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留下的謎團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留下的謎團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製的不朽傑作《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是一幅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卷風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緻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承平時期的繁榮景象。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留下的謎團

《清明上河圖》節選

而在這繁榮景象的表面下,作者更是暗藏玄機,在畫面中埋藏着一條令人心悸的暗線,另這幅盛世宏圖變成了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作者通過其含蓄的筆觸,以驚馬闖郊市爲伏筆,鋪墊出全卷矛盾的視覺中心,船與橋的險情和橋上文武官員爭道交織成的矛盾高潮,還有前後出現的軍力懈怠、消防缺失、城防渙散、國門洞開、商貿侵街、商賈屯糧、酒患成災等場景。張擇端通過其深刻剖析社會現象的視角,以畫曲諫,將對國家城防、安全、交通等諸多的社會問題的憂慮付諸於畫卷之中,以提醒北宋君王的憂患意識。

這件享譽古今中外的傳世傑作,在問世以後的800多年裏,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鑑賞家把玩欣賞,是後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幾經戰火,歷盡劫難,它曾經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歷經劫難,演繹出許多傳奇故事。

清明上河圖裏面有多少人

張擇端的傳世畫作《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那麼,《清明上河圖》究竟畫了多少人?

《清明上河圖》生動地記錄了中國百姓清明時節活動的情景,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卷中,畫中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農村,另一部是市集。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留下的謎團 第2張

清明上河圖局部

畫中有550餘人(有記載814人),牲畜60餘匹(有記載83匹),船隻29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13輛,轎14頂,橋17座,樹木約180棵,往來者衣着不同,神情各異,栩栩如生,其間還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情節,構圖疏密有致,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頗見功底。

《清明上河圖》構圖宏偉,有官、有民、有男、有女、有騎馬的、有坐轎的,有的轎上插着柳枝,這一段是虛寫。接着來到城邊,有商店、客棧、茶館。在汴河流到這裏九曲迴環,畫面上留下較多的空白,給人以遐想的空間。橋上,各色人物聚集其上,人頭攢動,擁擠不堪;橋下,大船正要通過虹橋,有舉篙的,有拋索的,有吆喝的,好似一場浪過飛舟的激戰。

這幅畫刻畫的人物惟妙惟肖,五百多人,不是千人一面,有穿長袍的、有穿短襖的、有坐轎的、有擡轎的、有光頭和尚,有披髮道人、有江湖郎中、有算卜先生、有老闆、有顧客、有秀才、有腳伕。人物雖多,無湊數之人,人物雖雜,各具神采。看畫如遊汴京,展畫如見汴河,它的歷史文獻價值盡在不言中。

清明上河圖竟隱藏了一個曠世陰謀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該作品長528.7釐米,寬25.2釐米,以長卷形式,生動記錄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榮景象。

《清明上河圖》之所以有名,還因爲它的第一個收藏人是宋徽宗趙佶,關於趙佶和《清明上河圖》關係的猜測一直延續至今。

近日,作家冶文彪指出,《清明上河圖》隱藏着宋徽宗佈下的曠世奇局,這個奇局不但暗藏着宋徽宗的雄圖霸略,更關涉到遼、金、西夏、高麗以及方臘,這是一場五國六方的政治角逐和命運暗戰。並且,這些線索就隱藏在《清明上河圖》的“畫眼”中。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留下的謎團 第3張

清明上河圖

在冶文彪看來,要解開這個奇局,要從畫眼也就是虹橋入手。船要穿過虹橋橋洞,但桅杆高過橋樑,眼看要撞到,船上和橋頭、兩岸的人這才發覺,船工們也才慌忙放倒桅杆。

初看只是一時疏忽,但細想一下,就會覺得不太合常理。河上視野很好,船上船工們顯然是常年航運的熟手,桅杆明顯高過橋樑,橋樑又沒有被遮擋,兩岸又有上百人看着。按理說,不應該臨到橋洞前才發現要撞到。

