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呂端的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呂端的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呂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縣人,北宋初年宰相、詩人,後晉兵部侍郎呂琦之子、尚書左丞呂餘慶的弟弟。 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呂端出身官宦之家,好學上進。後晉時期,憑藉父蔭,候補千牛備身。後周時,擔任著作佐郎、直史館。北宋建立後,歷任浚儀知縣、定州通判、 太常少卿、成都知府。清廉儉約,百姓安寧。宋太宗即位,充任開封府判官,因事貶爲商汝司戶參軍,遷太常丞,出任蔡州知州,政績良好,歷任開封知縣、考功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戶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禮院、大理少卿,拜右諫議大夫、開封府判官、衛尉少卿、樞密直學士、參知政事。至道元年(995年),正式拜相,出任戶部侍郎、同平章事,升任門下侍郎、兵部尚書。爲政識得大體,清簡處事,“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宋太宗駕崩後,力挫陰謀,扶立宋真宗即位,擔任右僕射。鹹平二年(999年),以太子太保致仕。鹹平三年(1000年),呂端去世,時年六十六,獲贈司空,諡號“正惠”。《全宋詩》錄其詩二首。

呂端的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主要影響

在宋太宗傳位真宗的過程中,呂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真宗即位之初的穩定政局也離不開呂端,他在對待擁立趙元佐集團的人的問題上,很穩健老練。他首先讓李皇后之弟李繼隆爲使相,表示尊崇,出鎮陳州。接着,呂端以王繼恩、李昌齡交接請託“泄露宮禁語言”的罪名,對王繼恩較重處分是(安置均州),對李昌齡只是以大幅度貶官(貶爲忠武軍司馬)了事。處理祕書監胡旦,只說他起草詔書“頗恣胸臆”,有誹謗言辭,除名流放潯州,處理也是偏重的。但在處理時,呂端都沒有指明他們是因擁立趙元佐而得罪的,而且除王繼恩以外的諸人,也都得到了從寬處理。

軼事典故

鎮定自若

呂端渡海出使高麗時,風暴折斷了船的桅杆,船上的人都非常害怕,只有呂端仍舊在讀書,像在齋閣時一樣。

大事不糊塗

《宋史·呂端傳》:“太宗欲相端。或曰:‘端爲人糊塗。’太宗曰:‘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決意相之。”

這句話,原出自北宋太宗多年體察呂端後對其處事爲人的一種無可辯駁的評價,而且也確實反映了呂端的人品和才幹的真實情況。從歷史書籍中能找到的,能說明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的事例有以下兩件事:

其一,太宗曾向呂端問過計策,說自從漢唐以來,有過封乳母爲夫人的事情,要呂端拿個主意,如今該怎麼辦纔好呢?呂端回答說:“以前漢唐朝代跟現在不同,那個時候或者是因國大,或者是因爲名聲好,才那樣做的,都是事出有因的。可以這麼說吧,法無定法,禮無定製。”呂端這番話使得太宗大開心竅。

其二,呂端在相位上也就是幾年的時間,他就主動的奏請聖上將相位讓給了寇準,由寇準接任宰相,呂端自己又做了參知政事那個有相職無權的謀事官職。後來寇準也做了參知政事,按理說呂端在前,寇準在後,其名次排列是沒有什麼爭議的。可是呂端偏偏奏明聖上要求把自己列在寇準之後,並得到了恩准。呂端不計名利地位,遇事顧全大局,處事以清廉簡潔爲原則,在當時傳爲佳話。

呂端的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有這樣的事實,加之平時呂端臨朝很少發表高談闊論,就有些人誤認爲呂端是個糊塗人,然而宋太宗卻認爲這都是一些小事,呂端只不過是“小事糊塗”罷了,遇有“大事不糊塗”。

太宗的話是言出有據的。宋時,天下戰事此伏彼起,內部也不夠統一。西夏李繼遷造反,攪得西部邊境不安,宋出兵攻夏。保安軍逮住了李繼遷的母親,宋太宗本來想把她殺了。爲此,宋太宗單獨召見寇準,詢問他有何意見。當時,寇準沒有不同意見拿出來獻上。在寇準退朝的時候,被呂端瞧見。呂端猜得朝中一定是有重大事情在謀劃當中。就讓寇準留步問個究竟。呂端問寇準:“陛下是不是提到找我呂端商量事情的意思?”寇準說:“沒有!”

