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漢朝出現的盛世也有商人的功勞 漢武帝爲何會成爲商人的噩夢

漢朝出現的盛世也有商人的功勞 漢武帝爲何會成爲商人的噩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漢朝盛世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漢朝盛世有商人的功勞,爲何漢武帝時期,是商人的噩夢?

自從秦朝以來,重農抑商政策在中國得到普遍執行,封建王朝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往往會藉助各種手段對商人進行剝削與壓制。

但是,做爲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封建王朝並不能完全排斥商業活動。

就總體來說,商業在中國還是處於一個發展的狀態之中,而封建王朝的重農抑商政策也並非始終如一的得到嚴厲執行。

秦朝存在的時間只有短短十五年的時間,十五年的時間放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之中只是短短一瞬,還不足以讓我們完全窺見一項政策的運動變化。

一般而言,在關注中國古代某一項具有持續性的政策的時候,人們都是從漢朝開始看起。

那麼,作爲中國封建社會真正大發展的漢朝,他又是怎麼來貫徹這一政策的呢?商人在漢朝的境遇又是怎樣的呢?

漢朝出現的盛世也有商人的功勞 漢武帝爲何會成爲商人的噩夢

兩千人封建社會,爲啥都跟商人過不去?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定陶即位稱帝,建立了大漢王朝。

而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沿襲了秦朝以來形成的重農抑商的政策,對商人厲行壓抑,劉邦曾規定:“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

劉邦是反秦義軍的一位首領,在推翻秦朝之後卻將秦朝的政策奉爲圭臬,將其一一繼承,這說明秦朝所建立的制度本身是具有合理性的,是適合古代社會的實際的。

重農抑商政策最早是在戰國時期,由著名的變法家商鞅爲秦國制定,其目的在於富國強兵。

那我們在這裏就要打一個問號了,一般來說商業活動纔是來錢最快的社會行業,秦國想要富國強兵,不去發展商業,卻要打擊商業,這一操作着實讓人有些匪夷所思。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一個農業社會,農耕文明是中華文明的基石。而作爲農業社會的統治機器,封建官府對財富的需求高度依賴於農業生產,向農民收取田稅是官府獲取財富最主要的手段。

儘管商業活動創造財富的效率更高,但商業活動所產生的財富主要受益人還是商人,財富不爲國有而爲民有,這是與封建官府“富國”的目的相違背的。

並且,一旦商業活動不受限制,商業以其“利”的屬性勢必會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其中,司馬遷曾說:“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學而俱欲者也。”

人生來就有趨利的屬性,一旦商業活動不受限制,其勢必吸引大量的勞動人口脫離農業生產,加入“殖產興業”的大軍之中。

而這對封建官府來說是最不利的局面,農業人口的流失不但會導致國家財政收入的萎縮,更會造成國家無法獲取足夠的人力用以滿足軍事和建設的需求。

封建官府之所以實行“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打擊商業活動,就是爲了把人口束縛在土地之上,爲其提供源源不斷的勞動力和財富,以維持封建王朝的運轉,滿足王公貴族的奢侈生活。

如果放在戰國的大背景之下,秦國想要從戰國羣雄爭霸的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就要有足夠的士兵和勞動力,有足夠的糧食,這樣才能持續的進行大規模的戰爭,爲此必須最大限度的將人民限制在土地之上,儘可能的讓他們勞動繁衍,而不是在各國各地到處流動。

