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朱允炆削藩與康熙帝削藩有何區別?爲何結果不同?

朱允炆削藩與康熙帝削藩有何區別?爲何結果不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削藩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而獨特的歷史現象。你們知道嗎,接下來本站小編爲您講解

藩王:指擁有封地或封國的親王或郡王。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藩王一般擁有兵權,鎮守地方;藩王可以是皇帝的宗室成員,開國功臣或是地方勢力首領。基於此,在封建王朝下,藩王和皇帝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幾乎是在所難免了,也即皇帝希望掌控天下,而藩王自然不願意讓出自己的兵權和封地,所以,在歷史上,圍繞着削藩這一實踐,爆發了多次戰爭。其中,在明朝和清朝初期,都發生了一件因爲削藩和撤藩所引起的戰爭,分別是靖難之役和三藩之亂。不過,就靖難之役和三藩之亂來說,結果卻是大相徑庭了,也即朱允炆失敗,而康熙卻勝利了。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削藩,爲什麼朱允炆失敗了,而康熙皇帝卻成功了?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在靖難之役的初期,建文帝朱允炆可謂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根據《明史》等史料的記載,在朱元璋去世後,即位後的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與此同時,建文帝朱允炆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爲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基於此,燕王朱棣的開局,可謂非常艱難。與此相對應的是,在清朝初期,康熙皇帝決定削藩後,吳三桂等人起兵,一時間,天下各地羣起而響應。在吳三桂等藩王起兵之後,幾乎拿下了清朝疆域的半壁江山。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康熙皇帝所面臨的局面,可謂非常嚴峻。

朱允炆削藩與康熙帝削藩有何區別?爲何結果不同?

但是,從結果上來看,反而是康熙皇帝笑到了最後,而建文帝朱允炆卻走向失敗,促使燕王朱棣成爲明朝永樂皇帝。對此,在筆者看來,造成靖難之役和三藩之亂的結果走向不同,顯然和對戰的雙方存在直接的關係。一方面,對比康熙皇帝和建文帝朱允炆,二者在能力上的差距可謂非常明顯。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在三藩之亂中,吳三桂在湖南沿江佈置防禦工事,不再向北發展。面對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局勢,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抓住機會調整戰略、安排兵力,就此基本上遏制了吳三桂勢力繼續向北擴張的勢頭。

更爲關鍵的是,在三藩之亂中,康熙皇帝採用了“優先解決主要矛盾”的策略,也即首先堅決打擊吳三桂,而對其他的反叛者卻實行招撫,通過分化力量而孤立吳三桂。換而言之,康熙將自己的朋友變得越來越多,而讓吳三桂的朋友越來越少,從而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作爲對比的建文帝朱允炆,根據《明史》等史料的記載,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也即在靖難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炆不僅自己缺乏謀略,在用人上也比較失敗,這和康熙皇帝敢於用人,充分信任手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朱允炆削藩與康熙帝削藩有何區別?爲何結果不同? 第2張

最後,另一方面,就二者面臨的對手來說,吳三桂等三藩雖然在起初聲勢浩大,但是,吳三桂等勢力之間貌合神離,存在被各個擊破的機會。而且,就吳三桂來說,存在不夠果決的問題,比如想要和康熙劃江而治,平分天下。與此相對應的是,燕王朱棣雖然在初期勢力較弱,但是,燕王朱棣的勢力具有較強的凝聚力,也即沒有給建文帝朱允炆各個擊破的機會。更爲關鍵的是,燕王朱棣在靖難之役堅持不懈的決心和態度,也是其最終擊敗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要原因。綜上,因爲以上幾點原因,在明朝初期的靖難之役中,本來作爲藩王的朱棣,取代了朱允炆,成爲明朝第三位皇帝。至於清朝初期的三藩之亂,則是以康熙皇帝平定天下,也即徹底清除三藩而告終。當然,對於登基稱帝的朱棣,即位後繼續實行削藩的措施,這也體現出封建王朝中,皇帝和藩王之間難以長期共存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