除了這隻船遇險,畫中還有一處事故,也在畫中央。虹橋上,一個坐轎人和一個騎馬者似乎爲了爭路,正在對峙,兩邊的僕役們捋袖揮拳,劍拔弩張,一場毆鬥眼看就要開始。《清明上河圖》是作爲翰林畫師的張擇端獻給天子宋徽宗的盛世圖卷,整幅圖都一片繁榮,唯獨畫中央安排這樣兩場危急事故,顯然是有意設計。

除了畫中線索,冶文彪還列舉了3個疑點。

第一,創作者張擇端是一個謎,他的生平卻只留下寥寥數字的記載,生卒年、經歷甚至所處年代都無從考證。

其次,宋徽宗酷愛藝術、書畫雙絕,創建翰林畫院和書院,萃集天下書畫名家。但《清明上河圖》這樣超一流神作,官方文獻竟然沒有收錄。

第三,後世所知的宋徽宗,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亡國之君。其實,宋徽宗也在不斷探尋強國之道,他推出過不少政治革新的舉措,僅以財政收入來說,富國策略十分成功,遠超前代,達到北宋經濟最高點。他更想擊敗西夏,收復幽雲十六州,徹底解決西北邊境危機和歲幣負擔。繁榮和危機並存,社會現實和《清明上河圖》如此相似,應該不是偶然。

清明上河圖至今仍留下多個謎團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國古畫。迄今爲止,研究《清明上河圖》的論文有400多篇,爲研究這幅畫開了三次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學術研討會,出了三本論文集。可以說,在學界,再沒有第二件中國古畫受到如此密切的關注。

但其實,對於《清明上河圖》的認識還遠遠沒有結束,還有很多謎團圍繞着這張傳世名畫。

令人費解的是,《清明上河圖》這麼一件輝煌鉅作,卻沒有被收錄到宋徽宗時期將宮廷所藏的歷代著名畫家的作目錄編撰成畫史《宣和畫譜》中。按理說,一幅連皇帝都十分珍愛的畫作,其作者也會同樣受到“愛屋及烏”情緒的影響,受到皇帝的寵愛。最令人費解的是,張擇端身爲北宋的翰林,卻遊弋在北宋的史料記載之外,讓他更顯神祕更爲傳奇,留給後世人巨大的想象空間。

《清明上河圖》在金代就已經被“爭相收藏”,歷代的“山寨版”不在少數。最早有明確記載的,就是畫卷後面楊準跋文中提到的裝裱師傅以仿本偷樑換柱。因爲元代統治者的書畫鑑賞能力弱於宋、金,這幅畫只是放在祕書監內。後來一位裝裱師傅用臨摹本替換出真跡,將《清明上河圖》盜出宮外。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留下的謎團 第4張

清明上河圖

到了明代,《清明上河圖》有近兩百年的時間在民間收藏,人們對這幅名作有所耳聞又難得一見,所以揣測摹仿的就更多了起來。在雍正年間,和碩寶親王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曾經得到過與《清明上河圖》原作接近的仿品。他覺得那幅畫雖然很大氣,但前後銜接並不太順暢,而且細部動態上也有些美中不足。於是決定再造一幅更完美的《清明上河圖》。他組織了五位畫家,對畫作進行了臨摹創新。新的《清明上河圖》畫面清晰,色彩豔麗,畫面結構和其中某些人物的姿態與原作相近,推測畫家們事先是見過與原作相近的摹本的。這幅畫現在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稱爲“清院本”。

清院本的篇幅比真本長出了近一半,人物也更多,街道也更復雜。而且由於繪製時間離現在比較近,所以色彩也比較豔麗,看着很舒服。可是,就在新的《清明上河圖》繪製完成幾十年後,嘉慶皇帝通過抄家獲得了張擇端珍本的《清明上河圖》,嘉慶請來太上皇乾隆,爺兒倆一看就明白了,這纔是真貨。他們正在給宮廷保存歷代書畫編輯目錄,取名《石渠寶笈》,於是就在張擇端真跡畫卷的開頭蓋上“石渠寶笈”和“寶笈三編”兩個印章,算是給了真跡一個正式的名分。所以今天故宮博物院藏本的《清明上河圖》又稱爲“石渠寶笈三編本”,被專家們認定爲張擇端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