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古代戰場上,士兵在中箭後就迅速倒地是因爲什麼?

在古代戰場上,士兵在中箭後就迅速倒地是因爲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古代打仗,大家一定會想到電視劇裏的場景:雙方將領一聲令下,士兵們便開始廝殺。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面:一方士兵攻城,另一方士兵用弓箭來進行防禦。對於這些攻城的士兵,基本上一被箭射中就倒地身亡了。誠然,如果是命中要害的話,是可以達到一擊致命的效果。但是,有些士兵胳膊、腿上中箭的話,也會順勢倒地。也即這些人並看似沒有受到致命傷,卻仍然迅速倒地。對此,在不少歷史專家看來,這是因爲中箭的士兵即便沒有立即死亡,也不敢動了。究其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

士兵中的箭,可能是毒箭

在古代戰場上,士兵在中箭後就迅速倒地是因爲什麼?

說到中了毒箭,關羽的刮骨療毒,大家應該都比較清楚。刮骨療毒,就是將深入骨頭的毒液用刀刮除,達到治療的目的。特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華佗爲關羽刮骨療傷的情節。值得注意的時,刮骨療毒不僅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也被正史所記載。在正史《三國志》有記載關羽刮骨療毒之事,當然,因爲華佗已經被曹操所殺,所以幫助關羽治療毒箭創傷之人並非華佗。

在歷史上,毒箭在三國之前的東漢時期就出現了。根據史料記載,這種毒箭由東漢時期的名將耿恭發明。公元75年,東漢王朝和北匈奴單于交戰。在這場戰役中,北匈奴單于派兩萬精壯騎兵攻打金蒲城,而耿恭和對方兵力懸殊。雖然城池可以阻擋對方的攻勢,但是,因爲兵力上的懸殊,耿恭想要堅守是非常困難的。

於是,這位將領急中生智,派人在弓箭的箭頭上塗了一種叫作附子的毒藥,也即採用毒箭來殺傷攻城士兵的策略。就北匈奴的士兵來說,一開始中箭後,還想着繼續攻城。但是,正是因爲劇烈活動,導致毒箭的藥性更加快速的蔓延開來,導致中箭的人皮肉潰爛,一直爛到五臟而亡。

由此,憑藉毒箭帶來的殺傷,耿恭成功打退了北匈奴的進攻。而毒箭自然也在古代戰爭中被頻繁使用了,在襄樊之戰中,蜀漢大將關羽中了毒箭之後,如果不是刮骨療傷,很可能等到敗走麥城就要陣亡了,這也說明毒箭的破壞力是在太大了。所以,這也對士兵形成了啓示,中了毒箭之後,不能再劇烈運動了,最好是迅速倒地,以此延緩毒性的擴散速度,這樣等到己方獲得戰爭勝利後,才能幫助自己進行療傷。

同時,即便不是毒箭的話,也即是普通的箭,在被射中之後,也不應該在劇烈活動了,這是繼續運動的話,很可能導致傷口感染細菌,甚至加速血液的流失。比如曹魏五子良將中的張郃,在追擊諸葛亮的時候,就遭到了埋伏。儘管張郃中的是普通的箭,依然還是陣亡了,也即不管中的箭有毒沒毒,最好還是保持靜默,以此等到其他士兵的救援。就張郃這位猛將,很可能就是中箭之後繼續活動,所以才陣亡的。

對此,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諡曰壯侯。”就張郃來說,只是膝蓋中箭,最後依然不治身亡。

中箭之後,倒下可以避免繼續中箭

在古代戰場上,士兵在中箭後就迅速倒地是因爲什麼? 第2張

在古代戰爭中,守城一方在放箭時,可能是幾組弓箭手接替放箭,這也是“箭陣”這一說法的來源。在不少歷史專家看來,弓箭手在射箭時,往往會向某一個區域持續覆蓋弓箭,比如在戰國時期,秦國等諸侯國就是這樣的做法。因此,對於士兵來說,可能第一次只中了一支箭,還不算致命,但是,如果不倒下的話,後續還可能中箭,也即“箭如雨下”。比如曹魏士兵遇到諸葛亮發明的諸葛連弩時,第一次中箭之後如果不立即倒下,後面可能要再次遭受重創。

最後,在古代歷史上,毒箭因爲對於材料的要求相對較高,所以無法經常運用。古代守城的一方,一般會收集金汁,金汁就是人畜糞汁。糞汁裏面含有大量的細菌,可以造成傷口感染,非常難處理。在此基礎上,對於中箭的士兵來說,都明白這種箭傷是非常難以徹底治癒的,也即很可能要落下一生的病痛。所以,爲了保住性命,自然是能少中一支箭,也就少了一份痛苦。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