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清朝文化的學術思想是什麼樣的?分爲哪些派別?

清朝文化的學術思想是什麼樣的?分爲哪些派別?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初總體的學術思想呈現實用主義的風氣,那麼清朝文化的學術思想是什麼樣的?分爲哪些派別?主要的四大學術有:目錄、訓詁、考據、金石,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考據學

考據學又稱爲“樸學”,強調客觀實踐,有疑問時求證,具有科學精神。考據學專研訓詁、音韻和校勘等。而其治學遠宗兩漢的經師,有異於宋明理學,故又稱爲“漢學”。以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併爲明末清初三大儒,與方以智、朱舜水等人並稱清初五大師,顏元也是這一時期的大師。顧炎武提倡“經學即理學”,提出以“實學”代替宋明理學,要學者直接研習六經。提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其學說發展成乾嘉學派。黃宗羲有“中國思想啓蒙之父”之譽稱,著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是中國學術史之祖。他保護陽明學,排斥宋明理學,力主誠意慎獨之說,蔚爲浙東學派。王夫之強調實際行動是知識的基礎,認爲歷史發展具有規律性,是“理勢相成”。其思想發展成船山學,後人編爲《船山遺書》。

民主思想

以民爲主的思想於清初也開始萌芽,黃宗羲和顧炎武、王夫之提倡民權,所著的《明夷待訪錄》攻擊君主專制體制,提倡天下爲主,君爲客的觀點,倍受清末革命黨的推崇。部分學者認爲黃宗羲的思想是近代民主主義的思想,有西方學者稱黃宗羲爲“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清初思想家唐甄所著《潛書》描述:“清興五十年來,四海之內,日益困窮,農空、工空、市空、仕空。”,並指出皇帝是一切罪惡的根源,認爲“自秦以來,凡帝王者皆賊也。”

清朝文化的學術思想是什麼樣的?分爲哪些派別?

六經皆史

清代中期的考據學崇尚研究歷史典籍,對中國歷史從天文地理到金石銘文無一不反覆考證。當時分成吳、皖兩派。吳派以惠棟父子、段玉裁、王引之與王念孫爲主,以“博學好古”爲宗旨,恪守儒家法則;皖派以戴震爲首,以“實事求是”、“無徵不信”爲宗旨。他們“畢注於名物訓詁之考訂,所成就亦超出前儒之上”。桐城派健將姚鼐提倡“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不可偏廢。”道光與咸豐年間,曾國藩又把經濟與義理、考據、詞章並列。然而考據學到後來過分重視瑣碎事物的探究,爲學問而學問,知古不知今。當時章學誠提出“六經皆史”,注重六經蘊含的義理,並使用於當代政治上,意圖矯正此歪風。鴉片戰爭後西學大量流入中國,考據學逐漸式微。

西方思想

明末清初,隨着歐洲耶穌會傳教士來華,西學輸入中國,對於當時的學風由浮虛轉爲務實,也是有相當的激勵作用。他們將西方科技介紹給中國人,擴大其知識領域,使中國的學術思想添增不少新成分。鴉片戰爭之後,大量西方科技與思想帶動中國近代化革新。此時學者如龔自珍、魏源等人繼承章學誠的說法,並進一步要求改革祖宗的法制,來應付內憂外患的局勢。龔自珍講求經世之務,志存改革,追求“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