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魏國如果在巔峯時期堅持伐秦 魏國能不能滅掉秦國

魏國如果在巔峯時期堅持伐秦 魏國能不能滅掉秦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魏國和秦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如果魏國在強盛的時候一直堅持伐秦的策略,那麼滅亡秦國是完全有可能的。

戰國初期,魏國是第一個實現稱霸的國家,在魏國最爲強盛的時期可以單挑任何一個國家,但如果同時對付兩個以上的大國就會力不從心。

從戰略角度來說,魏國處於四戰之地,北部有趙國,東面有齊國,西面有秦國,南面有楚國,所以魏國的最佳戰略應該是先集中精力打一邊,把一邊打下來以後就能有一個穩定的後方,然後以此爲依託再向四周慢慢擴展。

魏文侯時期的戰略

魏國如果在巔峯時期堅持伐秦 魏國能不能滅掉秦國

魏文侯是戰國時期最爲賢明的君主之一,也是魏國的開國君主,從公元前445年繼承魏氏基業直到公元前396年去世的近60年時間裏,魏國在他的領導下一舉從一箇中等強國躍升爲了中原霸主級別的國家。在魏文侯時代,魏國人才濟濟,許多我們在歷史上耳熟能詳的名字都在魏文侯時期爲魏國效力,如李悝、翟璜、樂羊、吳起、西門豹、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等。

其中我只介紹幾個重要的人物:

李悝,我們都知道秦國的強大是因爲商鞅變法,而戰國時期第一個變法的國家實際上是魏國,李悝是戰國時期變法的祖師爺,在他的治理下魏國的經濟實力逐漸強大了起來;

西門豹,我們在小學課本上都學過《西門豹治鄴》這篇課文,他其實是當時魏國優秀地方官的典型代表,正是有了西門豹這樣衆多優秀的地方官,魏國的國家治理水平在戰國初期完全是槓槓的;

樂羊,其實就是我們在中學課本里學過的《樂羊子妻》的主角樂羊,他是後來燕國名將樂毅的先祖,曾帶兵滅過中山國;

吳起,是我國史上最爲著名的軍事家之一,著有《吳子兵法》,與兵聖孫武併成爲“孫吳”,由他開創了著名的魏武卒。

在魏文侯及一衆賢臣的治理下,魏國逐漸強大了起來,具備了對外擴張的基礎,但是該如何對外擴張呢?

魏國如果在巔峯時期堅持伐秦 魏國能不能滅掉秦國 第2張

從當時的形勢我們能看出,趙魏韓三家的領土縱橫交錯,魏國有好幾塊飛地,東西主體部分也是不相連的。如果趙魏韓三國相互死磕,那隻能是一片亂戰,魏國如果進攻趙國,那麼趙國就會進攻魏國留在趙國境內和邊上的幾塊飛地。如果進攻韓國,那麼韓國也可以進攻魏國的飛地,對於三家來說彼此間的飛地太多,再加上四周強敵環顧,最好的策略就是結盟。於是在魏文侯時期,趙魏韓三國結成了同盟,此後趙國在北方發展,韓國往南方發展,而魏國就選擇了往西發展,主攻秦國。

這個選擇是非常明智的。在三國同盟形成後,北部由趙國給擋着,魏國能出兵的方向有東、南、西三個方向。東面的齊國和南面的楚國都異常地強大,當時的魏國與之對抗並不能保證能處於上風,而西面的秦國相對來說是最弱的,柿子就是要找軟的捏,於是在魏文侯時期,魏國便全力向西發展了。

制霸中原

當一個國家處於上升趨勢的時候,運氣總是不錯,魏國也是如此。在大將吳起的帶領下,魏國很快就訓練出了強大的魏武卒部隊,進攻秦國的時機也就到來了。

公元前419年開始,吳起率魏武卒向秦國河西地區發動了進攻,很快就佔據了河西一部分地區。此後吳起採取了穩紮穩打的策略,攻佔了秦國一塊領土就就在領土上築城,城市築好了就繼續攻佔秦國領土,然後再築城,如此下來河西之地便被魏國給慢慢蠶食了下來。

魏國如果在巔峯時期堅持伐秦 魏國能不能滅掉秦國 第3張

魏文侯在武力攻秦的同時,還採取了攻心的策略。魏文侯拜孔子的徒孫,著名的大儒子夏爲師,並把他請到了河西講學,形成了河西學派,一時間不少秦國的文人紛紛跑到河西拜在了子夏的門下,導致秦國人才大量外流。

遺憾的是魏文侯沒有完成滅秦的事業便去世了,繼位的魏武侯雖然也是一位明君,但無論是戰略眼光還是政治格局與他的父親都相去甚遠,也就是在魏武侯時期,魏國的外交戰略出現了問題。

本來一直往西發展的戰略是對的,只要能滅了秦國,魏國就能擺脫四戰之地的尷尬,或許是魏文侯時期魏國太成功了,繼位的魏武侯多少就有些膨脹了起來。在魏武侯時期,魏國改變了西進的戰略,將戰略重點開始往東轉移,在魏武侯看來,西面的秦國是蠻荒之國(當時確實如此),而中原地區纔是繁榮富庶之地,於是就開始了東征西討的戰略,與齊國、楚國這樣的強國都結下了仇怨。於是齊國、楚國和秦國便聯絡了起來,一起進攻魏國,尤其是秦國處於魏國的後方,在公元前389年更是集結了50萬大軍進攻魏國的河西重鎮陰晉。好在此時魏國還有超級軍事家吳起,他帶領五萬魏武卒大破50萬秦軍,此戰下來秦國幾乎被打崩潰,吳起的聲望也因此達到了頂點。

