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哪個城市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誰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哪個城市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創作的風俗畫,是他僅存的傳世精品,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國寶級文物,被譽爲“中華第一神品”。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北宋的汴京城。

汴京城在歷史上是七朝都城,最早是戰國的魏惠王在此建立魏國國都大梁,後來在戰亂中被摧毀了。隋代稱汴州,隋煬帝在此開鑿了通濟渠,由泗水經汴州流入淮河,成爲中原地區的水路交通樞紐。唐代又在此設節度使,在 784 年,唐德宗在此設置軍隊十萬,成爲北方的軍事重鎮,也成爲大唐的東屏。更重要的是,由於通濟渠作爲貫通東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滿足了開封城的軍需和商貿需求,使得這裏成爲中原和洛陽並適的大商貿中心。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建立了後梁,在這裏定都,將汴州設爲開封府,以後的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均在此建都。

開封城作爲大都城,它發生的最關鍵變化是什麼呢?是在北宋初期,開始有了夜市。在此之前,開封城的街坊都是和唐代一樣實行宵禁。街上是沒有商店的,商店在固定的地方,而且很少,到了天黑就必須關門。晚上還有軍隊巡邏,如果誰晚上在街上行走,就會遭到盤查。如果盤查不如意,就會被逮捕。氣氛是相當緊張的,這種情形很不利於商業發展。到了北宋初期,由於這裏是一個交通樞紐,南來北往的貨物在這裏集散,白天做不完的生意就會拉個晚,先到六點、到七點、八點,最後到了半夜。政府覺得這樣可以增加稅收,商人們也覺得多幹點可以多掙點錢,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夜市。

夜市的出現是中國商業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革命。夜市帶來了許多新的發展,包括文化、娛樂業。在當時的開封,有很多說書的場子和勾欄瓦子,在裏面有各種各樣的表演,有演雜劇的、有說書的、有唱戲的,等等。只要你有錢、有時間,在那裏可以看到通宵達旦,一直看到早晨出來吃早點。這樣繁榮的景象在開封歷史上達到了高峯。

張擇端就是生活在這個時期,他親眼目睹了北宋商貿達到鼎盛時期的繁盛,同時,也親眼目睹了在繁盛當中冒出的種種社會危機。

國際大都市:開封府

這個時候的開封規模有多大?當時它是世界最大的城市,新舊城共有 8 廂、120 坊,人口達 10 萬戶,駐防的軍隊有 137 萬人。這個時候的開封,已經成爲「坊市合一」的開放性國際大都市了。「坊市合一」指的是街與街之間的間隔裏將過去的柵欄去掉、牆打通,擺上商品變成店鋪做買賣了。這個時候,北宋的年稅收最高達到 1.6 億貫,我算了一下,合人民幣相當於現在的 2080 億元,應該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了,沒有哪個國家能超過當時開封城的 GDP。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哪個城市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誰

  成規模的各樣店鋪

當時開封城裏都做什麼生意,老百姓都有什麼消費呢?當時的商業活動已經形成了定點化、行業化和規模化,成規模的有醫藥、器皿、茶室、酒店、票行、牙行、典當、賭局、占卜、車行、運輸等行業,這些行業就爲張擇端畫風俗畫打開了一扇扇活生生的社會窗口。我們在畫中會看到各式各樣的行人,有文武官員、士子、兵卒、牙人(就是中間商)、飯夫、船工、工匠、車伕、力夫、村夫、流民、丐童,還有算命的等各色人等,不下幾十種。這些人向藝術家們展露了城市生活的各種表情。張擇端最關注的是其中哪一類人的表情呢?我們在後面再說。

水到渠成的《清明上河圖》

我們都認爲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藝術水平相當高超的傑作,它是由許多畫家在前面做了種種藝術鋪墊,到了張擇端這裏變成了一個高潮。 例如,我們看到畫中的場面非常大,人物有 810 多人。這是借鑑了宗教繪畫的方法。當時在開封城的大相國寺和玉清昭應宮,裏面都畫有大量的佛教壁畫和道教壁畫,這其中的人物場景是很大的。所以風俗化地表現社會場景的能力,張擇端其實是借鑑了宗教畫裏的大場景。如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就是一個大場景中的一個片段。場景大了,尺幅並沒有變大,《清明上河圖》的高度只有 25 釐米,長度也只有 5 米多,裏面的人和物就得壓縮、變小,否則沒有辦法畫下那麼大的場景。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哪個城市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誰 第2張

  《朝元仙仗圖》卷(局部),宋,武宗元

在此之前,北宋已經有了相當發達的、我稱之爲「微畫技藝」的繪畫。就是在很小幅的畫面上,能夠畫很多的動物或人物。比如北宋的宮廷畫家馬奔,擅長畫百雁、百猿、百馬、百牛、百羊、百鹿等畫。在不太大的畫面上能畫上百隻同類的動物,這些動物的描繪不是簡單的羅列,而必須要有組合、有鋪墊、有高潮、有收尾,甚至還有一些情節。在《清明上河圖》之前,很多畫家都做了成功的努力,爲張擇端能夠展現這麼宏大的場景,鋪墊下了雄厚的藝術基礎。

北宋畫家李公麟,算是張擇端的前輩,他的《臨韋偃牧放圖》就是一副大場景的繪畫,畫面上有馬匹 1286 匹,人物 143 人。這麼大的場景,卻並不是靠把人物和馬畫的很大去完成的,恰恰相反,人和馬都控制在一寸、半寸之間,關鍵之處在於對整個畫面的氣勢和構圖的把握。比如人物的進場,人、馬到了高潮,然後人、馬的聚散和離合等等,形成了一個個非常鮮明的動勢。在當時,這已經是作爲檢驗畫家藝術能力的一個基本標準,只要有一定繪畫水平的畫家,都能夠在不太大的尺幅裏面表現一個相當宏偉的景觀。

何時畫《清明上河圖》?