此外,如果商人掌握大量的社會財富,這對封建統治者來說還是一個不小的政治威脅。

所謂“富可敵國”,私人如果擁有足夠的財力,再和地方勢力相勾結,這讓皇帝還怎麼睡安穩覺?爲此,封建政府必須對商人採取抑制的措施。

漢朝出現的盛世也有商人的功勞 漢武帝爲何會成爲商人的噩夢 第2張

但這並不意味封建王朝不需要商業經濟,封建王朝所需的一些物資是農業無法大規模生產的。秦始皇就曾非常看重兩個商人,一個是烏氏夥,一個是寡婦清。

他們一個爲秦始皇提供大量的牲畜,一個爲秦始皇提供丹砂等礦產,秦始皇對他們十分看重,一個獲得了秦朝的封爵,一個被秦始皇封爲“節婦”,併爲她築臺紀念。

漢朝在漢高祖之後,呂后當政,漢朝也一度放鬆了對商人的限制。《史記》記載:“孝惠、高後時,爲天下初定,復弛商賈之律。”

西漢初年,國家百廢待興,如果不採取一定的措施刺激經濟發展,而是一味的奉行刻板的政策,對國家百害而無一利。

況且,商業活動也能爲國家提供稅賦收入,緩解漢初的財政困難。因此,在西漢初年,國家對商人總體上還是扶植的態度,減少了對商人的限制,但也沒有脫離重農抑商政策的框架。

大漢盛世,有商人一半的功勞

在漢朝放鬆對商業的禁錮這一背景下,漢朝的商業經濟獲得了大發展。漢代的商業活動主要是在“市”中進行,也就是說商業活動有固定的場所。

在漢代長安城之中,最早設立了東西兩個市,後來這一數字上升到了九個。

漢代的市是一個二百六十步長的方形院落,而市與市之間的間距爲四里,每一個市都築有圍牆,在圍牆的每一面都會設立一個大門,供人們進出。

在每一個市門處都會設立門監,負責日常管理。市與門監在漢朝之前就已經存在,最早的時候門監手裏拿着的是刻着尺寸的皮鞭,專門用來懲罰那些觸犯法令的人。

漢朝出現的盛世也有商人的功勞 漢武帝爲何會成爲商人的噩夢 第3張

每天清晨的時候,市門打開,人們可以進入市中進行交易,到了傍晚,市門就會關閉。在市中,有根據商品種類而排列的商肆,也叫“列肆”,這裏市專供商品售賣的地方。

之所以爲什麼要按種類整齊排列,主要是爲了官府收稅和管理的方便。

在市的四個角落,會設置有邸店,也就是倉庫,專門用來存放貨物。

在市中,會有呈十字或井字形的道路,被稱爲“隧”。長安東西兩市建設時間長,規模大,因而有交叉分佈的四條道路,呈井字形,其餘市則只有兩條道路,呈十字形。

在市的中央,還會有市樓,市樓上會設置吏員用來“俯察百隧”,監管市場。

同時,市樓之上還會設置鼓和旗,每天開市和閉市都由吏員在市樓上擂鼓或搖旗指揮。

除了城市裏的正規交易場所之外,漢代也存在民間的小集市,這在後來發展成爲“草市”。

民間的小集市也是漢代商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與城市中的市不同之處在於監管並不是很嚴格,且只是定期進行。

而在漢代的邊疆以及大軍之中,也有專門的“軍市”,可以滿足屯戍在外的士兵以及軍營裏的將士日常所需。

而在這些市場之中,所交易的商品種類也還是比較豐富的,諸如鹽、油、醋、酒等日常用品,皮革、藥材、織物等生活用品以及各種生產工具,都是應有盡有。

這些產品,一部分來自農民的在農閒時間生產的農副產品,一部分就是商人在手工業作坊中專門生產的手工業產品。

私人經營的手工業作坊在當時非常興盛,手工業種類齊全,生產規模十分宏大。

在這樣一個寬鬆的社會環境下,催生出不少的商業大亨,他們涉足的領域包括長途販運、鹽鐵冶煉、囤積、農林畜牧、金融信貸等衆多的行業。

臨邛卓氏、山東程氏、宛城孔氏,都是西漢著名的冶鐵商人。宣曲任氏以販糧起家、無鹽氏以信貸起家、橋姚以畜牧業起家、師史以販運起家,都成爲當時著名的累世富豪。

司馬遷描述當時商業繁榮的盛況之時曾說:“漢興,海內爲一,開關樑,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 莫不得其所欲。”

