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重兵在握的曾國藩:曾國藩爲什麼不稱帝

重兵在握的曾國藩:曾國藩爲什麼不稱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曾國藩是清朝末期大臣,更是湘軍的創立者。曾國藩一生都在爲朝廷考慮,在軍事,政治,文學各個領域都作出了突出貢獻。可以說清朝的末期要是沒有曾國藩,將會滅亡的更快。

重兵在握的曾國藩:曾國藩爲什麼不稱帝

  曾國藩畫像(網絡圖)

  咸豐二年,太平天國軍攻佔湖南,曾國藩奉旨前往抗擊成立湘軍,湘軍一作戰勇猛遠近聞名,人們只知道湘軍常打勝仗,並且士氣高漲,卻不知道作爲湘軍首領的曾國藩默默付出的努力,曾國藩讓每一位入伍的士兵熟知禮制,通讀古典經學,湘軍在當時素質奇高,隊伍作戰時更是整齊劃一,沒有半點拖泥帶水,部隊執行力高,應變能力強,自然常打勝仗。

  作爲一名政壇上的大人物,曾國藩自然有他的獨特之處,曾國藩非常注重自己的個人修養。曾國藩家中沒有當官背景,所以當他成爲官員後,格外重視對自身品格的培養,個人修養的確給曾國藩帶去了很大的幫助,他做人表裏如一,不給人抓住把柄陷害自己。他對所有人都保持尊敬的態度,他內心純潔不存邪念,曾國藩每天都要花時間靜坐思索,從不說空話,沒有把握之事絕不輕易答應。除此之外,曾國藩熱衷於研究文學,在早期就將易經讀通,其中的陰陽變法更是手到擒來,曾把一切順利的諸如事業、富貴、地位等歸在陽裏,將一切不利、坎坷歸在陰裏。

  掌握了這種平衡之後,處理事情能十分果斷。曾國藩攻破天京,完成對太平天國的鎮壓被朝廷封爲一等毅勇侯。在天津教會案發生之後,曾國藩屈從法國,受到輿論譴責,回到兩江總督的位置。之後積極籌備費用,送學童前往美國留學,爲洋務運動輸送人才。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曾國藩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清朝的政權穩定和他密不可分。

  曾國藩稱帝

  歷史上曾國藩對於自己稱帝是拒絕的,但是曾國藩一生對晚清做出的貢獻不可磨滅,他的湘軍在攻佔天京後,已經有稱帝的實力,爲何他不選擇一個爲自己正名的機會呢!

重兵在握的曾國藩:曾國藩爲什麼不稱帝 第2張

  曾國藩稱帝(網絡圖)

  如果曾國藩稱帝,那麼我們可以考慮這一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軍事實力上的絕對優勢,我們知道,沒有軍事實力作爲後盾,誰敢站出來說自己要當皇帝,隨時就可能冒出個激進分子來砸你的場子啊。爲什麼說曾國藩可以稱帝,據說當時湘軍的總軍團人數,達到了恐怖的三十萬之多,各個支系的軍隊也遍佈湘軍眼線,但是隸屬曾國藩管轄的只有區區十二萬人。而且軍隊內部有動亂,大家人心不和,一有風春草動,就互相猜疑,凝聚力特別差,要是有小人從中作亂,不攻自破只是時間的問題。

  但是要打也不是不可能,當時曾國藩的親信還算多,願意跟着他踏踏實實幹的人估計不少,可是這一動兵,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大清朝現在輸不起這個人啊。

  如果自己稱帝,周圍親信的態度如何,曾國藩不是不知道,弄不好自己會聲敗名裂,落得裏外不是人的下場。而且朝廷對他有恩情,自己也不能說反就反,容易讓歷史學家扣大帽子啊。

