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三國時期,爲什麼說于禁的投降不同於其他武將?

三國時期,爲什麼說于禁的投降不同於其他武將?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三國時期很多人投降都沒事,爲什麼于禁就遭到了鄙視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于禁投降不同於別人,別人投降是真投,投了就不回去了。于禁則不同,于禁投降不算真正意義的投降,最多算放棄抵抗。他“投降”不久,因東吳佔據荊州又被遣送回去了,回去之後他面對的是個不怎麼大度的新主公,於是就悲催了。

武將投降,原主人死亡或者戰敗,都不會面臨于禁這樣的尷尬。

比如說呂布背叛丁原投奔董卓,丁原死了也沒法對呂布鄙視。如果丁原沒死,那就是另外一種情景了。

比如於禁最先投靠的並不是曹操,他原是鮑信的手下,鮑信陣亡之後,他就跟着曹操幹。這時候的于禁就沒有受到猜度和質疑。

比如張郃,張郃最早是跟着韓馥。韓馥戰敗,袁紹接手冀州,張郃就投降了袁紹,也沒人說什麼閒話。

當然也有投降時原主人實力尚存的。比如說官渡之戰張郃和高覽投降曹操。

三國時期,爲什麼說于禁的投降不同於其他武將?

袁紹勢力還在,張郃、高覽兩個投降對曹操來說是歡迎的,對袁紹來說肯定是惱火的。他二人投降,留在河北的家眷是不是受到了牽連並沒有相關的資料。從袁紹性格來看他並似乎並不是一個太大度的人,(高覽死得早,也沒聽說有什麼稍有成就的後人)估計也不會太好。

不管怎麼說,張郃、高覽沒有退路,算是鐵了心的投了曹操,袁紹就是想罵幾句也沒辦法罵。

三國時期,爲什麼說于禁的投降不同於其他武將? 第2張

以上這幾個例子都是投了就投了,都沒回去。于禁就不同了,嚴格來說于禁也算不上投降,投降是投靠敵對方,領對方俸祿,幫助敵對方做事。于禁並沒有幫助關羽做事,他被關羽囚禁在荊州。準確的說于禁兵敗是爲了保住自家以及手下士卒的性命,放棄了抵抗。他只是兵敗被俘而已,如果說他哪做得不對,那就是沒有像龐德一樣慷慨赴死,有龐德作比較,于禁顯得缺少了點骨氣。

如果於禁在曹操健在時被遣返,或許還沒有事。雖然曹操也感慨過“于禁從孤三十年,何期臨危反不如龐德也”,但是這種情況回來就好也不能過分譴責。劉備夷陵慘敗之後,蜀國水軍大將黃權被斷了歸路,不得已率軍投降了魏國。這屬於迫不得已,劉備表示主要責任在自己,並沒有遷怒黃權的家人,黃權之子黃崇長大後,依然爲蜀國效力,是個大大的功臣。老一代梟雄都有這份氣量,于禁說明了情況,曹操應該還是能理解的(畢竟於禁的家眷並沒有受到牽連)。但是他被遣返的時候,老曹死了,他所面對的是睚眥必報的小曹。

曹丕這傢伙在爭世子的時候,處處被壓制,整天提心吊膽,心裏面非常的陰暗(也正是這種陰暗情緒太多,使得他並不長壽)。他大權在握之後,做了很多的睚眥必報的事情。

比如他接班後,立馬派使者去質問親弟弟們爲什麼沒來朝賀。他的一個親弟弟曹熊被使者呵斥後就自殺了,曹熊爲什麼會自殺,應該不全是曹熊膽小懦弱,作爲親兄弟他太瞭解曹丕了。

三國時期,爲什麼說于禁的投降不同於其他武將? 第3張

比如曹丕逼迫曹植七步作詩,要不是親孃卞夫人出面,曹植估計逃脫不了被殺的命運。再比如因曹操給他的壓力太大,曹丕接班後接收父親的一衆小妾來報復,連卞夫人都罵他豬狗不如。

再比如以前不肯借錢給他的曹魏大將曹洪,在曹丕登基後,就被隨便找了一個由頭下了大獄,要不是卞夫人出面,曹洪也難逃一死。這些事情都能說明曹丕的品行。

于禁做事比較死板,比如早年打宛城的時候,青州軍劫掠,于禁出兵鎮壓,被人誤會造反。于禁不急着辯駁,先立營寨迎擊張繡。于禁先公後私的品質深得曹操信任,不過他這個品質應該也得罪了不少人。于禁一直帶兵在許都,少不了會因某些事情就會得罪曹丕。

如果於禁真有過得罪曹丕的事情,現在有了污點,曹丕能不趁機打擊報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