吳起變法的楚國,已建立強大中央集權,制度和國力遙遙領先。偏偏看不清形勢的越王無疆,還要高調北伐中原,然後就被齊楚兩國帶進溝裏:齊國派使節,鼓動越王無疆打楚國,早把越國當肥肉的楚威王呢?當然也是順水推舟,一頓“反殺”把越國打的稀里嘩啦。然後越王無疆被殺,越國大地,盡數被楚國吞併。

越國,這個戰國早期曾震撼天下的超級大國,就這樣劃上句號。從內耗的傷害,到戰略眼光與發展理念的偏差,越國“加速度”衰敗的過程裏,太多教訓,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