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宋朝前沒有棉花,古人拿什麼抵禦冬天?

宋朝前沒有棉花,古人拿什麼抵禦冬天?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在保暖裝備裏最基本的還是棉花,但是棉花並不是我國本土的農作物,最早是在宋朝由印度傳入我國的,那麼宋朝前沒有棉花,古人拿什麼抵禦冬天?

直到明朝初年,朱元璋看到了這種觀賞植物背後的經濟價值,便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大種棉花,棉被和棉服才得以在我國普及開來。

宋朝前沒有棉花,古人拿什麼抵禦冬天?

自然少不了我國的國粹絲綢,中國人養蠶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黃帝的妻子嫘祖是我國養蠶第一人,也是從那時開始,絲綢在我國流行開來。

不過,由於蠶的生長週期慢,蠶絲的出貨率不高,要做出能禦寒的厚絲綢,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那會只有有錢人才用得起絲綢禦寒,普通人則用的是一種叫麻布的織物。

宋朝前沒有棉花,古人拿什麼抵禦冬天? 第2張

顧名思義,麻布由麻製成。麻的獲取途徑比絲綢簡單多了,其是用麻類草本植物,譬如黃麻、苧麻、亞麻的植物纖維製成的布料。這種算是我國土生土長,自古以來就有的經濟作物。由於古代製衣工藝粗糙,加上麻的植物纖維質地生硬,這種麻布製成的麻衣穿在身上的觸感十分難受。

另外,麻衣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是纖維素,而蠶絲是動物纖維,本質是蛋白質,分子間的間隙要比纖維素小得多。所以,麻衣的保暖程度是遠遠不如絲綢的。而古人百姓爲了禦寒,只能將麻衣一層套一層,即便如此,實際效果卻並不如一件絲綢衣服。

宋朝前沒有棉花,古人拿什麼抵禦冬天? 第3張

除了麻衣和絲綢外,古人還有裘皮禦寒。李白在《將進酒》裏寫道“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佐證了古人冬天不僅靠熱酒暖身子,還離不開一身上好的動物皮毛。

說起皮毛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的石器文明時期,古人通過狩獵獲取食物,同時還將獵物的皮毛剝下製成衣物禦寒。一直到今天,裘皮仍還是最好的禦寒衣物。不過,由於野生動物的逐年減少,如今,一件全由裘皮製成的大衣是相當昂貴的,所以,現代人對穿得起裘皮的古人也是十分羨慕的。

宋朝前沒有棉花,古人拿什麼抵禦冬天? 第4張

其實,裘皮在古代的適用人羣很廣。它說名貴也名貴,但老百姓依然用得起,只是檔次不同而已。富貴人家用上好的狐皮或狼皮禦寒,窮人自然也就有對應的狗皮和羊皮。主要是古代生態環境好,野生動物多,再加上沒有法律禁止獵殺動物,裘皮在當時還是較爲普遍的。

最後一種就是沙土了,這裏有人會疑惑,沙土怎麼還能保暖?其實是可以的,當窮人連多餘的麻衣也負擔不起時,沙土便派上了用場。他們先在麻衣上縫幾個口袋,再將沙土放在炕上加熱,最後把加熱後的沙土放到麻衣口袋裏。這樣,溫熱的沙土就變成了貼身的“棉花”,效果別說還挺好。

宋朝前沒有棉花,古人拿什麼抵禦冬天? 第5張

不過,這些土方法最後都被棉花取代了,隨着明朝棉花的大力種植。這一高效且平價的禦寒織物大量普及,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貧民百姓,都有了棉衣和棉被,再也不用畏懼那寒冷的冬天。

而如今,現代人抵禦嚴寒的方法可以說是五花八門,衣物上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想想千年前的古人,在看看如今,不由得感嘆,祖國的生活水平是越來越好,現代人是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