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歷史上宋朝是什麼樣的?是如何發展的?

歷史上宋朝是什麼樣的?是如何發展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啓元朝的朝代“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下面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

在華夏文明二十四個朝代中,有一個朝代富有得猶如當今的迪拜,遍地是錢,世界各國來此貿易。對外戰爭上猶如曾經的意大利,一打就投降議和,軍備上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管理混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多姿多彩的朝代。

歷史上宋朝是什麼樣的?是如何發展的?

高光時刻

宋朝作爲中華歷史上經濟、文化繁榮的高光時期,在歷史的長廊裏可謂熠熠生輝。據我國專業史學家陳寅恪所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由此可見,宋代經濟非同一般。

宋代的繁榮是多維度多層次的。橫向來看,當時外貿經濟涉及的產業有農業、茶業、造紙業、絲織業等多種行業,業務範圍十分廣泛。縱向上國家積極與南洋、南亞、西亞、非洲、歐洲等地區總計58 個國家建立貿易往來關係,開啓了全球市場。日後的泉州成爲世界貿易中心不得不說宋朝有一半的功勞。那麼繁榮的宋朝,高光時刻的表現都有哪些呢?

首先是百姓經商成風。市民階層競相從商,馬路上全都是販夫走卒。人們不再拘泥於科舉這一條發家致富之路,政府也不像之前把商人列爲最下等,嚴厲打擊,而且當時人民的負擔小,稅收中稅率約爲1/15,並且沒有戶籍限制,所以從事商業活動成了宋朝百姓的一種默契。

其次是地小人多。宋朝國土面積最大的時候才250萬,是唐超面積的四分之一,但是這小小的面積卻衍生出龐大的人口數量。宋朝人口有多少呢?來一組數據感受下:全國人口總數高達1.26億,戶數2000萬,佔世界總人口的約七分之一。10萬戶以上的城市有50個,其中臨安人口過120萬,開封人口過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城市。

再次是同時期較高的人民幸福生活指數。消費水平高。汴京都城幾百萬戶人家,都燒石炭,沒有一家燒柴火。宋神宗時每年鑄造銅錢和鐵錢500萬貫左右,這還不算流行於四川的交子、鐵錢。由此可見,不論是政府還是百姓手裏都不缺錢。並且消費時間不受限制,宋朝在繼承唐朝草市的基礎上,創立夜市,實行市場日夜營業,白天熙熙攘攘,夜晚燈火通明。

俗話說,有因必有果,這繁華的盛世景象是結果,這結果絕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定有其內在成因,接下來讓我們從政府對於內銷外貿政策干預的角度一探究竟。

內外聯動,開啓盛世繁華

佔據C位,搶佔優勢資源。

(1)南下遷徙的優勢,增加了宋朝的人口,並且幾次南下遷徙,人員聚集,文化經濟都能得到較好的交流溝通。從魏晉時期到安史之亂再到靖康之變金人一路金戈鐵騎踐踏中原,華北、淮河一帶的北方民族不斷向南遷移。宋朝於是便在這聚集的人口之上繼續繁衍生息。

(2)溫和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暖秋涼,夏熱冬寒,四季分明,不同種類的糧食作物能夠得到交換式生長。擁有一年兩到三次的播種週期,糧食更新再產率高。加之水稻種植技術也在此時得以提高,使得宋朝種植效率倍增,糧食產量大漲。

歷史上宋朝是什麼樣的?是如何發展的? 第2張

(3地處平原,佔據天然優勢。佔據了廣東、江蘇、廣西、福建、浙江等地區,而這些區域土壤肥沃,土地平坦,氣候溫和,非常適宜人類生存和發展 。

拉動內銷,提高內在消費力。

“天下大計仰給予紙”。北宋初期,因爲商品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交子”這一新的貨幣形式的產生。國家爲了保證市場的正常運行,對其進行嚴格規範化管理。爲此,還出臺了一些列政策來管理該貨幣的流通。其中政策就規定,第一,因爲“交子”的生產材料是紙,很容易出現破損,並且也很容易被盜,所以規定“交子”的兌換週期爲兩到三年,過了這個期限,就要重新兌換。另外,貨幣的發行量要在一定範圍內,不能超過,也不能太少,發行金額有一貫、五貫和十貫;第三,爲了防止紙質貨幣不能得到及時且自由的兌換,每次印發都必須準備一定量的備用金,以應對意外產生;第四,嚴格管控非法印製“交子”的人,不僅這些人被抓到了受到牢獄之災,知情不報者也會受到懲罰。這些措施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時期內,保證了商品的正常交易,穩固了市場經濟,讓國內的消費維持在正常平衡的水平。而且初期政府不僅能嚴加管控破壞“交子”交易規則的人,自身也能慎重發行和使用,維護了紙質貨幣的市場信用。

除了對貨幣進行管控,國家對生活必需品如酒、茶、鹽等很多商品實行政府專門管控,這些交易廣泛分佈在鄉村的草市,成爲政府最基層的稅收單位,拉動了底層交易,搭建好了基層的經濟單位。此後在 宋真宗景德一百多年間,國家依靠財政獲取稅收就能達到 2千多萬;到了北宋1021年,財政收入突破1億貫,大概類似於當今90億人民幣。

