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南北朝貨幣:南朝錢幣與北朝錢幣

南北朝貨幣:南朝錢幣與北朝錢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北朝貨幣:南北朝時期是歷史上大動盪時代,也是中國貨幣史上大衰退、大混亂時代,宋、齊、樑、陳各自都曾鑄錢,造成貨幣缺乏統一性和連續性,導致貨幣減重極盛,私鑄劣錢盈市。這個時期還超凡脫俗地出現了不以重量命名的國號錢和年號錢

南北朝貨幣:南朝錢幣與北朝錢幣

南朝錢幣

東晉東晉偏安江南,至晉恭帝司馬德文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滅亡。其後160餘年間,我國南方先後歷經宋、齊、樑、陳四個王朝,史稱南朝。南朝時期,幣制混亂,隨着朝代的更迭,貨幣屢次更改。我們這裏主要介紹五銖錢。

宋東晉恭帝元熙二年,執掌朝政的重臣劉裕廢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爲帝,改國號爲宋,建元永初,史稱劉宋。《宋書·文帝紀》:“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年)六月……以貨貴,制大錢,一當兩……(元嘉)二十五年五月罷大錢當兩。”這種大錢當兩,被認爲是當兩五銖錢。當兩五銖錢直徑2.7釐米,穿徑1釐米,厚肉,重5克,面文“五銖”文字粗壯,面有外郭無內郭,背有內外郭;錢徑重量均不同兩漢五銖錢。“大錢當兩”是不足值的虛錢,實際上是通貨貶值,所以施行不到一年便被廢止。

齊宋順帝劉準升明三年(公元479年),總攬朝政大權的蕭道成,廢宋順帝,自即帝位,改國號爲齊,改元建元,史稱南齊。南齊繼劉宋之後,經濟形勢嚴峻,一直實行貨幣緊縮政策,很少鑄錢。南齊高帝蕭道成建元四年(公元482年),曾計劃鑄錢,但沒有實行。齊武帝蕭頤永明八年(公元490年),派人到四川在西漢鄧通鑄錢的舊址鼓鑄銅錢一千多萬錢。後因成本過高而停止。

樑南齊和帝蕭寶融中興二年(公元502年),樑王蕭衍趁皇室內部相互殘殺之機,奪取南齊政權,自立爲帝,改國號爲樑,建元天監,史稱蕭樑。終蕭樑一朝,戰亂不息,爲彌補政府開支和軍費的不足,梁武帝蕭衍在建國之初即鑄行新錢,不僅製造銅錢,而且還製造鐵錢,其幣制相當混亂。

北朝錢幣

十六國以後,我國北方地區先後建立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政權,史稱北朝。北朝與南朝並存,兩者合稱南北朝。 北朝歷時195年(公元386—581年),其間鑄行過多種錢幣。

北魏錢幣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鮮卑貴族首領拓跋珪乘前秦瓦解之機,重建代國。是年改國號爲魏,改元登國,史稱北魏(亦稱後魏、元魏)。天興元年(公元398年),拓跋珪即皇帝位,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太武帝拓跋燾太延五年(公元439年)滅北涼,統一北方,與南朝劉宋政權對峙。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北魏末年,政治腐敗,統治集團內部鬥爭激烈,孝武帝元修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分裂爲東、西魏。北魏初期,貨幣經濟落後,實行粟帛交換。直到太和八年(公元484年)頒佈官用俸祿,仍以帛、絮、絲、粟四物爲主。《魏書·食貨志》說“魏初至於太和,錢貨無所周流”,自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開始,北魏才先後鑄行“太和五銖”,“(永平)五銖”和“永安五銖”三種錢幣。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在黃興元年(公元467年)秋生於北魏平城(今大同),三年後立爲太子,延興元年(公元471年)即位。在其祖母馮太后的幫助下,他實施“班祿”制,推“均田”制,建立“三常制”,使北魏的政治、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 太和五銖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馮太后去世,拓跋宏親政。越鮮卑舊俗,改鮮卑姓氏爲漢姓,統一用漢語,穿着漢服,獎勵與漢人通婚,並且仿照漢制修訂官儀、典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