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句話是否言過其實?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句話是否言過其實?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郭嘉智計無雙,可是諸如“奉孝不死,臥龍不出”,“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之類的言論是否太言過其實了?其實不然,歷史上的郭嘉就是這麼厲害。

首先,郭嘉改變歷史走向的能力體現在他獨特而準確的判斷上。我們都知道,曹操正是因爲得到了郭嘉才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北方,打敗曹操人生中最重要的對手袁紹。雖然郭嘉本人並未活着看到曹操在北方的霸業,但正是因爲曹操藉助了郭嘉的“遺計”纔有了初步爭霸天下的資本。由此可見,郭嘉對於曹操早期的崛起作用幾乎是決定性的。

而郭嘉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登場就要屬在對待袁紹問題的軍事會議上提出的“十勝十敗論”了。其實,郭嘉所謂的“十勝十敗論”大有借鑑荀彧之前大力提倡的“四勝四敗論”。只不過前者在後者觀點的基礎上進行了細化和分類,所以,纔有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十勝十敗論”。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句話是否言過其實?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客觀上促進了曹操對袁紹開戰的決心,同時也初步奠定了“曹操集團”早期爭霸的戰略重心,以郭嘉的計策奪取袁紹所擁有的“青冀並幽”之地以鞏固發展現有地盤,然後,北擊烏桓、鮮卑等與袁紹關係良好的北方部落,徹底奪取北方後再圖謀南部和西方,這時候,郭嘉的提議明顯符合曹操爭霸戰爭的長遠打算,而曹操也確實是一步步按部就班郭嘉的計謀,雖然花費了不少時間才實現郭嘉的計劃,但是,通過往後的歷史來看,郭嘉爲曹操規劃的長遠戰略都是無比正確的。

除此之外,郭嘉在對待窮途末路來投奔曹操的劉備,也是有很認真的分析和考慮。衆所周知,劉備在徐州被呂布奪走後無路可去,只能依附於不斷膨脹的曹操,當時,曹操在劉備是留是殺的問題上猶豫不決,一方面,曹操身邊的荀彧極力主張殺劉備,因爲荀彧很清楚地看到劉備並非普通人,他的野心遲早有一天會讓“曹操集團”吃苦頭,此時不殺,後患無窮。

然而,郭嘉卻不這麼認爲,從長遠考慮,劉備此時並不具備與曹操抗衡的條件,如果貿然殺死劉備,勢必在社會上引發恐慌,畢竟劉備的社會基礎和民間影響力是很深遠的。

第三,就是在曹操征討徐州呂布這件事上,郭嘉的作用再次體現出來,面對來勢洶洶的曹軍,呂布選擇了堅壁清野,長期困守的方式抵抗曹操,關鍵時刻郭嘉主張曹操以水攻生擒呂布,後來果然奏效,呂布被殺,徐州也成爲了曹操的囊中之物,更重要的是徐州身處曹操大後方,呂布一死曹操便可安心北方對付袁紹。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句話是否言過其實? 第2張

而一向主張“先北後南”戰略方針的郭嘉,在對待呂布問題上一反常態,力勸曹操不要只注意到眼前的強敵袁紹,而忽略掉後方呂布這個不穩定因素。事實證明,郭嘉毒辣而犀利的眼光使得曹操省去了不少麻煩,而郭嘉的威望和名氣也迎來了高潮,只可惜,這樣一位百年難得一遇的人才,卻在最美好的年紀突然病逝,據傳,郭嘉死於肺結核,雖然郭嘉確實身體不好,可這樣的結局着實令人倍感惋惜。

從以上三件事來看,郭嘉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試想如果沒有郭嘉在這三件事力排衆議,也許三國的歷史真的就被改變,甚至毫不誇張的說,郭嘉若是支持荀彧的意見殺死劉備,恐怕也就沒有後來“孫劉曹”三分天下的故事。從曹操的敵人來說,郭嘉絕對是任何人都不願意面對的存在,從曹操本人角度來說,郭嘉的到來猶如上天的恩賜。郭嘉這樣一個眼光獨到且總是能夠在最關鍵時刻爲領導排憂解難,積極工作的下屬,哪個領導不想要呢?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荀彧沒有向曹操舉薦郭嘉,那麼,後來的曹魏霸業也會因此而延時,北方的戰局尚且不明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