招商引資,打通國際貿易

宋朝非常重視對外貿易,爲此採取了多種措施來吸引外商來華投資做生意,同時也積極地將中國的茶葉,布匹銷往海外。而由商業稅收帶來的財政收入也沒有辜負宋朝政府積極的對外貿易的政策。

(1)“傳單地推。從987 年開始,宋太宗分批次讓自己的手下帶着皇帝親筆寫的“傳單”、昂貴的絲綢,出使外國。因爲有些國家不知名姓,所以署名地方基本空着,等打聽清楚了纔會填寫再進行遞交,爲的就是展示泱泱大國的誠心。

(2)盛情款待。1028 年,爲了緩解廣州外商船隻數量減少的趨勢,宋仁宗下令給與外國前來做生意的外商以特別優待。1146 年,他在上諭中強調:海外交易能夠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我們應當繼承之前的對外政策,大力招商引資,積極開展對外貿易。對此,當時還有官員建議,平民百姓如果能夠招來外商,並且外商繳納的海關稅費不低的話,可以提拔爲官員。泉州、廣州的市舶司如果納稅 100 萬兩,也可獎勵升官一級。有個市舶司因爲招來外商還被提拔爲武官,這使得沒有貴族身份卻想用有前途的下層人士都積極主動的去對外經商。

由於招商可以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遠赴海外經商的人越來越多,來華做生意的也日漸居高不下。在這兩項措施的大力實行下,宋朝的外貿經濟蓬勃發展,十分發達。政府每年單單依靠廣州和泉州兩處海運的關稅收入都能達 200 萬兩。

歷史上宋朝是什麼樣的?是如何發展的? 第3張

雖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是上層建築如果搭建的失敗的話,也會反過來摧毀經濟基礎。宋朝雖然擁有當時世界上可以說最多的財富,但是政治羸弱,軍事力量也薄弱,除了有錢,沒有什麼能真正的保護國家。而當時的夏朝和遼國雖然經濟不如宋朝,但是軍事力量強大,尤其是夏朝的騎兵非常強悍。這樣對比下來,宋朝就像是個有錢家的地主兒子,而遼金就像是周圍的土匪,你再有錢也終將在別人的武力下被別人搶奪。宋朝的經濟走向衰退不得不說是和他的軍事力量薄弱,對外政策失策,對內資源分配製度缺陷有極大關係。下面列舉幾點,宋朝經濟走下坡路的原因:

委曲求全,畏畏縮縮終成敗將

宋朝雖然前期經濟發達,但是上層管理人員不懂管理,性格懦弱,導致內部積累的財富日漸流失。流失途徑主要有兩個。

一、戰爭賠款:

(1)檀淵之盟,勝也賠,敗也賠。宋太宗死後,宋真宗即位。1004 年,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的鼓勵和鞭策下御駕親征,蓄勢以待澶州城下(今河南濮陽)的20萬遼軍。這天,在城上巡視的軍士張瑰,看到遼軍大營出來幾名將領,似乎在巡視地形。他立馬用牀子弩對其瞄準,數箭齊發,正中遼軍先鋒統帥蕭撻凜的頭部,該頭領當晚因傷勢過重死去。大戰在即,主帥先失,遼軍士氣受挫。事實上,遼軍一路殺來本就不順利,河北一帶各城池將領都奮力死守,奮進千辛萬苦才攻打下來,打瀛洲時遼軍死亡 3 萬人,傷者無數。蕭太后見狀知道自己不佔上風,而且遼軍孤軍深入,沒有控制後方,河北一帶還有不少宋軍,如果宋朝前後夾擊形成包圍之勢,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派人請求和議。宋真宗沒有軍旅經歷,心理嚴重恐遼,巴不得拿錢了事 於是兩國很快達成盟約,結成兄弟之邦。在我方佔上風,敵不如我的情況下,宋朝通過每年進貢的方式換取了短暫的和平。這貢品主要有銀10 萬兩、絹 20 萬匹。

(2)兩邊拉攏,兩邊賠。1038 年夏朝元昊登基稱帝后,宋夏關係走向緊張階段。1040 年至 1042 年,三年期間元昊發起了三次對宋大戰,宋軍都是大敗,而且一次比一次敗的慘。三次交戰讓其他國看到了宋的羸弱。遼朝首當其衝,於是趁火打劫,威脅宋朝說,遼對夏有保護之責,應當幫助夏朝。宋朝恐怕遼夏聯手,慌忙派大臣使遼,以歲幣之外再增 10 萬兩銀、10 萬匹絹,換取遼對夏施加壓力。遼夏又發生邊境糾紛,兩邊關係惡化。夏首領元昊於是假借對宋稱臣的名義,實行獨立自治,宋每年還能賜給夏銀 7 萬兩、絹 15 萬匹、茶 3 萬斤,(約合銀 25 萬兩),開放榷場,恢復邊貿。

