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特色是什麼?流行尚武之風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特色是什麼?流行尚武之風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晉時期、南北朝時期皆是歷史上有名的亂世,那麼這個時期的特色是什麼?根據歷史記載,那個時候的皇權統治與門閥氏族統治成爲了時代的特徵,尤其是思想上的繁榮讓人更驚訝。

一、魏晉南北朝的歷史長河

曾有學者說過這樣一句話:“留下來真正有價值的歷史遺產,是江南的土地開發和文明創造,是北方的民族進步和民族融合,”可見南北朝時期的亂世並不是時代的主題。

從某個角度而言,自秦始皇統一天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我國曆史上文化的發展就比較單一,再也不復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盛世與輝煌。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存在,它實行政策理念不僅使得古老文明煥發了新的生機,而且還爲我國的新文明注入了新的血液,隋唐時期能夠那麼繁華也與魏晉南北朝打下的基礎有關係。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特色是什麼?流行尚武之風

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多麼混亂呢?從其改朝換代的頻率就可以看出來。公元220年,曹丕篡取了東漢王朝的天下,在洛陽建立了曹魏政權,控制了當時天下九州之地。

曹丕稱帝的同時,劉備在蜀漢的程度稱帝,孫權則在東吳建康(南京)自立爲王,統治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這一時期被稱之爲魏蜀吳三足鼎立。

曹氏一族開始沒落後,司馬懿家族逐漸掌控了曹魏的大權挾天子而令諸侯,直至公元265年司馬家族逼迫曹魏禪讓皇帝職位,時代開始進入西晉時期。

西晉的和平統一併沒有持續多少年,五胡亂華開始後中原大地再度陷入戰亂年代,而後晉朝皇室向南遷移時代進入東晉時期,南北朝的歷史帷幕被拉開。

這一時期宋、齊樑、陳相繼在江南建立統治政權,這樣一種局面持續了大約300年,北方一直戰亂不斷十六個政權頻繁更替,可見魏晉時期的亂世有多麼嚴重。

前秦統一北方,淝水之戰導致政權再一次瓦解,北魏曾在北方實現過短暫的統一,但最終又出現了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相互對峙的階段。

直至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亂世才得以徹底結束,大亂之後必有大治“開皇之治”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我國曆史又迎來了大統一、大輝煌的時代。

魏晉南北朝整個時期,漢民族的盛衰強弱體現的尤爲突出,五胡亂華的時候漢民族走向衰敗。不過,也正是因爲如此北方少數民族不斷遷徙到內地,生活風俗和思想文化開始與漢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時期,鮮卑族更是不斷深化對漢文化的學習和實踐,使得鮮卑族與漢民族的民族交融更爲徹底,是歷史上有名的一次政治革新和民族融合發展歷程。

秦朝之時法家文化爲社會的主導文化,漢朝時期儒家文化爲社會的主流思想,這樣一種單一存在的思想於東漢末年結束,儒釋道三家學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走向歷史舞臺。

道教、玄學的思想文化在這一時期得到擴大,佛教文化也在此時傳入中原,儒家文化在當時不斷衍生出新的思想也色彩,可以說雖不如百家爭鳴輝煌,但也有着諸子文化的燦爛的風采。

像九品中正制、門閥制度等皆是儒家文化思想的產物,這一政治制度的誕生雖然阻礙了歷史的進步,但不得不說爲後來官僚體制的革新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二、魏晉時期的軍事制度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特色是什麼?流行尚武之風 第2張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個爭鬥不斷、戰亂不斷的年代,然而,魏晉時期雖然經歷了分裂、動盪和破壞,但是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卻在亂世中不斷髮展,而這樣的局面也體現在其它的方面,比如軍事制度。

回看魏晉時期的歷史,自西晉末年的亂世開始,中原大地先後經歷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和“侯景之亂”和三次較大的社會動亂,這三場動亂在歷史上都比較的知名。

每一場政變結束之後,中原王朝的政權制度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比如“侯景之亂”之後我國軍事實力南弱北強的局面啊逐漸形成,以至於隋唐、宋元時期都沒有改變過來。

當然,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的緣由不僅僅是因爲歷史本身,多少還帶有一些軍事需求的色彩。西晉和東晉時期,兩朝皆是以“世兵制”爲主,而這樣一種軍事制度延續了漢魏的政治。

