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晚清時期軍工業居亞洲首位 清朝最後爲何還是滅亡了

晚清時期軍工業居亞洲首位 清朝最後爲何還是滅亡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清代軍工業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清代末年軍工業竟然居於世界前列,然而沒能保住王朝統治。

如果說清代末期的軍工業居於亞洲頂尖、世界前列,肯定大部分人覺得是個玩笑!

其實晚清的軍工實力並非我們想當然地孱弱。舉幾個事實:在全國有兵工廠達四十多個,擁有東亞最大的兵工廠,艦隊實力居亞洲第一,軍工綜合水平居亞洲首位。

晚清時期軍工業居亞洲首位 清朝最後爲何還是滅亡了

那麼問題來了:軍工水平爲什麼竟然這麼厲害?爲什麼還落後捱打、戰敗,很快就覆亡呢?

01晚清時期的軍工業水平之高

伴隨着鴉片戰爭,清代遭到列強入侵,進而割地、賠款,主權一步步地喪失。於是,清代統治者痛定思痛,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以圖強生存。

列強的堅船利炮給清廷留下了深刻噩夢,於是師夷長技以制夷,軍事自強成爲重點。向西方列強學習製造先進槍炮,開設軍工廠,則是這場軍事改革的核心。

從太平天國戰爭尾期至清王朝1912年覆亡的約五十年間,全國雨後春筍般地誕生了44個兵工廠,其中大半建於19世紀末期。幾乎是以平均近一年時間建成一家的驚人速度,大幹快上。

這些兵工廠大多具有一定規模,例如著名的安慶軍械所、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湖北槍炮廠等。

晚清發展軍工業,走的是“購買--仿造--嘗試自主研發製造”的路線,成就耀眼。

在這期間,除了以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容閎等爲代表的洋務派的積極推動之外,科學家徐壽、徐建寅父子以及一批工匠,在設計、製造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晚清啓蒙思想家鄭觀應說過:

中國自設立製造局,風氣一開,凡一切槍炮、輪船、軍火均能自造。”

短短几十年,晚清從直接採購西方先進機器設備、聘請西方技師、管理人員,到最後中國人掌握了許多軍工研發生產技術、管理水平。

並且緊跟世界先進水平,一部分產品相當精良,令西方驚奇。

例如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是晚清規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軍工廠,在同治年間就成爲東亞最大的兵工廠。

1867年時仿製出德國毛瑟11mm前膛步槍,可以製造當時世界上最流行的“林明敦”軍用步槍。1891年自主創新改制成“快利槍”,堅巧靈捷。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後來發展造船,僅六年間就造船136艘,還爲美國訂單製造了四艘萬噸輪船。建成中國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製船身)、中國第一艘鐵甲軍艦,還爲中國首次煉出鋼鐵。

晚清時期軍工業居亞洲首位 清朝最後爲何還是滅亡了 第2張

金陵機器局,仿製成功美式加特林機關炮(即十門連珠格林炮)、德國克魯森式37毫米2磅子後膛炮、美式諾登飛多管排列機槍(即四門神機連珠炮)、馬克沁單管機槍(即賽電槍)、製造出中國第一門帶車輪移動的架退克魯森式膛炮(口徑37mm、2磅後裝線膛)。

湖北槍炮廠,設備是當時全國兵工廠中最新式的,主要設備購自德國,可製造連珠毛瑟槍(口徑爲7.9毫米)、克虜伯山炮、丹瑪新式79機關槍等。

天津機器局,是北方最大的兵工廠,生產黑色火藥、林明敦槍、前膛炮彈、後膛鍍鉛來福炮彈、各式水雷等,還於1880年建造了中國第一艘潛水艇及第一套舟橋。

福州船政局,承造海軍艦船、水上飛機,是當時最重要的艦船工業基地、艦隊編練基地,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

晚清的軍工業,發展較快,生產規模相當龐大,門類齊全,技術水平較高。

晚清的軍工產品派上用場了嗎?

洋務運動使得清代的國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增強。軍工產品被陸續分配、武裝到各地大軍。至19世紀80年代,清軍的裝備已有了明顯提高。

在平定捻軍起義等內亂、抵抗外國列強侵略方面,它們都發揮了很大作用。否則滿清會垮臺更快。

晚清時期軍工業居亞洲首位 清朝最後爲何還是滅亡了 第3張

02軍工業居於世界前列的晚清爲何會戰敗、速亡?

