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戰國前期的魏國能壓着秦國和齊國打 魏國最後爲什麼會衰落

戰國前期的魏國能壓着秦國和齊國打 魏國最後爲什麼會衰落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戰國時期的魏國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秋中期以來,各強國人口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小國一個個被滅,戰事也越來越血腥,“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後,時代由春秋走向了戰國,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無數次兼併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從數百減少到數十。到戰國後期,僅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諸侯國,分別爲韓、趙、魏、楚、燕、齊、秦,合稱爲“戰國七雄”。

但那是後期的情況,戰國初期還不是這樣的,一些影響力不行的小國不算,戰國早期,秦國、燕國實力較弱。比較強大的是晉(此時基本已經處於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邊緣,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冊立三晉爲諸侯。周天子承認三晉諸侯地位對天下秩序產生了極大震動,周天子權威至此幾乎完全淪喪。)、齊、楚、越四國。

戰國前期的魏國能壓着秦國和齊國打 魏國最後爲什麼會衰落

那最強的國家是哪一個呢?不是強秦,而是魏國!

戰國初期,魏國先霸,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冊封爲侯,其任用李悝實行變法,就開始強盛起來。文侯、武侯兩世,屢敗齊人。西面侵入秦之河西,派李悝、吳起守西河、上郡,一再挫敗秦國的進攻。

這個時候的魏國可以說是威震天下啊,魏文侯尊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爲師,命樂羊爲將攻取中山國,西門豹爲鄴令開鑿漳水十二渠,任用李悝進行變法,“盡地力之教”,鞏固經濟。李悝還撰寫中國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經》。

戰國前期的魏國能壓着秦國和齊國打 魏國最後爲什麼會衰落 第2張

文治彬彬,而武德同樣充沛,前413年至公元前409年,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魏國在此設立西河郡,吳起爲西河郡守,公元前408年魏國向趙國借道攻取中山國,於前406年消滅。公元前405年至公元前404年,魏國聯合趙國、韓國救援田會,進攻齊國,掠入齊長城,俘虜齊康公。公元前400年和公元前391年,三晉聯軍又多次擊敗楚國,奪取不少土地。魏國可謂盛極一時。

可是,魏國還是衰落了,到了戰國中期魏國就漸漸不行了,那魏國是怎麼不能“一鼓作氣”,統一天下呢?

其實,這個和魏國的地緣有關,魏國的地緣格局說實話是真的不好,它的核心領土包括現在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地方是好地方,但位置不是好位置,因爲它處於天地之中,四戰之地。

戰國前期的魏國能壓着秦國和齊國打 魏國最後爲什麼會衰落 第3張

魏國的地理位置確實是相當尷尬

如果魏國天賦異稟,超級強大的話,那確實好,逐一擊破,中心開花。但魏國顯然沒有這個能力,它的國力強是相對的,能欺負欺負周圍的強國,但不足以徹底消滅它們,這就形成一個怪異的局面——魏國初期越來越強,但魏國一強,周邊所有國家都會視其爲對手,魏國不像秦國或者齊國,有後方,它是四周都有威脅。

所以,到了戰國中期,魏國雖然仍然強大,但是齊國、秦國等國的崛起對其形成威脅。到第三位君主魏惠王魏罃即位時,主要集中於經濟發展,包括在黃河開發鴻溝灌溉,不過在軍事上陷入了“盛極必衰”的境地,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戰和公元前341年的馬陵之戰中,魏國兩敗於齊國,東方受挫,向東擴張戰略事實失敗。

戰國前期的魏國能壓着秦國和齊國打 魏國最後爲什麼會衰落 第4張

公元前330年,魏惠王后五年,在西方,經過商鞅變法從而逐漸強盛起來的秦國奪取河西地區(一個位於現在陝西東部與山西邊界,黃河西岸的畜牧和戰略要地),首都安邑(山西夏縣)完全暴露,只好把都城遷都大梁。

東西兩線,魏國都受到了強鄰的擠壓。魏國發力很尷尬,因爲它一發力,就會受到周邊的掣肘,最典型的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魏國攻擊趙國因爲齊國的干預而落空。戰國初期,魏國國君很清醒,還是拉着韓國和趙國兩家聯合禦敵,三晉表面分家,實際還維持同盟性質,但魏武侯似乎有點剛,對趙國和韓國兩點也欺負,這就有點不講情面了,而他死時其子魏罃、魏緩爭位,趙國、韓國乘機發動濁澤之戰,染指魏國,但後來趙、韓聯軍因爲內訌而解散……不管怎麼說,三晉聯合是不可能了,現在大家都是江湖上混,也別講什麼舊情了,這自然讓魏國更孤立。

戰國前期的魏國能壓着秦國和齊國打 魏國最後爲什麼會衰落 第5張

武王后繼任的魏惠王不遵循三晉同盟的既定國策,導致韓趙由盟友直接變成敵人,魏國腹背受敵,更因齊、秦兩國後來居上而東西難顧,魏國在長期頻繁的戰爭中逐漸衰落。

這個影響相當大,因爲其它兩個兄弟拖後腿,使得魏國無法徹底擊垮秦國,這埋下了極大的隱患,如果魏國前期能壓垮秦國的話,那它後面的形勢無疑會好很多。但事實上的歷史線是,魏國走入下坡後,秦國乘機多次擊敗魏軍,基本消滅魏國防守河西地區的主力軍,從此魏國一蹶不振。前328年,魏國不得不開始“事秦”,割讓上郡(今陝西北部地區)和剩餘的河西地區予秦國,但秦國很快開始了對黃河以東魏國領土的蠶食。

而周圍強國崛起之後,魏國又陷入了人才外流的問題,國勢更加不振。

地緣上的缺陷後來越來越明顯,戰國後期,秦國先後滅韓、趙和重創燕國以後,地處中原的魏國孤立無助,直接被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