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古代,出戰士兵的衣服上有兵和勇的字樣,是什麼意思?

在古代,出戰士兵的衣服上有兵和勇的字樣,是什麼意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古裝劇是電視劇的一大類別,前兩年盛行的清宮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只是我們現代人還原歷史場景總會有各種各種的“穿幫”鏡頭,這是難以避免的,廣大觀衆也以尋找古裝劇中的“穿幫”鏡頭爲樂趣。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清宮劇中有一個很不起眼的穿幫鏡頭,那就是有些本該穿“兵”字服的士兵穿上了“勇”字服,有些本該傳“勇”字服的士兵又穿上了“兵”字服,更有甚者,一支隊伍中竟然同時出現身着兩種軍服的士兵!

有些觀衆可能認爲這不過一是個字而已,無傷大雅,但對清史有所瞭解的朋友應該知道,這一字之差意義重大,身着“勇”字服的清兵與身着“兵”字服的清兵的地位與身份可謂天差地別,這背後涉及到清朝的兵制!

清朝的兵制說起 “兵”與“勇”的不同

在古代,出戰士兵的衣服上有兵和勇的字樣,是什麼意思?

今天我們就從清朝的兵制說起,爲大家詳解“兵”與“勇”的不同!

據《清史稿》所載:清朝的兵制大體上可分爲旗兵與漢兵兩大類,其中旗兵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八旗兵”,由努爾哈赤親手所創,是後金得以統一東北並攻入山海關的骨幹力量,每一個士兵都是滿族出身,漢兵則是清軍入關後才創建的。

由於華夏大地地大物博,清朝原有的兵力根本不足以統一全國,所以順治帝便在明朝舊軍的基礎上創建了“綠營”,“綠營”的組成人員都是漢人出身,這支軍隊在清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之,八旗兵和綠營是清政府賴以一統天下並維繫其統治的骨幹軍隊,所以這兩支軍隊順理成章的成爲清朝的正規軍,兵權主要控制在皇帝手中,對皇帝效忠,他們所穿的就是“兵”字服,當然,“綠營”士兵在待遇和裝備上都次於八旗兵。

除綠營外,漢兵還包括鄉勇,鄉勇是一種臨時召集,輔助正規軍作戰的武裝,類似抗戰時期的民兵,戰爭需要時,清政府就將他們召集起來,戰爭結束後,他們就會脫下軍裝,回到原來的生活,鄉勇所穿的就是“勇”字服。

按理來說,八旗兵的戰鬥力應該強於綠營兵,而綠營兵又強於鄉勇,剛開始確實如此,但隨着時間的推移

這個戰力排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八旗軍初創時,確實驍勇無比,他們在努爾哈赤的率領下所向披靡,一統東北,最後更是打進了山海關,與其相比,在明朝舊軍基礎上改編而成的綠營兵自然在戰力上有所遜色,然而八旗兵在入關後以驚人的速度腐化,到康熙帝平定三藩時,八旗兵已經朽不可用,此時綠營的戰鬥力超過了八旗兵

在古代,出戰士兵的衣服上有兵和勇的字樣,是什麼意思? 第2張

而到乾隆、嘉慶年間鎮壓白蓮教起義時,綠營也開始腐化了,軍隊的戰鬥力急轉直下,難堪大用!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爲八旗與綠營都是一種世兵制度,所有的士兵並非募集而來,而是世襲的。

而且他們除參軍外,不得從事其他職業,這就使得士兵的軍餉成爲這個士兵一家人唯一的收入來源,隨着人口的增加,他們的生活日益窘迫,爲了照顧旗人,清政府擴大了兵額,老人、兒童也在兵籍之列,可以按月領餉。

這就使得入營成了一種救濟手段,長此以往,八旗兵與綠營兵的戰鬥力自然一天不如一天,到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堂堂的正規軍竟然打不過農民起義部隊,致使太平天國運動在短短時間內席捲數十個省份!

爲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下令各省舉辦團練“助剿”,這個團練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鄉勇,因戰事需要而集結在一起,身着“勇”字服,就在清政府鼓勵舉辦團練的這一期間,曾國藩橫空出世了。

他在湖南募團丁爲營勇,組建了湘軍,也稱“湘勇”,湘軍與之前的鄉勇一樣,都身着“勇”字服,但實際上已經是性質截然不同的兩種軍隊了,湘軍所開創的“勇營制”使得身着“勇”字服的士兵不再像之前一樣,被清政府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轉而成了一支可以獨立作戰的正規軍,湘軍之後成立的淮軍、楚軍等都屬於這種性質的軍隊。

以湘軍爲首的這些新型軍隊實行募兵制,優勝劣汰,不同於八旗與綠營所實行的世兵制度,而且湘軍等軍隊的將領集管理、指揮、財務大權於一身,這使得這種新型軍隊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後來湘軍、淮軍等新型軍隊也確實在鎮壓太平天國的戰鬥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湘軍、淮軍雖強,在編制上終究不屬於皇帝直接管轄的軍隊,士兵們心中只有將帥,沒有皇帝,所以太平天國覆滅後,清政府馬上着手解散“勇營”,將保留下來的一部分“勇營”士兵改編爲“防軍”。

在古代,出戰士兵的衣服上有兵和勇的字樣,是什麼意思? 第3張

然後又效仿湘軍的編制建立“練軍”,其實就是從八旗與綠營中挑選一些精壯的士兵,然後集合在一起按照湘軍的訓練方式操練,所以到清政府晚期時。防軍與練軍就取代八旗與綠營成爲清政府最重要的兩支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