如果這個時候魏軍乘勝追擊,那麼秦國是很有可能被滅的,但當時魏國內部也是派系林立,吳起的功勳令朝中的許多貴族眼紅,一時間對吳起的誹謗也紛至沓來。在魏文侯時期,魏國的名相、良將能夠齊聚一堂,共同爲魏國效力,但是到了魏武侯時期魏國內部便出現了裂痕,這也只能說魏武侯的團結領導能力確實不如魏文侯。

由於在朝中不斷地遭到誣陷,魏武侯也逐漸對吳起失去了信任,聰明的吳起自然是看出了這點,知道自己在魏國繼續待下去也沒什麼好果子吃了,便乘着自己身價不菲的時候跳槽去了楚國,在楚國當了令尹(相當於相國)。

魏國的衰落

在吳起出走後,魏武侯放棄了西進的戰略,將重點放在了楚國和趙國。爲了穩住秦國,魏武侯主動送回了秦國在魏國作爲人質的公子,並立爲秦國國君,也就是秦獻公。秦獻公出於魏武侯的這份恩情,答應在魏武侯有生之年,秦國不會進攻魏國。在穩定了秦國後,魏國便專心對付起了楚國和趙國。由於與趙國結仇,三國同盟在魏武侯時期瓦解,之前魏文侯時期一心向西發展的清晰戰略,在魏武侯時期變得模糊了起來。

而魏武侯死後,繼位的魏惠王就更是沒有大局觀了。魏國在魏文侯和魏惠王前期之所以能東征西討,就在於當時的魏國確實是實力最強的國家,但是就如我開頭所說,魏國雖然實力最強,但只是在單挑任何一個國家的情況下是沒問題的,如果兩個國家同時對付魏國,魏國就非常麻煩了,如果是集體羣毆魏國,那魏國就根本無法招架。在魏武侯時期,魏國還只是同時對付兩三個國家,而到了魏惠王時期,魏國就遭到了羣體圍毆。

這裏就不得不說三個關鍵人物了,這三個人物的命運也印證了一個說法,當國家處於上升期的時候,運氣總是好的,而國家處於下降期的時候,運氣總是壞的。

魏國如果在巔峯時期堅持伐秦 魏國能不能滅掉秦國 第4張

▲一個令魏惠王看不上的中庶子,未來卻成爲了魏國的大患

第一個是商鞅,我們都知道秦國是因爲商鞅的變法而變得強大起來的,而商鞅一開始並不在秦國而是在魏國。他在魏國相國公叔痤門下做了幾年的中庶子(侍從),公叔痤知道商鞅有大才,便在臨死前將商鞅推薦給了魏惠王,並表示對於商鞅,要麼重用,如果不重用商鞅就務必要殺了他。可惜的是志大才疏的魏惠王並沒有把公叔痤臨死前的話放在心上,忽略了商鞅。公叔痤死後,商鞅便到了秦國,在秦國主持了變法。

第二個是龐涓,他確實是一位難得的將才,但缺點就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他憑藉出色的才能在魏國當上了大將,卻引出了第三個人物,他的同窗孫臏。龐涓與孫臏的故事很曲折,當孫臏聽說龐涓成爲魏國的大將軍後便來到魏國找到了龐涓,龐涓因爲嫉妒孫臏的才幹(孫臏的才幹確實在龐涓之上),便囚禁了孫臏,並對孫臏使用了臏刑,砍去了孫臏的雙足。後來孫臏在齊國的幫助下逃到了齊國。

魏國如果在巔峯時期堅持伐秦 魏國能不能滅掉秦國 第5張

▲龐涓與孫臏的相愛相殺,導致了魏國的衰落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友衛國,此舉遭到了魏國的武力干涉,魏軍在龐涓的帶領下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趙國便向齊國求援。齊國以田忌爲大將,孫臏爲軍師出兵救援趙國。在孫臏的建議下,齊軍採用了“圍魏救趙”的策略,直接進攻魏國首都大梁,對此魏軍只得撤圍邯鄲救援首都大梁。孫臏則帶領齊軍在魏軍的必經之路桂陵設下埋伏大敗魏軍。

12年後,公元前342年龐涓率領魏軍主力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再次以田忌爲大將,孫臏爲軍師救援韓國。這次齊軍再次採取了“圍魏救趙”的策略,沒有直接救援韓國而是直搗魏國首都大梁。魏軍再次回援大梁,孫臏再次在魏軍必經的馬陵設下埋伏,又一次大破魏軍,此戰魏軍被殲滅數十萬人,太子申被俘,龐涓戰死。經此一站魏國元氣大傷,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而在魏國元氣大傷的同時,秦國在商鞅的主持下展開了變法,逐步強大了起來。公元前330年,經過變法強大起來的秦國向魏國發動了進攻,而此時失去了霸主地位的魏國國力也大不如前,面對強大秦軍的進攻,很快就失去了河西之地,此後魏國就一直被秦國吊打,再也沒了滅秦的可能。

總結:由於魏國地處四戰之地,戰國初期魏國的最佳戰略應該是專注於一方的發展。魏文侯時期一心向西的發展戰略是正確的,也一度把秦國逼到了幾乎亡國的境地。但後來的魏文侯和魏惠王卻缺乏戰略眼光,四處征戰導致魏國的國力被嚴重消耗,最終失去了霸主地位,被秦國奪回了河西之地,此後就再也沒有機會滅秦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