簡單來說,世兵制就是士兵全家變爲軍籍,古代提倡父死子繼,世兵制度就帶有這樣一種文化,家族以兵爲業、世代爲兵,成爲而來一種家族傳承文化,對提高軍事實力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樣的風俗觀念下,門閥世家便很容易形成一股強大的地方武裝力量,他們既可以成爲了朝廷的武裝力量,也可以在特殊時期成爲依附於豪強的自衛力量,比如南樑時期地方上就出現了大量的“私兵部曲”。

隨着時間的推移,地方性的武裝力量開始對朝廷中樞造成極大的威脅,西魏時期“府兵制度”取代了了“世兵制度”成爲了歷史的主流,一度影響了北周、隋朝和唐朝三個時代。

《晉書》中曾經有這樣的記載與敘述:“臣請募勇士三千人,無問所從來,率之鼓行而西……隆募限腰引弩三十六鈞,弓四鈞,立標簡試......”。

從當時選擇“府兵”的標準來看,府兵與大多數時期募兵招募的對象都不相同,既要會拳術也要會擒拿,戈、鋌、劍、戟等多種兵器都要會一二。

從某個角度來說,府兵就好似古代特種兵選拔一樣,對於速度、耐力、力量和技巧等多種方面都有要求,也是因爲如此“三千人最後僅僅只剩下了五百人左右。”

除了對士兵本身的要求之外,朝廷對士兵的後期訓練也有各種各樣的標準,比如成爲府兵之後朝廷會配備專門的設施,以保障士兵的軍事訓練情況,時不時還會舉行一定的軍事演戲活動。

府兵制度下的講武還包括軍事思想的訓練,朝廷會專門設立一個特定的地方對府兵進行軍事思想的教育,以提高府兵的綜合素質與戰場影響力。

三、府兵制度的其它體現

自西魏之後,府兵制度便成爲了西魏的軍事制度,西魏被北周取代之後得到了一定的延續,隋朝取代北周之後府兵制迎來了發展的高潮期,制度也開始傾向於完善。

府兵制度熟悉戟、戈、甲槊等兵器僅僅只是重要內容之一,而除了這些日常的訓練之外,府兵非戰爭時刻還要進行相應的生產勞動,簡單那來說就是“秋冬習戰陣,春夏修田桑”。

回看西魏到隋朝時期這一段時間,尚武風氣瀰漫着整個中原王朝,少年、青年苦練武功的景象隨處可見,戰時能夠衛國非戰時也可以保護家園。

其實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也非常好理解,如同上述所言,魏晉時期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亂世,但在那個時期不僅僅只有流血衝突,還有民族的碰撞與融合。

中原王朝的農耕經濟會影響南遷的遊牧民族,而北方的遊牧民族又會影響中原百姓的生活習慣,遊牧民族向來崇尚強者爲尊,而南北朝時期的大多數政權皆是以少數民族爲主。

以西魏國爲例子,《魏書》:“秋亡月丁已,立馬射臺於陂西,仍講武教戰”,從這一句話就不難看出西魏國皇族即使入主中原之後也沒有忘記騎射、打獵的本領。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特色是什麼?流行尚武之風 第3張

清朝時期也是如此,康熙皇帝爲了保持八旗子弟騎馬射箭的本領,在北方設立了木蘭圍場並在固定的時間進行圍獵,以保障皇族子孫謹記祖先漁獵的生活本領以及艱苦奮鬥的精神。

其實,遠古時代人們本來就是以漁獵爲主,只是進入到奴隸制社會時期後,漁獵逐漸被農業經濟所取代,打獵成爲了貴族統治者的娛樂享受和練兵閱兵活動,但一些統治者也會通過這樣的方式保持本民族的戰鬥力和戰鬥技巧。

正所謂“上行下效”,西魏國大多數皇子皇孫都擅長打獵,以至於騎射技藝逐漸成爲了民間的主流風潮,尚武之風也慢慢瀰漫了西魏王朝和它後來的時代。

總的來說,在以武治國、以武征伐天下的時代,社會背景促成了相應軍事制度的形成,而軍事制度的形成又間接促進了民間百姓武功、技藝的發展與精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