(3)摳摳搜搜,終致國破家亡。宋神宗時時和夏朝還發生一次規模較大的戰爭,夏金朝消滅遼國後隨即攻擊開封。宋徽宗對此束手無策,主動“下崗”。讓兒子宋欽宗接替這個爛攤子。但宋欽宗不願意打開國庫,見城頭士兵凍得發抖都不捨得從其中拿出物資支持前線,轉而相信道士的話,聽從撒豆成兵。金軍破城的提議,最終1126 年春,金軍押解着徽宗、欽宗父子和所有皇后、妃子、太子、公主、宗室、外戚,在京朝臣、工匠、藝妓等 10 餘萬人,以及黃金 1 萬錠、白銀 2 千萬錠、帛 1 千萬匹等物資,浩浩蕩蕩返回東北,開封城變成一片廢墟。

歷史上宋朝是什麼樣的?是如何發展的? 第4張

(4)乞求議和,再增賠款。南宋初年,宋高宗和秦檜等人陷害殺死了岳飛,最終達成議和。和局維持了不到20 年,戰端再起,金軍大舉南下。這時前方宋軍已經沒有像岳飛那樣驍勇善戰的統主帥帶領作戰,軍隊成員經商成風,戰鬥力低下。金軍很快打到長江北岸。不得不再次議和,史稱“隆興議和”。1206 年南宋又不宣而戰,戰無勝績,金軍轉守爲攻,節節勝利。最後南宋乞和,在原來歲幣爲銀 25 萬兩、絹 25 萬匹基礎上額外增加,另付犒軍銀。

二、紙質貨幣氾濫,貨幣系統紊亂

除了戰爭賠款導致財產外流,經濟下滑的原因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濫發紙質貨幣導致的通貨膨脹。

我們知道,北宋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四川地區出現了紙質貨幣模式的“交子”。這種紙質貨幣的促進了商品經濟發達,成爲當時經濟發展強有力的“推進器”但因爲利用不當,最終也成了經濟的有力阻礙。

發行混亂。尤其是熙寧年間,由於財稅政策太過激進,邊境戰事勞民傷財,爲了增加財政收入,宋朝廷加大紙質貨幣印刷數量,流通貨幣的數量因此不斷膨脹,“交子”開始走向貶值。不得已,宋朝開始發行新的“交子”並用新的代替舊的。於是出現了新舊“交子”交錯並行的現象。此時的當朝政府因爲有多項財政支出,管顧不暇,導致財政和民生治理產生了諸多困難。

超量印鈔。《宋史·食貨志》曾載,在紹聖年間,每界“交子”增加發行的數量,最少的也有幾十萬,多的高達數百萬,遠遠超過了市場供需平衡所需的份額。 最後“交子”被百姓拋棄,百姓們轉而選擇銅錢、金銀等硬通貨,“交子”在民衆中失去了原有的信用,因此被基層百姓拋棄,選擇其他貨幣。

有了信用,紙質貨幣就會身價倍增,國家經濟就會發展;而失去了信用,紙質貨幣變得一文不值,國家經濟就會衰落。 可以說,以“交子”爲代表的宋朝紙質貨幣的興衰歷程,也見證了宋朝經濟由成功到失敗、由振興到衰落的整個歷史進程。

三、不公平的資源分配。

歷史上宋朝是什麼樣的?是如何發展的? 第5張

貧富不均,“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富人擁有幾代人分不完的萬畝良田, 貧者無立錐之地 有錢繳稅的士大夫免徵賦稅 ,身無分文的貧民加倍繳稅,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官富民窮。宋朝的財政制度將地方收入全部搜刮,地方毫無積存,導致地方政府無法扶持當地百姓,百姓生活無法得到提高;

軍費支出較高,宋朝對外戰爭,特別是與元朝的持久戰爭 不僅損害邊境 而且大量輸出資金保證軍隊的正常運轉,軍用導致的財政空缺又以稅賦形式你轉嫁在農民身上,無疑增加了百姓的負擔。

宋朝自建立以來一直奉行對外屈辱、專力防內的政策,政權、財權和兵權高度集於中央,封建壓迫非常厲害。隨着宋朝腐朽、黑暗的統治癒演愈烈,社會生產受到嚴重破壞,日益衆多的農民不堪重負,破家蕩產,社會矛盾被推上了最頂端,“人不堪命,遂皆去而爲盜”,生活在底層的農民紛紛揭竿起義進行反抗。水滸傳的108將起義的原因或許也有此因。宋朝時期爆發了大大小小的各種起義,數量大概有900餘次,這麼多得數量在中國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雖然農民起義的規模不大,而頻繁爆發卻能無形中消耗國家軍隊的戰鬥力,長期不間斷的內耗加上外敵入侵最終走向滅亡。

宋朝經濟有過光鮮亮麗的盛世高光時刻,也有過國破家亡,滿目瘡痍的悲慘歷史,這讓宋朝成爲了一個具有豐富色彩且耐人尋味的朝代,同時也給予我們後人以驚醒,該怎樣平衡好經濟發展和軍事力量的關係?該怎樣既能穩定國內經濟又能不被外敵入侵所擾?又該怎樣處理好貨幣流通和市場需求之間的關係,我想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