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元朝爲何會實行四等人制?背後有何真相?

元朝爲何會實行四等人制?背後有何真相?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這是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統治者是蒙古族,其草原文明與中原文明不同, 所以也就形成了元朝的統治政策與其他朝代“與衆不同”之處。

元朝實行嚴格的民族等級制度,由蒙古民族統治5800萬人口的中國是前所未有的。

爲了維護政權,加強統治,於是採取民族壓迫和民族分化的政策。

蒙古族統治者根據征服順序的先後將人分爲蒙古、色目、漢人和南人四類,後人將其總結爲“四等人制”。

這種辦法出現的時間大致在忽必烈統治政權的後期,並一直延續到元朝後期。

一:元朝“四等人制”政策的形成原因

(1)政治因素。

元朝統治者在對全國政權進行爭奪的過程中出現了與以往建立蒙古國不相同的地方,不僅統治的民族增加,還要處理各種問題。

蒙古族作爲統治階級其臣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有限,其人口數量也不佔優勢,要想通過正常的科舉途徑進入仕途將難以維護蒙古族作爲統治階級的利益。

於是,在政治上和科舉取士方面給予蒙古族特權,不僅如此,還在法律等諸多方面享受優待,使元朝政權牢牢掌握在蒙古族統治者手裏。

元朝“四等人制”政策的本意是加強對元朝的統治,從其效果來看,確實加強了元朝統治者的統治。

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大多由蒙古人掌控,並擁有特權,爲其在全國的政權建立多了一重保障。

歷代封建君王爲了穩固自身的統治地位,一定會實行一些方法,穩定社會秩序,鞏固自身政權。

元朝爲何會實行四等人制?背後有何真相?

元朝“四等人制”政策 , 雖然形式上有民族壓迫之嫌,但是它的主要目的是維護政權,鞏固統治。

元朝統治者爲了提高自己作爲統治民族的地位,對各民族進行分化,即不同民族,或依據被征服的時間不同,人爲地製造民族等級。

歷代封建王朝在其統治的過程中,可以說統治階級幾乎都不可能與被統治階級處於平等地位。

遼、金是這樣,元朝亦是如此。

(2)文化因素。

無論是對於一個民族或者國家來說, 文化都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不僅需要在政治上對其進行籌謀,而且還需要文化的推波助瀾作 用,文化不只是反映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也對國家起輔助的作用。

所以瞭解“四等人制”的形成 , 還要看元朝所處的時代背景下,不同民族對蒙古族統治者的文化是否認同,這是精神世界起主要作用的部分。

元朝的統治者蒙古族作爲統治民族還涉及“華夷之辨”的問題,“華”指華夏民族,“夷”是古代華夏民族對周邊異族的貶稱。

早在西周末年時期,夷夏之防的理論就產生了。

元朝是少數民族政權,統治者是蒙古族,對於蒙古族的統治,自然有不服從者,他們就利用上述觀點對其統治進行攻擊,這是不利於元朝的長治久安的。

文化心理認同根深蒂固,中國地廣物博、人口衆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的差異必然存在。

這些差異是各民族在形成過程中不斷演變而來的,很難改變,而又對蒙古族的這種草原文化的牧民生活方式不適應。

這對於蒙古族統治者推行的各項不同於原來的制度,一定會有反抗者存在,對於反抗者,統治者勢必會採取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鞏固統治。

而且蒙古族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作爲國家的統治者,面對不甚瞭解的其他民族會從自身固有文化觀念出發,來審視其他文化,不相同之處必會視爲“異類”。

而且元朝原來並非身居中原,自入主中原後,遭到了南宋人民的奮起反抗,這當然會被元朝統治者所不容。

而位於北方的漢人在蒙古族建立政權的期間,對其各項制度的建立是有幫助的,自然會採取不同的政策來對待他們,導致漢人與南人地位不同。

而色目人,他們最先服從於元朝的統治,併爲蒙古人的統治貢獻自己的力量。

且蒙古人在全國建立政權的過程中,色目人受其影響比較深,在文化方面蒙古人與色目人的聯繫也更爲密切,民族等級制度應運而生。

(3)社會歷史因素。

元朝四等人制的民族等級政策並非元朝獨創,據《遼史》記載:“太宗兼制中國 , 官分南、北 , 以國制治契丹 , 以漢制待漢人。”

