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蘇轍元佑年間的政治立場是什麼樣的?

蘇轍元佑年間的政治立場是什麼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元祐黨爭是圍繞王安石變法所掀起一系列的黨爭,那麼蘇轍元佑年間的政治立場是什麼樣的?結局怎麼樣?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1085年,年幼哲宗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開始罷免王安石變法新黨,起用舊黨大臣,司馬光任宰相。

輾轉在地方做官多年的蘇轍才得以返京,蘇轍也開始了爲時七年的執政生涯。

以司馬光爲首的舊黨上臺後,就要廢除王安石的免疫法,恢復差役法。而蘇轍認爲:“自從廢除差役法幾乎二十年,官吏百姓都未習慣。何況役法關係衆多事務,盤根錯節十分複雜,實行得慢些,方能審慎詳盡。如果不深究事情的始終,輕易地立即推行,恐怕實行之後,又產生各種弊端。現在州縣的免役錢,照例有累積剩餘,大約夠用幾年,暫且依舊僱役,到今年爲止。催促監督有關官員審議差役法,趁今冬成爲法令,來年再行差役法。要使既實行之後,不再有人議論,那就進退都有利了。”

司馬光又因王安石設《詩經》、《尚書新義》來考取天下士人,想改變科舉,另立新的條例。

蘇轍元佑年間的政治立場是什麼樣的?

蘇轍說:“進士來年秋天考試,沒有多少日子了,而議論不及時決定。詩賦雖然是小技,但要講究聲律,用的功夫不淺。至於治經書,誦讀和講解,尤其不是輕易的事。總之,來年都還不能實行。請求來年的考試,一切還照舊,惟有經書的釋義兼取註疏及各家議論,或提出應舉者自己的見解,不專用王安石的學說。並罷去對律令釋義的考試,使應舉的人知道有定論,一心一意做學問,以待選拔考試,然後慢慢地議論元祐五年以後科舉的條例,也不算晚。”但惹得司馬光十分不高興,司馬光都不聽。

1086年2月,蘇轍任右司諫。這是一個諫官的位。武死,文死諫,中國古代文官都有一個敢於犯顏直諫的情結,而性情耿直的蘇轍更是把這種精神貫徹到底。

蘇轍一生所上奏章150多篇,任諫官10個月,上奏章多達74篇,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重大政治問題。這也表明蘇轍在政治上往往比蘇軾更激烈。

面對朝政混亂、吏治腐敗、邊防空虛的亂局,蘇轍懷揣着憂國憂民之心,積極履行諫官的職責,從穩定政局、與民休息出發,提出了一系列切中時弊的建議:

在用人上,歷數新黨任人唯親、迫害忠良之罪狀,要君王親君子,遠小人。他八次上書要求責降右僕射韓縝,三次乞誅竄呂惠卿,並議論章惇,再論安燾,五論蔡京。

在民族關係上,主張恪守誠信,懷柔西夏,反對邊疆尋釁生事,避免引起更大的外族侵擾。

蘇轍的建議被採納後起到了穩固時局的重要作用,深得高太后倚重,1089年任蘇轍尚書右丞(相當於副宰相)。

南宋何萬在《蘇文定公(蘇轍)諡議》評價說:“元祐九年之間,朝廷尊,公路闢,忠賢相望,貴幸斂跡,邊陲綏靖,百姓休息,君子謂公之力居多焉。”雖然有譽美之意,但也基本符合實情。

1093年,高太后死去,哲宗親政,因對高太后有意見,又要恢復新法,打擊舊黨,蘇轍的處境十分困難。但他不改初心,依然上疏苦諫,要哲宗“慎勿輕事改易”,朝政不能改來改去。惹惱了哲宗,蘇轍再次貶謫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