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孫權都已經向曹魏稱臣了 孫權爲何不讓兒子接受曹丕封官

孫權都已經向曹魏稱臣了 孫權爲何不讓兒子接受曹丕封官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孫權自己向曹魏稱臣,卻不讓兒子接受曹丕封官,這有什麼隱情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所謂三國,既是魏國、吳國和蜀國,其中吳國發家最早,孫氏一族一直盤踞江東,不斷地發展壯大,是當時不可小覷的勢力。當東吳已經手握三十萬大軍時,劉備和曹操還在各自爲戰,尚未建立起自己的勢力。東吳之所以可以創下如此基業,要歸功於孫氏的祖孫三代,其中孫權時期最爲鼎盛。

孫權被稱爲少年英雄,十幾歲就征戰沙場,小小年紀就能穩定東吳內亂,足以看出他的神武之才。孫權雖有君王之才,但最終還是抵不過曹魏,不得不向魏國稱臣,還接受了曹丕的封王。但是他卻拒絕了曹丕給自己兒子封官,這是爲什麼呢?

首先,孫權之所以向魏國稱臣是緩兵之計,這是暫時性的“投靠”,後期還會翻盤,所以他不想涉及兒孫,而是自己來當着罪人。畢竟當時爲了搶奪荊州導致劉孫聯盟瓦解,劉備丟了夫人又折兵自然不肯善罷甘休,劉孫一戰在所難免。

孫權都已經向曹魏稱臣了 孫權爲何不讓兒子接受曹丕封官

如果曹操這個時候也來加一把火,那東吳必將有滅頂之災,所以孫權只能先拉攏魏國,這樣纔可以避免受到魏國和蜀國的同時攻擊。東吳的實力與蜀國不相上下,雙方開戰尚且有勝利的機會,但不足以應付蜀魏兩國。事實證明,孫權的這個決定是明智的,孫劉一戰中,劉備戰敗,東吳之危也迎刃而解。

其次,孫權之所以接受曹丕的封王,實屬無可奈何,心中更是萬分不甘,但是他又不能表現得太明顯,所以自己只能接受封王。同時他又不想這樣的屈辱也落到兒子的頭上,這對於他們未來登基稱帝會有不好的影響,這正是父親對孩子的愛,自己可以受委屈,但是孩子絕對不可以。

而且他知道一旦兒子接受了封侯,那就意味着會留在魏國成爲質子,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少,質子都不會得到好的待遇,所以孫權再怎麼樣都要拒絕,不讓兒子爲此受辱。萬一他以後壯大了東吳,有了反抗魏國的能力,更不想兒子成爲敵人威脅自己的一個棋子,到時候到底是選兒子還是選江山呢,結局都不會好。

孫權可謂是深謀遠慮,即使處在被動的一方,也已經考慮到了東吳未來的發展計劃,考慮到了兒孫未來的接班問題。一時的隱忍可以讓東吳得到魏國的庇護,可以打敗蜀國,顯然是當時最正確的決策。但是他寧可委屈自己也不願意委屈兒孫,不希望他們永遠揹負着魏國的枷鎖,而是光明正大地迎接更好的東吳。

孫權都已經向曹魏稱臣了 孫權爲何不讓兒子接受曹丕封官 第2張

孫權在曹丕去世之後自己稱帝,讓東吳重新得以強大,但大好江山並沒有維持太長時間。因爲他的後代並沒有如他一樣的君王之才,根本無力抵擋住西晉的大軍,只能選擇投降。孫權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辛苦打下的基業就這麼敗了,多年的隱忍彷彿也是徒勞,讓世人不禁爲他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