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英諾森三世油畫 英諾森三世十字架東征

英諾森三世油畫 英諾森三世十字架東征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英諾森三世,羅馬天主教教皇,在位時間1198年1月8日—1216年7月16日,全名叫做吉奧瓦尼·羅塔里奧·德·康提,外文名Lotario dei Conti di Segni,生卒時間1161年2月22日—1216年7月16日。

人物簡介

依諾增爵三世(Innocent III,1161年2月22日—1216年7月16日)是羅馬天主教教皇(1198年1月8日—1216年7月16日在位)。

依諾增爵三世在巴黎大學攻讀神學,並曾閉門研修神學理論,1198年當選教皇。他在位期間教廷權勢達到歷史上的頂峯,積極參與歐洲各國的政治鬥爭,曾迫使英國、丹麥、葡萄牙、瑞士等國王稱臣。

依諾增爵三世曾發動過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鎮壓異端阿爾比派,批准天主教多明我會與方濟各會成立,1215年主持召開第四次拉特蘭公會議,頒佈了聖餐變體說教義。

英諾森三世油畫 英諾森三世十字架東征

  依諾增爵三世畫像

生平

依諾增爵三世 (Pope Innocent III)出身羅馬貴族門閥,又加上天賦高超,深研各種法律,經過教會法與羅馬法的多重訓練,精通辯論,再加上神學的造就,後來在出任紅衣主教時自然勝任愉快。而擔任教宗之後,以自身卓越的才能處理了當時紛亂複雜又盤根錯節的宗教與現世問題。

1190年,依諾增爵三世任樞機主教。

1198年,依諾增爵三世當選爲教皇后,承襲格列高利七世的教權觀點,認爲教皇是上帝在世上的代表,皇帝和國王應臣屬於教皇,並由教皇授予世俗權力。他致力於建立歐洲基督教封建神權的大一統帝國。依諾增爵三世是十三世紀偉大的教宗,他擅長把抽象的觀念用在具體情況上,他集合中世紀當時所進展一切有利的傾向,轉化成爲教廷大而統一的組織,其組織使教宗有普遍的權力。依諾增爵三世擅長外交的手腕,使整個基督教世界裏將教廷的權威發揮到出人意表的程度。他決意要把教廷在意大利建成一個強大國家,世俗君主不能隨便使用經濟力量來逼迫羅馬教會就範。

依諾增爵三世的觀念是深信教宗是基督的代理人,也是聖彼得的繼承人,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所以教宗能操掌僧、俗兩界的權力,故可以隨意廢立世俗的君主,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幼年即被依諾增爵三世監護,並在依諾增爵三世的扶持下登基。同時依諾增爵三世設立教宗欽差的總機關,完全歸屬教宗管轄。

依諾增爵三世曾勸誘法國國王發動十字軍(1208-1213),去攻擊阿爾比派。在十字軍運動上,原來赦免的法則是“只有親自參加十字軍運動的人,得免除犯罪的刑罰”,但依諾增爵三世應許那些送軍人到戰場上去的人,也能得完全赦免。

依諾增爵三世在晚年1215年召開第四次拉特蘭會議,這是第12屆大公會議,也是整個中世紀規模最大的宗教會議,這會議成爲他任職的頂峯。這次的大公會議象徵教廷權力已經完全支配拉丁基督教界的每個層面。並且,僧侶與教宗對社會的領導地位在會議中重新再得到得到肯定,從參加會議者範圍廣闊上就可以看見:有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長、副院長共1200多名主教和院長參加,還有宗教團體領袖和世俗的統治者代表等等。會議規定了一些改革的法令,目的要提高教會內部的紀律,並且抵抗當時各種產生的異端。會議文獻中第13條禁止創立新的修會;第21條則要求所有信徒每年需要告解一次,且在每年復活節領受聖體。另外,會議中決定把猶太人排除於一般社會之外,還規定猶太人必須配戴一種特殊標記。故此猶太人越發只能住在貧民窟裏。