那麼,《清明上河圖》到底是畫在北宋的什麼時期?

首先,我們要查驗一下畫當中人物的衣冠服飾。女士的衣冠服飾是變化最快的,我們看到畫當中有不到十位婦女,她們穿的衣服都是寬鬆式的短褙子(當時叫褙子,我們現在叫外套)。根據南宋遺民徐大焯的《燼餘錄》記載,這樣的衣服是在崇寧、大觀年間出現的。最先穿這樣衣服的人是來自於演藝界的雜劇演員,然後漸漸社會上的民間百姓也都穿這樣的衣服。這種衣服有個特點,比較短、寬鬆,幹起活來比較方便,所以在當時的女性中就流行開來。到了紹興年間,這樣的衣服已經不太流行了,人們都愛穿那種緊身的外套了。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哪個城市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誰 第3張

  南宋女性衣冠服飾:《瑤臺步月圖》頁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哪個城市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誰 第4張

《女孝經圖》卷

還有一處,我們看到畫面中有兩個人在推着車,一輛在大道上、一輛在衚衕裏,車上面蓋着一塊大苫布,大苫布上面寫着草書大字。很顯然,它本來不是苫布,而是大屏風,是粘在屏風上面的書法作品。這麼好的書法作品給扯下來當苫布了,一定是寫這個字的人,很可能是一波人,出事了。會是什麼人呢? 這就要跟北宋朝廷裏的新舊黨爭結合起來。北宋只有在崇寧年間初期發生了類似的事件,舊黨人如蘇軾、黃庭堅被宋徽宗廢黜,不但廢黜了,還要把他們印的書、寫的墨跡統統都銷燬。那麼畫當中出現的這個情景,正是反映這個事件中的一個片斷,記錄了當時發生的真實事件。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哪個城市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誰 第5張

  新舊黨爭中被廢黜的文人書跡

我們還看到畫當中有使用的「大銅錢」的,這個大銅錢是在什麼時候使用的呢?也是在北宋崇寧年間初期,當時出現了通貨膨脹,蔡京不得不鑄造大錢,想來抵抗通貨膨脹。當然後來遭到了老百姓的反對。

再往下看,上面還有標出羊肉的價格:「每斤六十足」,60 足就是 60 個銅錢。這是活羊的價格,每斤是 60 文錢。這樣的價格在北宋的羊肉價格歷史上應該是什麼時期?恰恰也是在崇寧年間初期。

這就是說,我們在畫當中看到了多處事件和物件,都和北宋崇寧初年有關。那麼這張畫很可能就是畫在北宋崇寧年間的初中期,差不多 1105 年左右。

張擇端的諫言

在這之前,我想張擇端已經進入了翰林圖畫院了。宋徽宗在 1101 年登基,那年是建中靖國元年。徽宗登基後不久,就向全國發佈一個詔令,說他年紀很輕,初爲人君,在料理國政方面缺乏經驗,有很多事情看不到也聽不到,在執政當中會有許多問題出現,他希望各地臣民能對他的施政提出批評意見,說得對的他給予獎勵,說錯的他不追究。這是他繼承了北宋太祖趙匡胤建立的一個傳統,就是要時不時地徵求臣民對朝廷施政的意見。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當時在演藝界、文學界,包括繪畫界,都發出了大相一致的聲音。比如演藝界就對蔡京造大錢提出了異議,他們在街頭演出了一個雜劇,叫《當十錢》。後來這個劇演得很火,宋徽宗聽說了,就把劇組請到宮裏來演,看看有什麼可笑的。這個劇組就到宮裏來,如實地把這個戲演了一遍。這個戲的內容是諷刺朝廷濫發銅錢、特別是造大錢的事情,使得社會出現了凋敝。劇情是:一個賣豆漿的老者天一亮挑着豆漿擔在街上就賣豆漿,一個年輕的上班族急匆匆地趕來要喝一碗豆漿。老者給他盛了一碗,年輕人喝完了,掏出一枚大銅錢付錢。大銅錢在當時的比價是 1:10,等於是普通銅錢的 10 倍。賣豆漿的老頭說:「我剛開張,沒法找你,這樣吧,您再喝 9 碗。」年輕人想沒得錢找,那就喝吧,一口氣連喝了五碗,肚子快鼓爆了。他就對賣豆漿的老頭說,「我實在喝不下了,幸虧蔡相爺他造的是當十錢,如果他要造當百錢的話,我就要非得喝 99 碗了。」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哪個城市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誰 第6張

  市場上使用的崇寧年間鑄造的大錢(當十錢)

演到這裏,宮裏全場鬨堂大笑。只有兩個人沒笑——我想你們能猜出來是哪兩個人沒笑了。宋徽宗瞪着眼看着蔡京:「瞧你乾的這個事,怎麼弄的?」蔡京趕緊應允,把大錢給撤了。這是當時很流行的一個諷刺劇,還有很多人批評宋徽宗大肆在南方購買花石綱,又千里迢迢地運到開封來,勞民傷財,以此寫詩來向徽宗諫言。

類似這樣的事情是比較多的。張擇端畫《清明上河圖》的時候就產生了他的想法。我們在前面說過了,他出身於一個儒家思想很濃厚的家庭,自然就會有積極入仕、關注朝政、關注民生的思想,他在《清明上河圖》裏就充分表達了他的這種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