就是對於契丹民族具體事宜的處理由專門的官員擔任,官署在君王所居北面,所以稱北面官。

而對於漢民族具體事宜的處理也有專門的官員,與上述相反,官員所居在君王住處的南面,所以稱南面官,對契丹和漢人的管理由各自民族進行分開治理。

“女真族建立金朝後,在兵權、財權上的用人順序爲:‘先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漢人’”

元朝爲何會實行四等人制?背後有何真相? 第2張

兩個政權的建立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國家的統治者都是北方遊牧民族,而不是漢族,這就自然會出現與漢民族統治時期不相同的政策措施。

少數民族統治者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抵禦來自其他民族對政權的衝擊,也爲了建立自己作爲統治民族的威信,於是在國家建制的過程中制定一些措施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

歷史並不僅僅代表着過去,它需要後人對其借鑑吸收並加以改造。

元朝建立後的“四等人制”政策,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對遼的一種繼承與發展。

元與遼的不同在於,元朝實現了多民族的統一,統治區域也比遼要廣闊得多,所以,元朝面臨的挑戰不僅是封建社會特有的階級矛盾,也面臨着民族矛盾。

總之,爲了加強對政局的把握,蒙古族統治者不僅需要實施一系列方針政策來鞏固統治,還需要防範其他被統治民族的反抗。

此外, 從社會歷史因素看,元朝所處的社會歷史背景是階級社會,縱觀元朝之前的歷代封建王朝都具有階級性,只不過元朝統治者把這種階級性具體化來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

總之,元朝“四等人制”政策的形成,可以說既受政治因素影響,也與當時歷史發展背景相關,同時也受元朝統治者的文化心理因素影響。

因此這一政策的實行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基於歷史的傳承和本民族獨有的 發展特點。

元朝實行“四等人制”來維護統治,絕不是偶然現象,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四等人制政策的影響

元朝的四等人制政策體現在元朝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給元朝統治者的統治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首先,由於元朝統治者採取不公正的民族等級制度,不僅在心理上對廣大人民是一種災難,而且讓多數人對於元朝的統治心生厭惡。

這使得域內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的矛盾加劇,社會動盪,給元朝的統治帶來不利的影響,並最終造成元朝末期各民族的起義不斷髮生。

這種現象並非元朝統治者所能控制,深陷其中不能自救,元朝就此消亡。

其次,元朝的四等人制政策雖然給民族關係帶來不利影響,但是其在維護元朝的大一統方面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

我們可以從元朝所處的社會歷史背景分析,蒙古統治者結束政權混亂的局面,在元朝實現了大一統。

但是在其行使統治權時也面臨衆多的困難,元朝統治者所掌控的地區增加,不但統治的區域比以往要大而且民族衆多,各階級的社會問題龐雜交織,自然引發諸多問題 。

元朝統治者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要穩定住局勢,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元朝爲何會實行四等人制?背後有何真相? 第3張

要想從一個由戰爭頻繁的“亂世”過渡到一個和平時期,不容易做到。

元朝統治者既想掌控朝局,又穩定局面,就在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給予蒙古人以特權,以求得元朝的平穩發展、平穩過渡。

而在初期這種等級劃分所形成的特權階級,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對穩定政權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這種政策應是特定時期的特殊政策,一旦常態化,勢必會產生不良後果。

最後,蒙古族統治者的遊牧文明與中原地區的農耕文明互相碰撞、互相吸收,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融合過程。

有些民族在歷史長河中消失了,也有民族在其過程中形成或者說促進其形成過程,各民族在早些時候就得到了不同方面的融合機會。

而且在元朝實行“四等人制”政策之後,不僅僅包括漢民族,每個民族之間的日常聯繫、通婚現象也比以往增加,對中華民族的形成有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