呂端心想口出:“邊關上平常的事情,不必讓我知道,若是有軍國大事,商量大的計策,我呂端身爲當朝宰相,就不可不知道。”寇準聽了呂端這番話,覺得這件事確實重大,就將方纔太宗召見他是爲了處置李繼遷之母的事情如實地告訴了呂端。呂端問寇準:“聖上打算怎麼處置呢?”寇準回答:“聖上的意思是把她在保安軍北門外斬首示衆,打算用這種處置方法來鎮戒那些造反或叛逆的人們。”呂端聽到這個地方忙說:“若是這麼處置了,可不是什麼好辦法。”於是呂端又親自上朝奏本,提出不要斬殺李繼遷母親的意見。他爲了說服太宗,還用秦、漢項羽欲殺邦之父的故事相勸說,他說:“李繼遷是個反叛之人,今天殺了他母親,明天能逮住李繼遷本人嗎?如果不能的話,不就結下了更大的冤仇了,不就更加堅定了他的反抗之心了嗎?”太宗聽了呂端的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問道:“照你這麼說,對李繼遷的母親該當如何處置呢?”

呂端見太宗有了活話,便把自己的想法講了出來,他說:“以本人想到的不算高明的辦法,請聖上想想,是否把她放到延州那個地方去,派人好好護養着她,以此招睞李繼遷回心轉意,不再造反。這樣的話,雖說李繼遷不可能馬上就降宋,但是,我們終究可以用他母親在宋來拴住他的心。至於他母親的生死大權,還不是掌握在我們的手裏。”

太宗聽了呂端的這種深謀遠慮的想法,心裏想呂端真是聰明過人。想我朝中有這麼多大臣,沒有人提出過呂端這樣的高明意見,差一點誤了我的大事。於是,就採納了呂端的意見,將李繼遷的母親放在延州,並派專人侍奉起來,直到病死延州。後來李繼遷也死了,其子李德明念在宋朝對待他祖母的情份上,就暫時歸順了宋朝。

呂端的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3張

還有更重大的事件,就是在擁立太子真宗繼位的問題上,發生的擁護和反對的鬥爭。那還是宋太宗在世的時候,太宗的身體有病,就安排了後事,立真宗爲太子,以備將來由他繼位,執掌宋朝天下,並且讓呂端負責太子的學習和生活起居等項事宜。太宗病情嚴重的時候,朝中有一些內侍和大臣,對太宗死後由誰來繼位發生分歧,甚至演變成一場宮廷鬥爭。

朝中有個內侍叫王繼恩,他嫉妒太子過人,怕太子繼位後對他不利。他就起了歹心邪意,聯絡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勳、知制誥胡旦等人告謀另立太子,以便讓他們認爲合適的人繼承王位。

太宗的病不治而終。太宗駕崩了,但朝中不可一日無主。皇后命王繼恩召見呂端。呂端覺察到可能有什麼變故,就叫手下把王繼恩鎖在自己府中,派人加以看管,不許他出入。然後自己急奔朝廷。呂端被召到朝廷以後,皇后對他說:“皇上不在世了,按說立太子就是爲了讓他繼承王位,這也是合乎情理,順理成章的事情,看看現在應該怎麼辦纔好呢?”呂端聽罷皇后的話,就毫不猶豫地說:“先帝立太子就是爲了今天,現在先帝棄天下而走了,我們怎麼做違背先帝之命的事情呢,對於這麼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不能有什麼異議後。”皇后聽了呂端的話,讓太子到福寧庭中坐上了皇位。

太子真宗繼位後,第一次登殿時,垂簾接見朝羣臣。當呂端率衆臣前來殿中晉見時,一看是這個樣子,寧是站在殿下不拜。當時皇后問呂端因何不拜?呂端尋思了一下說:“請把簾子捲起來,讓太子坐在正位上,讓我們看清楚了再拜。”這時皇后讓真宗照呂端所說的捲了簾坐上了正位。呂端看清楚了皇位坐的確實是太子無誤後,才率羣臣跪拜,並且三呼萬歲。

接着真宗對陰謀另立太子的那幾個奸侫,一一外貶,使得真宗的地位更加穩固。

真宗繼位後,每次接見朝中大臣,都對呂端很恭敬,肅然拱揖,不呼其名;因爲呂端長得體大肥胖,宮廷臺階稍高一點的,真宗都特別關照有人扶他上去。遇有奉召到殿中商討軍國大事時間長了議論不休的時候,呂端卻能說出輕重緩急,並且條理分明,條條是道。呂端的意見每次都被真宗所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