 評價

依諾增爵三世在政治上的作用相當於一個歐洲大國離岸平衡手的君主,而他的教皇身份使他對歷史有着比世俗君主更深一層的影響。

依諾增爵三世能夠在歷史上發揮巨大的影響力,除了通過教會改革加強教皇的權力外,他的主要武器是煽動宗教狂熱、使用“開除教籍”之權,以及利用世俗君主間的矛盾,巧妙地發揮作用,坐收最大的漁利。實際上,在中世紀歐洲政治秩序紛繁錯亂的情況下,一個有實力能發揮制衡作用的教皇的存在,還是很具有合理性的。

樹立教宗威權的有利背景

五個因素

額我略七世(即希勒得布蘭)的榜樣:貴格利七世一生爲建立教宗無上權威的努力雖然失敗,卻給繼任者帶來前進的動力。

僞文件“君士坦丁獻土諭”:僞文件則是爲當時爭取教宗權威提供合法而有利的基礎。

十字軍東征:十字軍東征使得教宗得以“基督教世界之首”自居。

“藉着罪名”或譯“由於罪”原則:“藉着罪名”的原則讓教宗成爲在道德上可以制裁君王的人。

意大利政情對教廷有利:當時北意大利的權貴願意與教宗聯合對抗皇帝。

英諾森三世油畫 英諾森三世十字架東征 第2張

  查看詳細關係圖依諾增爵三世

譯名列表

依諾增爵三世:天主教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禧年專頁作依諾增爵。

因諾森特三世:《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1993年版作因諾森特。

英諾森三世:《大英簡明百科知識庫》2005年版作英諾森。

諾森三世:香港天主教教區檔案 歷任教宗作諾森。

意諾增爵三世:天主教天津教區作意諾增爵。

後世影響

背景

自從8世紀矮子丕平送給教皇一個國家之後,這個教皇國便成爲歐洲制衡力量的其中一環。

到了耶穌誕生後第1000年之際,教皇國的權勢和影響漸入高峯期,格列高裏七世進行了一系列提升教皇地位的努力,並曾逼得德皇亨利四世跪在雪地裏三天三夜;烏爾邦二世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挑起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在這個瘋狂的年代裏成了整個西歐的精神核心。

但將這一切帶入登峯造極的,則是號稱“萬皇之皇”的依諾增爵三世。

人物介紹

依諾增爵三世原名賽尼·洛泰爾,出生於有德意志血統的羅馬貴族世家。

曾學過神學和教會法,寫過著作《論人的貧苦條件》,後來憑着他的叔叔——教皇克萊門特三世的關係成爲教廷高級人員。38歲時終於當選爲羅馬精神世界的最高領袖。

他稱自己是介於神和人之間的存在,位於神之下,人之上,扮演着神人之間溝通的角色。他說:“教皇是太陽,世俗國王是月亮。”(這句話原話是格里高利七世說的,是中世紀有名的日月論)、“國王如不能誠心侍奉基督的代理人,就不能正確地治理他的國家。”、“國王擁有肉體上的權利,祭司擁有精神上的權利,由於精神統治着肉體,教皇也應高於國王。”

這些言論是依諾增爵三世向世俗王者開戰的檄文,但他並非因此而成爲世界歷史上最有影響的統治者,類似的言論實際上在他之前已存在過。他被列入《影響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之中主要是由於他因此付出的雷厲風行的行動。

 改革

依諾增爵三世首先在教皇國之內推行中央集權,他利用羅馬城和教皇國內的貴族王公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來自德意志的威脅,使他們服從了自己的權威。他調整擴大了教皇的宮廷機構,向各地派遣樞機主教以監督各地教會(在此之前,一直由各地大主教兼任教皇使節的監督職能)。各地主教又必須監督其屬下的教區和修院,隨時撤換不稱職者,使西歐的教會系統形成了一個嚴密的體系在教皇的掌控之下。

