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靖難之役朱允炆失敗與換主帥有關?真相是什麼

靖難之役朱允炆失敗與換主帥有關?真相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靖難之役是1399年-1402年由朱棣發動的與建文帝奪取政權的戰爭,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建文元年(1399年),因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引起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建文帝隨即任命耿炳文爲大將軍,帶着副將軍李堅和寧忠北伐,迎戰朱棣的燕軍,大軍號稱三十萬,但實際並沒有那麼多,只有十三萬。

靖難之役朱允炆失敗與換主帥有關?真相是什麼

當時,已經六十五歲的耿炳文,到達真定後,分營駐紮在滹沱河南北,沒想到,打了一輩子仗的他,這次栽了大跟頭,在戰場上頻頻失利,先是部隊被朱棣襲擊,九千先鋒全部被殺,部將潘忠和楊松被俘,也被朱棣所殺,莫州失守。

緊接着,屋漏偏逢連夜雨,耿炳文的部將張保投降了朱棣,將詳細軍情都報告了朱棣,耿炳文又中了朱棣的調虎離山之計,將部隊轉移,全部渡河,結果部隊渡河時,被朱棣再次襲擊,耿炳文慘敗,士兵死傷無數,隨即退進城中,堅守不出。

軍情傳到京師,建文帝萬分焦慮,在這種情況下,太常卿黃子澄遂推薦李景隆爲大將軍,替代耿炳文。

臨陣換將,此兵法大忌,昔日趙王用趙括取代廉頗,導致長平之戰慘敗,趙軍四十萬降卒被白起坑殺,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無力對抗秦國。

果不其然,李景隆代替耿炳文之後,接連慘敗,輸光了建文帝的家底,最終,燕軍直逼南京,李景隆打開了金川門,迎接朱棣入城,建文帝敗亡。

值得注意的是,李景隆和耿炳文這兩個人,究竟會不會打仗呢?誰強誰差?

先說李景隆,李景隆是明朝開國功臣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年輕的時候喜歡讀兵書,舉止雍容,器宇軒昂,小夥子一表人才,很不錯,因此,明太祖朱元璋很喜歡他,也很看重他。

靖難之役朱允炆失敗與換主帥有關?真相是什麼 第2張

洪武十九年(1386年),李景隆襲其父的爵位曹國公。此後,他多次到湖廣、陝西、河南等地練軍,還曾負責與西番的茶馬互市貿易,後掌管左軍都督府,加太子太傅。

要說練兵,李景隆還行,但是,打仗不是他的強項,說他是草包,一點也不爲過。後來,李景隆統帥五十萬大軍,連吃敗仗,就是例子。

當時,朱棣聽到李景隆替代耿炳文之後,高興地說,李景隆無謀,且驕傲自負,外表強硬而內心缺乏勇氣,刻薄善妒,又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如今朝廷將傾國之兵交給他,純屬自坑。漢高祖擅長用人,也不過帶十萬兵馬,李景隆有何才能,能夠統率五十萬兵馬?他就是下一個趙括。

果然,後來李景隆證實了他就是趙括,李景隆先後在鄭村壩、白溝河兵敗失利,直接導致攻守形勢逆轉。

值得一提的是,李景隆圍困北平時,攻打北平九門。朱棣命世子朱高熾堅守城池,期間,都督瞿能幾乎攻破張掖門,卻被李景隆妒忌,只得撤回,以致功敗垂成。

李景隆無能,那麼,耿炳文如何呢?強一些嗎?

耿炳文作爲明朝的開國功臣,身經百戰,打了一輩子的仗,多少還是有些本事的。

耿炳文的父親叫耿君用,跟隨明太祖朱元璋征戰,因戰功累升至管軍總管。至正十六年(1356年),耿君用戰死,耿炳文承襲父職,統領他父親的軍隊。

看看耿炳文的戰績吧,他還是很不錯的。

至正十七年(1357年),耿炳文率軍攻取廣德,進攻長興,打敗張士誠大將趙打虎,繳獲戰船三百多艘,生擒敵軍守將李福安等人,攻克長興。

靖難之役朱允炆失敗與換主帥有關?真相是什麼 第3張

洪武元年(1368年),耿炳文被授鎮國上將軍兼右率府副使,隨大軍征討中原,攻克山東沂、嶧等州,攻下汴梁,巡視河南,侍從明太祖北巡。又跟隨常遇春攻佔大同,攻克晉、冀,隨大將軍徐達征討陝西,打敗李思齊、張思道。

洪武十四年(1381年),耿炳文跟隨大將軍徐達出塞,在北黃河打敗元朝平章乃兒不花。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耿炳文率軍平定陝西徽州妖人之亂。洪武三十年(1397年),任徵西將軍,擒獲蜀寇高福興,俘虜敵軍三千多人。

起初,耿炳文守衛長興,功勞最大,所以,明太祖排列功臣,將耿炳文與大將軍徐達列爲一等,可見耿炳文的戰績,還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雖然耿炳文敗給了朱棣,但是,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兩次敗仗,說明不了什麼問題,遺憾的是,耿炳文敗了兩次,就被建文帝臨陣換掉了,換成李景隆,建文帝徹底沒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