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遊鐘山》王安石所作,“山”字運用的可謂是匠心獨運

《遊鐘山》王安石所作,“山”字運用的可謂是匠心獨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是北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也是文學家、思想家。他在文學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晚年時期的詩風重煉意,又重修辭,被稱爲“王荊公體”。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提起王安石的詩作來,我們一般都會想到《泊船瓜洲》、《登飛來峯》、《元日》、《桂枝香·金陵懷古》等詩詞。

其實,王安石還有一首奇詩,他在這首七言絕句裏,總共才28個字的絕句,居然就重複出現了8個“山”字,一個字在絕句裏出現得如此頻繁,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是極其罕見的,這首詩就是:

《遊鐘山》王安石所作,“山”字運用的可謂是匠心獨運

《遊鐘山》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閒。

王安石這首《遊鐘山》七言絕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山”字運用的可謂是匠心獨運,這樣奇特的古詩絕對稱得上是一首奇詩。

熙寧九年(1076)七月,王安石罷相,迴歸江寧,任判江寧府一職。次年,王安石主動請辭,然後就隱居於南京,其隱居之處距鐘山不遠,因此,他在某一天遊覽完鐘山之後,創作了這首《遊鐘山》。

《遊鐘山》王安石所作,“山”字運用的可謂是匠心獨運 第2張

仔細閱讀這首《遊鐘山》,我們可以發現,詩中的山是詩人人格化的象徵。變法雖然失敗了,但作者自己的理想情操沒有改變。

這種獨立不移的精神寄託在詩人對山的喜愛中。“山花落盡”和“山水空流”也暗含了對保守派得勢的不屑。

這首詩表現上看來是在寫山,而實際上卻是在寫人,甚至可能寫的就是詩人自己。

早年的詩人,意氣風華,投身政治,銳意改革,在別人看來是多麼輝煌榮耀。

《遊鐘山》王安石所作,“山”字運用的可謂是匠心獨運 第3張

改革失敗後,王安石歸隱於南京,大多與鐘山爲伴,輝煌不再,榮耀不存,沒有了從前的銳氣,也就沒有了從前的浮躁。這山多像詩人自己!

當然,山可能也未必就是詩人自己,但是,它絕對錶現了詩人的某種具有象徵性的心路歷程。在表面的寫山過程中,暗含着極爲深刻的寓意。

這首詩品味起來既像寓言,又像偈語,尤其是最後兩句“山花落盡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閒。”讀起來蘊含着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