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爲什麼其他諸侯沒有對秦國的“商鞅變法”進行干涉?

爲什麼其他諸侯沒有對秦國的“商鞅變法”進行干涉?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公元前256年)爲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裏面。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秦國進行商鞅變法的時候,七雄中的其他六國都在幹什麼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秦孝公五年(前356年),秦國左庶長商鞅在秦國開始推行一系列重大改革,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商鞅變法”。經過幾十年的“商鞅變法”,原本貧窮落後的秦國一躍成爲戰國七雄之首,爲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礎。

爲什麼其他諸侯沒有對秦國的“商鞅變法”進行干涉?

不過有些奇怪的是:“商鞅變法”是秦國與關東六國實力對比逆轉的關鍵,也是所謂“天下苦秦久矣”的起始。但秦國在進行長達幾十年的“商鞅變法”時,其他諸侯對秦國的“商鞅變法”基本沒有干涉。那麼戰國七雄中的其他六國都在幹什麼呢?

大約在商鞅變法開始的五年前,韓國也開始了“申不害變法”,一度強盛。不過由於地理位置、基本實體(國土、人口)和“申不害變法”自身的缺陷,韓國的強盛也只是“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勉強躋身戰國七雄之列,沒有能力干涉秦國的“商鞅變法”。

由於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除了燕昭王時期和戰國末期,燕國在整個諸侯爭霸兼併的舞臺上基本是個“打醬油”的角色。商鞅變法時的燕國也是如此。另外,南方的齊國當時對燕國形成了很大威脅,燕國也沒有精力去關注遠在關中的秦國。

由於沒有及時進行變法改革,趙國“三晉之首”的位置在戰國初期被魏國取代,這也爲後來趙魏關係的破裂埋下了伏筆。“商鞅變法”時期,趙魏之間爆發了多次大戰。當時魏國是天下第一強國,趙國應付魏國都自顧不暇,自然不可能去關注秦國了。

從春秋中期開始,秦楚兩國之間形成了長期的友好關係,再加上秦國當時國力較弱,對楚國沒什麼威脅。因此商鞅變法時,楚國的主要戰略目標是與魏國、齊國爭霸和向東南進攻越國,基本不怎麼關注正在進行“商鞅變法”的秦國。

春秋時期,齊國長期受到晉國和楚國的壓制。後來晉國解體、楚國重創,本是齊國重新崛起的好機會。但在戰國初期,魏國憑藉“李悝變法”一躍成爲天下第一強國,這讓齊國非常不快。所以在商鞅變法,齊國主要是跟魏國爭霸,眼裏並沒有秦國。

爲什麼其他諸侯沒有對秦國的“商鞅變法”進行干涉? 第2張

“商鞅變法”出現的最大外因就是魏國,如果不是魏國對秦國的威脅已經到了讓秦國瀕臨滅亡的邊緣,秦孝公又怎麼能下定決心變法圖強呢?但由於以魏惠王爲代表的魏國上層驕傲自大,最應該警惕“商鞅變法”的魏國卻無視了秦國,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與齊國爭霸上。

連最應該警惕和防範的魏國都無視秦國“商鞅變法”,其他諸侯自然更不在意。秦孝公二十一年(前341年),完成商鞅變法的秦國對魏國發動了第五次河西之戰,大敗的魏國不得不交出了全部河西之地,魏國也由此從天下霸主的寶座上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