漢武盛世,竟是商人的噩夢

漢朝商業經濟的繁榮,在文景之世達到一個歷史高度,但之後的漢武帝一朝,商人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

漢武帝一朝,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產生了衆多的豪強大家。

我們之前說,封建官府與工商業者之間是有本質矛盾的,皇帝不能容忍商人與國家爭奪勞動人口,也不能容忍商人掌握過多的社會財富。

漢朝出現的盛世也有商人的功勞 漢武帝爲何會成爲商人的噩夢 第4張

漢初之所以實行比較寬鬆的商業政策,是爲了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

但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的社會經濟已經十分繁榮,漢朝國力已經十分強大。此時,國家與商人之間的矛盾迅速突出。

但國家也不能明目張膽的侵奪商人的財富,必須得有合理的理由,漢武帝以“豪富吏民,訾數鉅萬,而貧弱愈困”爲由,在漢朝推行禁榷制度。

所謂禁榷制度就是由官府對一些重要的商品實行壟斷專賣,我們所熟知的鹽鐵官營就是禁榷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漢武帝之所以要實行這一制度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斂財,爲漢武帝的北平匈奴事業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

同時,也是爲了打擊富商大賈,將最有利可圖的社會行業收歸國有,從而使那些賴此爲生的商人無利可圖。

如果說禁榷制度是漢武帝給商人的當頭棒喝的話,那接下來的“算緡”與“告緡”制度纔是商人真正的噩夢。

算緡制度早在漢朝初年,漢高祖當政時期就已經在實行,在漢惠帝以後被廢棄。

而在漢武帝時代,在張湯、桑弘羊等人的推動之下,漢武帝重新恢復了算緡制度。

所謂算緡制度就是由國家向商人徵收的一個稅種,漢高祖曾說要對商人“重租稅以困辱之”,即爲此意。

算緡制度要求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要向國家申報自己的交易額,然後進行徵稅。

商人按兩千錢徵一算的標準進行徵收,一算是一百二十錢;而手工業者是四千錢徵一算,比商人少一半。

車和船也是要徵稅的,平民的車每一輛徵收一算,商人徵兩算,船五丈以上徵一算。

如果說有人對官府隱瞞或者少報財產,其家產會被沒收,並被罰戍邊一年。

官府是鼓勵民衆進行告發的,一旦告發屬實,官府會把被舉報人家產的一半作爲獎勵獎給舉報人,這一制度叫做“告緡”。

在告緡制度刺激下,漢朝告發之風盛行,大量富豪被抄家,財產充公,家人淪爲奴婢。

漢武帝的算緡、告緡政策賦予了工商業者以致命的打擊,在加上漢武帝推行的其他打擊商人的經濟政策,使得漢代的商業經濟迅速衰退,完全不復文景之治的盛況。

漢朝出現的盛世也有商人的功勞 漢武帝爲何會成爲商人的噩夢 第5張

中國一直以來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社會,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下,農業是國家之本,是封建政權賴以維持地位的根本

商業活動在封建社會的地位僅被視做社會經濟的一種補充,其不能挑戰農業的主體地位,這是封建王朝對商業的定位。

在漢朝,由於漢朝前期的貧弱,國家不得已放開了對商業經濟的限制。但這種開放包容的態度註定是暫時的,由於社會形勢的緩和,漢朝註定是要重新強化重農抑商政策的。

漢武帝對商業經濟的態度十分強硬,其大肆掠奪商人,搶佔商業利益,以此充實國庫並打擊商人。

漢武帝的做法爲後世封建王朝解決財政問題提供了一個範本,使得工商業者在中國古代長期被官府所侵奪,而這極大的限制了中國工商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資料:

《漢代商業的繁榮》

《秦末漢初的商業經營》

《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的表現、成因及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