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漢朝對後世的影響爲什麼會如此深遠?

漢朝對後世的影響爲什麼會如此深遠?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爲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漢族在這一時期得名,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爲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漢朝對後世的影響爲什麼會如此深遠?

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漢朝的強大,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有人認爲,漢朝的強大是建立在先進的生產技術上的,故而能一漢抵五胡;也有人認爲,漢朝連續出了七代明君,才積攢下掃平漠北的可怕實力。衡量一個國家的強與弱,當然要考慮客觀條件,但更重要的是內在的精神。漢朝滅亡雖已千年,流傳下來的這四句話卻是永恆不變的精髓。

一、匈奴未滅,何以爲家?

這句話出自漢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之口。他以弱冠之齡兩出漠北,深入敵境數千裏,直取祁連山,俘獲匈奴祭天金人,人口牛馬數以百萬計。漢武帝爲表其功,專門爲他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府邸。霍去病卻斷然推辭:“匈奴未滅,何以爲家?”這句話成爲激勵男兒建功立業的豪言壯語,也成爲漢人的脊樑。

二、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是漢人在歷史上發出的最強音,出自西漢名將陳湯之口。這句話的前一句更加霸氣: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翻譯過來就是:把砍下來的頭顱掛在蠻夷們住的地方,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大漢的人,即使離得再遠也要消滅掉。陳湯確實做到了。郅支單于扣押漢使,陳湯當機立斷,矯詔脅迫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計斬郅支單于。郅支單于有幸成爲漢朝唯一一個被砍了腦袋的匈奴單于。

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漢土。

這句話出自漢宣帝定胡碑。受遠嫁烏孫的公主求救,漢宣帝發兵十五萬北擊匈奴。匈奴單于不敢迎戰,各部均北遷,漢軍收穫不大。但是常惠率領的西域聯軍東出天山,斬首匈奴三萬九千,加上不久的大雪,匈奴人死傷無數,又被周邊別的部落攻擊,日益衰落。不久後內亂不止,五個單于並立,經過混戰廝殺後,剩下兩個單于,呼韓邪單于決定向漢稱臣,永做漢朝的外藩。此戰後,漢匈之戰以漢朝大獲全勝告終,定胡碑正是立於此時。

四、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

龜茲、樓蘭截殺漢使,傅介子出使大宛,拿着漢昭帝的詔書向兩國問罪。兩國國王服罪,傅介子認爲他們反覆無常不受懲戒,難以震懾他國,於是決定刺殺樓蘭國王。席間,傅介子突然發難,斬殺樓蘭國王,貴族及左右官員紛紛逃竄,傅介子告誡他們:“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

漢朝立國四百年,從來不缺名臣猛將。即便是漢末亂世,公孫瓚等一方諸侯也足以震懾北方少數民族,使之不敢南侵。漢朝之所以強大,不在兵革之利,而是融入骨子裏的血性和自豪。

漢朝的強大不僅僅在軍事,更多是在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經濟發展等方面奠定了後來幾千年發展的基礎,其恢復和開創之功甚偉,所以直到現在我們自稱“漢人”。《漢武大帝》上說,他給了這個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可不是過譽之詞。

1,強國基礎。

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和經濟文化在秦朝爲之一變,秦朝的改革內容的深度、廣度堪稱中國曆代以來之最,所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慘重的。中原大地被打成了一片坵墟,匈奴趁機崛起。漢朝前期不得不進行70年的屈辱“和親”政策,但是與匈奴這個強大的敵人進行了近300年戰爭後,硬是把匈奴從東亞霸主的位置上拉了下來。西方有句話說:成爲一個強國的標誌是擊敗另一個強國。在當時的東亞,只有漢朝和匈奴才有資格爭奪一哥的地位。最終,漢朝通過鐵血政策的征服建立了持續運轉千年的朝貢秩序。這使得漢人擁有了天朝上國的大國自信,陳湯說一漢抵五胡。這種大國自信是極其重要的,這使得中國在對外交流中有充足的大國底氣,如傅介子單人匹馬就敢殺樓蘭國王,並震懾其國:漢兵將至,勿動,動則滅國。

2,政治制度。

漢朝是東方中央集權王朝政治成功的開路先鋒,秦朝奉行的徹底的零分封的政策,雖然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嘗試,但是二世而亡。漢朝發展出的政治制度,如郡國並行,如刺史部,如察舉制,如平糶法,如鹽鐵專營,如編民齊戶,如貨幣改革,如獨尊儒術等,使得漢朝的霸王道雜之的統治方法爲歷代統治者所仿效。他們大多都是在漢朝的政治制度的基礎上進行的修補,沒有太大開拓創新。這一套政治制度演進了2000多年,直到清末。這種大一統政治,使得中國有了足夠多的利益訴求來維護統一,避免了像西方社會那樣一再分裂。

3,疆域基礎。

漢朝第一次將東亞地區統一,奠定了以後中華帝國領土的大致範圍,使得中國人有足夠的法理基礎來審視中華故土,形成漢人這樣的民族共同體的自我認同。這不僅奠定了漢民族大國地位的心理文化基礎,還形成了民族主義性質的大國情懷。這還形成了中國有足夠的戰略緩衝,爲中國保留了戰略反擊的基本勢力。

4,人口規模。

漢朝的農耕更加先進,鐵器開始大面積進入農業領域,漢朝在鍊鐵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如果說在先秦時期,東亞地區與西方的經濟發展還在伯仲之間,那麼在漢朝開始,中華文明開始一騎絕塵。爲這個領先做出突出貢獻的,除了漢朝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的保障之外,還有漢朝先進的耕作技術。鐵犁的使用,使得耕耘效率大爲提升。漢朝的開荒能力更強,到西漢晚期中國人口已經達到6000萬人,成爲中國古典封建王朝的人口峯值。這使得中國從古代時就擁有大量的人口,不僅保證了國家強盛時成爲世界中心,也保障了國家衰弱時能夠以龐大的人口數量免於被消滅和征服。

5,文化發達。

漢朝行儒學,解決了很多社會問題,奠定了以後兩千多年的民族文化基礎。儒家思想傾向於施用仁政管理國家,他們限制土地過於集中,建立起完善的道德體系,提出了包括有“限民之田,以澹不足”、“三綱五常”等政策。漢朝還翻譯了佛經《四十二章經》,張道陵創立的道教也是影響中國的大事

不僅如此,漢朝最早使用年號,確定王朝五德正朔,設置太學院,史學獲得大發展,《史記》、《漢書》開創的體裁爲後世圭臬,文字也逐漸從小篆轉變爲隸書,成爲古今文字的分水嶺。漢朝的文學在此基礎上尤爲發達,留下許多傳世名篇。

漢朝對後世的影響爲什麼會如此深遠? 第2張

在幾乎所有的文化領域,漢朝都實現了開創之功,有些甚至是一開局就是王炸,讓後世難以超越,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典故。漢末亂世,一個九歲的孩童都可以說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樣的話,可以想見當時的漢人風骨和智慧。中國武將的傳奇戰功發生在漢代,中國軍人鐵血的極致發生在漢代,中國的剛柔並濟的政治制度發軔於漢代,中國的的主輔的法治文化發端於漢代,中國的大國基礎奠基於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