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戰國初期傲世天下的魏國,最後是怎麼衰落的?

戰國初期傲世天下的魏國,最後是怎麼衰落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期周王朝分裂成多個諸侯國,天下一片大亂,列國之間的外交以及戰略呈現複雜性。戰國七雄之一魏國前身是晉國的一部分,它是從晉國分化出來的國家。春秋末晉卿魏氏與韓、趙三家瓜分了晉國,這一春秋強國被劃分成了三個部分,已經“風光不再”。

前403年魏斯正式被周成烈王“承認”爲新的諸侯,至此魏國開始走向春秋戰國的舞臺。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它的都城設立在安邑,在今天的山西夏縣西北方向,在戰國中期,魏國遷移了都城,首都設置在大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在戰國七雄中,魏國採取了怎樣的發展方向,魏國發展又呈現怎樣的特點呢?

戰國初期傲世天下的魏國,最後是怎麼衰落的?

戰國初期傲視羣雄的強國

魏國在魏斯,也就是魏文侯執政的戰國前期脫穎而出,首先成爲天下強國,在戰國時期坐上了第一把交椅。魏國在戰國時期強大,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於魏斯在李悝的幫助下,實行了旨在刺激生產的經濟政策促進了魏國實力的增強。二是因爲魏斯起用了吳起、樂羊、西門豹、翟璜等一大批人才,西取河西,北滅中山,南敗楚國,取得了開疆拓域上的成功,並且極好地治理了內政。

三是由於在外部環境上,天下各國剛從春秋時代舊社會政治結構的震盪中掙脫出來,不唯振興國家的內在條件不具備,而且雄長諸侯的意識尚未甦醒。魏國在戰國初率先變法求強,在天下無強國的時機更易迅速成功。通過以上三個因素,魏國成爲戰國初期的最強國。

走向衰敗被秦消滅

強大了的魏國憑實力四處侵伐,各諸侯國立刻感到了它的威脅,被魏國逞威所刺激覺醒了的爭雄意識也迅速增長,生存和發展的慾望必然驅使它們要制衡強魏。隨後,魏國與其他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激化,在幾場戰役中逐漸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魏國的衰敗,中國歷史一般以戰國中期魏國在東線對齊國的桂陵、馬陵之敗,以及在西線對秦國的西河失守爲標誌,魏國終於被後起的東西兩強所擊垮,自此衰弱難振。

爲了能夠繼續苟延殘喘存活下去,魏國被迫遷都大梁,後來常受秦國欺凌,當年霸主雄風蕩然無存,直到前225年,魏國爲秦所滅。

戰國初期傲世天下的魏國,最後是怎麼衰落的? 第2張

在戰國初崛起了的魏國沒有經受起衆國的聯合制衡而走向衰弱,其中有着深刻的原因。首先地理原因成爲魏國衰敗的內在原因之一,魏國在地理上東齊西秦,南楚北趙,居平原之地,無險可守,四面受敵,在這樣的環境下與列國競爭,魏國顯然是處於絕對被動的。

除了地理劣勢之外,魏國的統治者多次出現戰略失誤。魏國的主要戰略性失誤在於:

1、魏與韓趙三分晉室後,雖一度強大,但總有後勁不足之弊。在戰國初期確立霸主地位之後,魏國傲世天下,此時本應停止戰爭加緊發展經濟,遺憾的是魏國沒有注意很好地休養生息,恢復國力,出兵頻繁,它以消耗國力爲代價來換取一時的勝利,雖然成爲了戰國初期的霸主,但是國力耗費嚴重,作爲一個綜合國力只能佔到中游水平的國家,魏國的財庫無法支持繼續征戰。

2、魏國處列國中間地帶,這屬於一個絕對不利的位置,在這樣的被動地理環境下,魏國沒有長遠政治戰略指導下的穩定的軍事目標和外交策略,東西爲敵,四面出擊,結果分散了力量,如果魏國幾種一個點的力量,優先攻打其中一個國家,不去四面作戰,那效果會好很多。

當時商鞅看出了魏國的這一大問題,他入秦後明確提出:“非魏並秦,即秦並魏,其勢不兩存明矣。”這一觀點已經說明魏國與秦國的矛盾不可化解,並明確地以魏爲主要進攻目標,而魏國卻此時正熱心於對韓趙的爭奪,硫忽了對重點之敵的防禦。

戰國中期,魏國在外交上一度被縱橫家左右,朝秦暮楚,沒有獨立的外交策略,錯誤的戰略讓魏國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3、魏國自魏斯以後的主要當政者在識才用才上缺乏應有的氣魄和遠見,多次出現用人失誤。戰國中期的魏惠王魏菪當初拒絕任用相國公孫座推薦給他的青年英才衛鞅(即商鞅),致其西入秦國,使秦興盛。

商鞅後來在秦國受政敵逼迫出逃魏國,魏菪竟以其侵吞過魏國河西之地而欲囚之獻秦,終將商秧逼回秦國之絕境,沒有利用好這一人才。

而魏國誤用了專權妒能的龐涓,他受龐涓的矇騙,將傑出的軍事家孫臏迫害致殘並逼至齊國,給魏國的發展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在戰國後期的安釐王魏容不下自己的弟弟信陵君魏無忌,致使這個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的傑出人才在異國客居十多年,晚年回國後又以多近酒色來消釋魏之疑忌,魏斯之後的魏國失去了人才生存的環境,加上統治者昏庸無道不識人才,導致魏國走向衰敗。

4、在河西之地失於秦國後,魏國雖敗,但還有背水一戰的資本,但是懦弱的魏國立刻喪失了與秦競爭的勇氣,不久把國都由安邑遷至大梁,表示了對秦國的退讓姑息。

其再圖恢復的勇氣不足,對秦始終有忌憚,提起秦兵內心之中多有恐懼,幾次與秦作戰中取觀望態度,在一定程度縱容了秦國的兼併,如果魏國據全國之力與秦國交戰,後果由未可知。

戰國時期興旺一時並對衆國構成生存威脅的魏國,在衆國的制衡中由於自身的諸多原因走向了衰弱。從強到弱對於魏國本身來說確實是一個悲劇,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魏國的這一衰弱是一種“進步的”,由於魏國衰敗成爲另一些國家走向強盛的條件,成爲推動中國歷史前進的動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