1199年,依諾增爵三世第一次向整個西歐的教會徵稅,這個制度後來固定了下來,成爲壓在人民頭上的“十一稅”。教皇的腰包鼓了,說話行事也更有底氣了。

貢獻

依諾增爵三世對基督教最大的貢獻在於1215年的“第四次拉特蘭宗教會議”。

這是繼君士坦丁時代尼西亞會議以來最重要的宗教會議之一,對美國衆議院內的依諾增爵三世浮雕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所應遵守的規範作了許多解釋,其中最重要的是規定了七項基督教聖禮,包括洗禮、成年堅信禮、婚禮、彌撒、懺悔、神職敘任禮和臨終塗聖油禮。每個教徒每年至少應向神父懺悔一次,做彌撒一次。

像他的前輩一樣,依諾增爵三世也積極介入德意志事務,作爲一個手中沒有軍隊的政客,他的武器除了開除敵手的教籍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外交手腕,拉攏一方打擊另一方,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依諾增爵三世初登大位之時,正趕上德意志的霍亨斯陶芬家族和韋爾夫家族激烈爭奪王位之際,由於霍亨斯陶芬家族在南意大利擁有領地,出於阻止南意大利同德意志統一在同一君主之下的目的,依諾增爵三世支持了韋爾夫家族。在這場長達12年的戰爭中,真正的大贏家是這位幕後的教皇,他利用雙方的許諾,奪取了斯波萊託、安科納等地,使教皇國北達波河下游,南抵那不勒斯邊境,可謂盛極一時。

但當依諾增爵三世支持的韋爾夫家族的奧托四世登上皇位之後,新皇帝立即翻臉,不承認教皇在戰爭中獲得的好處,甚至準備兵戎相見。於是,依諾增爵三世擡出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孤兒、已被他收爲教子的腓特烈(後稱皇帝腓特烈二世),並讓其與法國國王腓力二世結盟,終於在布汶戰役中殲滅了背信棄義的奧托四世。腓特烈二世在向教皇許諾放棄西西里王位和進行十字軍東征之後,在依諾增爵三世的支持下登上了皇帝寶座。

與此同時,英格蘭國王約翰(即無地王)在多件事情上明目張膽地違抗教皇,特別是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任命權上衝突激烈。於是,教皇在1207年將無地王開除了教籍,還將英格蘭排除出基督教區長達6年之久。依諾增爵三世還準備支持法王腓力二世進攻英格蘭,無地王終於被迫屈服,接受了教皇的大主教人選,並向教皇稱臣納貢。

 負面影響

依諾增爵三世奠定的西歐政治格局早已被歷史的後浪所淹沒了,但他開創的對異教徒的迫害政策及由此形成的傳統則長久地在歷史上發揮影響。在仁慈的上帝的旗幟下,依諾增爵三世幹盡了不仁慈的勾當。

最典型的是他對法國南部的“清潔派”(也稱阿比爾派)的迫害。清潔派是信奉善惡二元論的基督教苦行派,當他們被定性爲異端之後,就遭到了滅頂之災。教皇組織的聖戰軍團攻克了清潔派的中心貝濟耶城,隨即展開了大屠殺,有兩萬多人遭到殺害。在米內爾瓦,100多位清潔派領袖被燒死在火刑臺上。

在依諾增爵三世死後不久,他的侄子、繼任教皇的格列高利九世就創辦了宗教裁判所,並宣稱迫害異教徒是教廷的職責之一。而依諾增爵三世創立的用火刑燒死異教徒的做法也被沿襲了下來,火刑柱後來成爲無數堅持真理不盲從教廷的志士的殉難標誌。

1202年,依諾增爵三世發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是歷次十字軍東征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一次,十字軍沒有到達聖地與異教徒作戰,而是在君士坦丁堡姦淫擄掠了自己的基督教兄弟。致使拜占庭帝國中斷了57年之久。他還組織了“兒童十字軍東征”,結果使3萬多個小孩成爲北非奴隸市場上的新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