  所以曾國藩一生多次拒絕稱帝,要是成功,那也不過是多一次的封建王朝,一個英明的皇帝,或許會被淹沒在歷史的浪潮中,中國的命運還是不能得以改變。

  曾國藩爲什麼不稱帝

  1864年,湘軍攻下天京,曾國藩有了絕佳的機會成爲皇帝,當時的曾國藩兵權在手,又有高官厚爵,可以說是稱帝的絕佳時機。曾國藩的部下也多次向他建議,希望曾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重兵在握的曾國藩:曾國藩爲什麼不稱帝 第3張

  曾國藩不稱帝(網絡圖)

  然而曾國藩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那麼我們說,一生爲朝廷的曾國藩,爲什麼不親手經營這片他過去努力維護下來的天下呢,難道曾國藩一生的最終目標僅僅只是做一回個好大臣嗎。我們都知道曾國藩是一位非常有遠見,並且省某遠慮的老城,或許是他預見自己成爲皇帝后會發生什麼自己也想不到的事。

  我們先歸納幾個原因,看看思維如此敏銳的曾國藩究竟想到了什麼當時人們沒有考慮到的。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一舉動是否能證明當時朝中大臣已再沒有能與曾相媲美的智力了。首先曾國藩已經看到了清政府在對抗洋人的態度上軟弱無能,但是對待漢朝官員上確是機關算盡。當時湘軍的兵力雖在長江數省佔有絕對優勢,但是清政府的眼線遍佈四周,對湘軍早有防備。左宗棠的存在,在當時對曾國藩來說是很大的制約,加之左宗棠在爲清政府效力。

  對於自己手中的部下,曾國藩也不是非常有信心,三十萬大軍,能自由調動的卻只有區區十餘萬,而且李鴻章雖說是曾國藩親手扶植,其忠臣度卻還有待考驗。湘軍的名聲似乎越來越不好,作風也越來越備受爭議,名聲的敗壞程度讓曾國藩不敢貿然動用湘軍。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心狠手辣,野心勃勃,就算現在表面權曾國藩稱帝,不知道何時也會過河拆橋,篡奪皇位之事也並非不可能,到時候我曾國藩可能要背上歷史罵名。正因爲這些原因,曾國藩沒有稱帝,而是逐步鞏固自己的地位,將兵權一點一點操控在手中,漫漫侵蝕着清政府的殘餘力量,讓清政府有還手之心卻沒有還手之力。

  曾國藩名言

  作爲清朝著名大臣曾國藩,除了留下豐功偉業外,他的一些名言也被完整的保存下來,並且其中的內容對於現在人的生活,工作,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在人們道德培養上都提出了建設性意見,我們對於其中幾條做一個解釋。

重兵在握的曾國藩:曾國藩爲什麼不稱帝 第4張

  曾國藩名言(網絡圖)

  爲什麼在各方面不如你的人卻做的比你成功,曾國藩給出的解釋是:古來大戰爭,大事業,人謀僅佔十分之三,天意恆居十分之七。說的是,人的天賦資質其實差不多,因爲我們大腦的開發程度幾乎一樣,當然排除少部分。但爲什麼取得的成就差別會那麼大,這裏曾國藩用天意來解釋這一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運氣。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去嫉妒別人的運氣,而是要自己繼續努力,因爲現在來判斷一個人失敗或是成功都太早了。

  做人要低調,時刻保持一顆謙卑的心,曾國藩這樣教導我們: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平日裏做任何事都應該低調,因爲歷代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民大衆主體總是相對弱勢的,可以用貧富來解釋這一現象,窮人多少有些仇富心理,這時候富家子弟的一點小不對,會被放大無數倍,導致是非不分,黑白顛倒。

  所以爲人低調不僅是自保,也是維護社會和平。什麼是老練: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息,既要精到,又要簡潔。從中不難歸納總結出,一個人想要表現的老練,想要變現的面對突發狀況處亂不驚,就必須穩重行事,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還要有所保留,保持自己的神祕感和隨時提升自己的新鮮感,用知識和學識去包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