與晚清耀眼的軍工業不相稱的是,清軍屢戰多敗,屢失國土和主權。

1884年8月,法國艦隊攻入馬尾,福建海軍全軍覆沒。尤其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居於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當年《美國海軍年鑑》排名)的北洋艦隊全面潰敗。

這個極大諷刺性的恥辱事件,使大清軍工的光環掉落,也宣告了晚清“自強運動”的最終失敗,被打回原形。

繼而,列強鑑於清代已無力自衛,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晚清時期軍工業居亞洲首位 清朝最後爲何還是滅亡了 第4張

爲什麼會有如此落差如過山車的現象?

其一,晚清的軍工業雖有較大規模,但是總體產量有限,而且成本高昂。除了某些產品居於世界前列之外,很多產品的品質不夠精良。

就拿晚清軍工業的“頭牌”江南製造局來說,產品的總體品質並不好,槍炮質量不高,輪船速度不快、耗燃料高。而且生產原料幾乎全靠進口,加之貪腐,使得生產成本和價格高昂。

例如江南製造局的一支步槍的成本爲17.4兩白銀,而外國同款產品的成本僅約10兩白銀。

國產貨的售價奇高,而且質量遠不如進口貨。因而連李鴻章的淮軍也拒絕採購,繼續進口價廉物美的洋槍洋炮。由此也引發了“直接買船還是自己造船”的朝堂之爭。

至於國貨的產量,李鴻章曾在奏摺裏明言:“遇有戰事,十年之蓄,不夠數月之需”。

其二,晚清的軍工業在體制上存在濃厚的封建衙門習氣。

1898年,英國人貝思福爵士參觀了晚清的一些兵工廠後認爲,創辦者視所創辦局廠爲本集團所有,局務、生產一手包攬,並且互相拆臺,各自爲政,把軍工企業當作爭權奪利的資本,長期控制。

有識之士也由此發問: "若照今日各省各辦之情形,不過便各督撫之私圖,於國家何益哉?"。

晚清製造局的人員薪水較高,吸引了很多官員安排關係戶,甚至坐領乾薪。以致冗員增多,運營管理成本大增。

而且浪費、貪腐嚴重,申購物資浮濫。例如德國克虜伯進入中國不久,就學會了在合同金中劃出專門比例送回扣給清代官員。

晚清時期軍工業居亞洲首位 清朝最後爲何還是滅亡了 第5張

其三,軍工業經費緊張。

晚清內憂外患重重,國力孱弱,財政狀況千瘡百孔。但是爲了維護統治,就不得不咬牙花費大血本發展軍工業。

發展軍工業的經費來路五花八門,除了清廷撥付專款之外,還來自於湘軍、淮軍的軍費,抽取海關關稅,臨時挪用其它款項撥付,在當地籌款,官紳、鹽商捐造等等。

這些費用畢竟有限,以致於兵工廠經常無米下炊,生產、改造、增建擴張因難重重。

例如福州船政局爲知道決經費不足的問題,在船塢附近設立馬尾海軍造幣廠,開辦造幣業務。

很多兵工廠舉步維艱,機器設備年久鏽爛,中途停產、停辦。

晚清時期軍工業居亞洲首位 清朝最後爲何還是滅亡了 第6張

顯然,晚清的軍工業積弊難返,這是歷史和現實的因素綜合造成的。即使有一部分居於世界前列的產品,也難以挽救晚清的衰敗頹勢。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國力大增,軍事實力迅速提升,進而擊潰大清北洋艦隊、參與瓜分中國,就是個反面折射事例。

雖然晚清的"自強運動"、軍工業進程存在不少問題,但是它打破了閉關自守的狀態,以引進先進技術爲富國強兵的手段,推動和促進了我國近代化軍事及民族工業的發展,並且造福後世,歷史影響深遠。

例如湖北槍炮廠改良後的德國1888年式5響毛瑟槍,便是著名的"漢陽造",到抗日戰爭時期依然是中國陸軍的主力武器。

晚清時期軍工業居亞洲首位 清朝最後爲何還是滅亡了 第7張

福州船政局在民國時期隸屬海軍部,承擔海軍艦船修造、飛機制造等,成爲中國最早的軍事航空工業機構。

近代中國最大的軍火工廠--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後來被日軍侵佔,更名爲"三菱重工株式會社江南造船所"。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爲江南造船廠,經過不斷擴充發展,歸屬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