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到底有多少兵力?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到底有多少兵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到底有多少兵力?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安史之亂長達七年零兩個月,在這七年多時間裏,大唐換了三個皇帝,從唐玄宗李隆基到唐肅宗李亨再到唐代宗李豫;而叛軍首領換了四個,從安祿山到安慶緒再到史思明最後是史朝義。

可以說內亂讓叛軍的戰鬥力不斷下降,最後敗給了大唐,但即便最終史朝義兵敗自殺,這場叛亂也沒有真正落下帷幕,而僅僅是不再起兵反唐了。但卻以另一種形式存在下來。當時投降的將領全部被大唐許以原職,這既是僕固懷恩爲大唐挖的陷阱,也是大唐不得已而爲之,畢竟,安史之亂的破壞實在是太大了,大唐帝國的盛世繁華轟然倒塌,帝國的威嚴和統攝力統統不復從前,藩鎮割據成爲強大的地區勢力,越來越脫離唐王朝的控制。經濟遭到破壞,人們流離失所。

而這場叛亂的製造者就是安祿山,一個重達330斤的胖子,他曾在唐玄宗面前如小丑般忠誠和老實,深得唐玄宗的信任,更是成爲楊貴妃的養子,在李林甫的提攜下,安祿山迅速成爲范陽節度使和平盧節度使,又在後來求得河東節度使,一人統攝三鎮,成爲王忠嗣之後最強悍的存在,當年王忠嗣曾統攝四鎮,雖是唐玄宗的養子,卻得不到唐玄宗的信任,最終被誣陷後暴卒。

之後就是安祿山統兵最多。平盧、范陽、河東加起來有183900人,而當時十個節度使加起來總統兵495000人。安祿山一個人統兵佔了三分之一還多,而十個節度使總兵力約佔全國兵力的85%,這樣一算,安祿山自己統兵佔了大唐帝國的近三分之一。當然安祿山對於河東地區的兵力統攝力相對小些。

但在755年,安祿山起兵的時候,還是湊夠了15萬,包括平盧和范陽的全部兵力再加河東的部分兵力,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等部族的兵力,湊夠了15萬人馬,號稱20萬,以范陽爲根據地起兵造反,名目就是安祿山矯詔奉朝廷之命討伐楊國忠。

很快,全國就陷入戰亂之中,在長安即將陷落之際,唐玄宗“御駕親征”灰溜溜的往南邊跑了,在馬嵬驛發生了著名的馬嵬驛兵變。然後唐玄宗入蜀成了太上皇,太子李亨北上靈武登基爲帝。開始了收復兩京的戰爭,而安慶緒將父親安祿山殺死,自己做了皇帝,只是安慶緒和史思明之間不合,後來在安慶緒求助於史思明的相州之戰後,史思明殺死了安慶緒,全面接管了叛軍,稱帝。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到底有多少兵力?

而在761年,史朝義又把父親史思明殺死,稱帝。這時候的叛軍已經再不復從前有統一的指揮,史朝義對叛軍並沒有約束力。在對唐軍的作戰中幾乎節節敗退。762年十月,唐代宗命僕固懷恩爲副元帥率各路節度使攻打洛陽。史朝義率十萬精兵增援洛陽,但被僕固懷恩打敗,史朝義損失很大,被斬首六萬,被俘虜兩萬。之後,史朝義帶着數百輕騎往東逃竄,而僕固懷恩帶領朔方軍繼續追擊史朝義。史朝義組織的數次反攻均告失敗。

史朝義的部下紛紛降唐,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史朝義在林中自縊身亡。安史之亂就此結束。

當時的僕固懷恩已經與朝廷產生了矛盾,他有了異心,遂對降唐的叛軍節度使們並沒有趕盡殺絕,相反的,他奏請朝廷讓他們官復原職,田承嗣爲魏博節度使、李懷仙爲盧龍節度使、李寶臣爲成德節度使、薛嵩(薛仁貴孫子)爲相衛節度使,和之前並沒有什麼區別,而朝廷爲了安撫民心以及快點結束戰亂,遂答應了僕固懷恩的請求,自此唐朝進入藩鎮割據的局面。

河朔舊部依舊奉安祿山和史思明爲聖人,田承嗣還爲安、史四人立祠,號爲“聖人”。而在九世紀的唐穆宗時期,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影響力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