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靖難之役是怎麼發生的 朱允炆削藩爲什麼會失敗了

靖難之役是怎麼發生的 朱允炆削藩爲什麼會失敗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靖難之役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駕崩,朱元璋在臨死前,爲了讓皇孫朱允炆坐穩皇位,還留下一道遺囑:

“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

朱允炆繼位後,年號建文,史稱建文帝,自幼喜愛讀書的朱允炆,自然深知漢朝時期的“七王之亂”,也明白朱元璋生前分封的25位實權藩王,早晚都會是朝廷心腹大患,重演漢朝時期的“七王之亂”。

靖難之役是怎麼發生的 朱允炆削藩爲什麼會失敗了

於是建文帝朱允炆決定重啓削藩一事,在心腹大臣黃子澄提議下,君臣二人決定用武力削藩,在朱允炆繼位後,短短一年內,就有五位藩王被削,朱允炆這種武力削藩做法,一下子就引起了藩王的恐慌,爲求自保。

衆多藩王決定聯合起來,抵抗朝廷削藩,這其中以燕王朱棣的勢力最爲龐大,燕王朱棣坐擁北方邊境,擁兵數十萬,雖然衆多藩王聯合起來,也有幾十萬兵馬,但與朝廷的百萬兵馬對比,藩王總體實力還是遠遠不如朝廷。

因此在當時,並沒有多少人看好這場藩王之亂,甚至都認爲藩王必敗無疑,畢竟兩者實力懸殊過大。

靖難之役是怎麼發生的 朱允炆削藩爲什麼會失敗了 第2張

其中以藩王爲首燕王朱棣打着“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之惡”的名號,掀起了一場長達四年的戰役,史稱“靖難之役”。

然而誰也沒想到,在這場“靖難之役”結束後,勝出的竟然不是建文帝朱允炆,反而是燕王朱棣,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失敗?

朝中無人可用

靖難之役爆發時,朝廷已經處於無將可用的狀態,這還要從洪武時期說起,明太祖朱元璋此人疑心病極重,又剛好選定的繼承人是皇孫朱允炆,然而朱允炆畢竟年紀太小,朱元璋擔心自己的孫子壓制不住這些驕兵悍將。

靖難之役是怎麼發生的 朱允炆削藩爲什麼會失敗了 第3張

爲了讓皇孫朱允炆日後坐穩皇位,讓朱家江山傳承千秋萬代,朱元璋在位時,總共策劃了兩起誅殺開國功臣的大案,分別是藍玉案和胡惟庸案,這兩起案件總共誅殺了數萬人。

而能在逃過這兩起案件的清洗,要麼就是能力不行的草包,本身對朝廷威脅也不大,而這些草包面對常年鎮壓邊境,這種艱苦環境訓練出來的藩王精銳大軍,自然是難以抵擋。

選對將,用錯人

燕王朱棣造反後,朱允炆第一時間就啓用了朝廷老將耿炳文,耿炳文是明朝開國功臣,雖然自身能力比不了藍玉或者徐達這一類將帥,但好在耿炳文作戰經驗豐富,縱然在面對實力懸殊過大的藩王大軍,自身佔據優勢的情況下。

靖難之役是怎麼發生的 朱允炆削藩爲什麼會失敗了 第4張

耿炳文並沒有採取激進的做法,反而是採用穩打穩進的打法,面對耿炳文的打法,燕王朱棣只能不斷撤退,耿炳文這種打法是穩妥,但也有缺點,那就是所消耗的時間過大。

但朱允炆畢竟還是一個年輕人,年輕人就比較容易激進,而且耿炳文這種打法,短時間內無法看到成效,所以朱允炆下令換將,讓李景隆代替耿炳文。

李景隆出生官宦之家,簡稱官二代,李景隆這個人不學無術,只會紙上談兵,多次中伏,讓朝廷損失二十多萬兵馬,導致局勢不利於朝廷。

靖難之役是怎麼發生的 朱允炆削藩爲什麼會失敗了 第5張

君臣不齊心

在李景隆率領大軍,接連失敗後,朝廷就已經有不少人生出異心,比如朱允炆曾多次要求地方軍隊,前來勤王護駕,可負責鎮壓雲南,沐晟領導的30萬沐家軍,卻從未前來勤王護駕,這也給了朱棣可乘之機,導致朱允炆最終兵敗自殺。

朱允炆一方面用人不當,再加上君臣不齊心和朝中無人可用,削藩失敗自然是毋庸置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