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揭祕中國歷史上奠定歷史發展方向的15場大戰

揭祕中國歷史上奠定歷史發展方向的15場大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 秦趙長平之戰

秦勝趙敗,而且趙軍是慘敗,趙卒被白起斬殺、活埋者達四十五萬人,成就白起殺神之名,趙國元氣大傷,從此衰敗。

秦搬開了統一天下的最後一塊石頭,趙國從此失去了與秦抗衡的實力,從這一年起,奠定了秦國一國獨大的局面,爲最後秦國戰勝六國鋪實了基礎,秦國統一的趨勢開始明顯,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揭祕中國歷史上奠定歷史發展方向的15場大戰

2. 秦楚鉅鹿之戰

秦末大起義,項羽率領數萬楚軍背水一戰,破釜沉舟。

與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大戰。

猛攻秦軍,全殲王離20萬軍,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

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

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宣佈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覆滅。

項羽稱霸後,恢復了分封制。

揭祕中國歷史上奠定歷史發展方向的15場大戰 第2張

3. 楚漢還秦之戰

秦朝滅亡之後,項羽裂土分封18個諸侯王。

爲困鎖劉邦,防止劉邦爭雄天下,將巴、蜀、漢中封於劉邦,使劉邦離開關中。

並將關中分割爲三,封秦朝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爲王,企圖以三王控制關中,防止劉邦出漢中東進。

後劉邦、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迅速襲佔關中大部地區,還定三秦之地歸漢。

取得對楚的初戰勝利,奠定東出的格局,終於在垓下之戰後徹底消滅項羽。秦始皇之後,劉邦再次走上統一之路。

揭祕中國歷史上奠定歷史發展方向的15場大戰 第3張

4. 漢匈漠北之戰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遣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兵,兵分兩路深入漠北,力求徹底殲滅匈奴主力。

此次遠征,一共斬獲胡虜7萬餘人,至此,匈奴左、右賢王被打殘,只剩下匈奴單于懸孤漠北。

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後而還。

經此一戰,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漢朝達到巔峯.。

5. 昆陽之戰

公元23年,王莽軍以42萬人的兵力攻昆陽,而起義軍總兵力加在一起也不過2萬人。

劉秀說服守軍堅守城內,同時劉秀在城外調動一萬人,並傳言說宛城已被綠林軍攻破,十萬綠林軍將要來昆陽,頓時昆陽守軍士氣大振。

恰巧此時天降隕石落入新軍陣營當中,新軍士氣低落,此時,昆陽軍內外夾擊,取得勝利。

昆陽大捷後,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陽,申屠建、李鬆急攻武關,各地豪強紛紛誅殺新朝牧守,不久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滅亡。

之後劉秀暗中積蓄力量,爲日後締造東漢王朝開闢道路,終重續漢室200年。

昆陽之戰,光武威震天下,王業之興自此始矣。

揭祕中國歷史上奠定歷史發展方向的15場大戰 第4張

6. 官渡之戰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後曹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後方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曹操崛起,袁紹衰落,此戰之後,北方無人能和曹操抗衡,曹操開啓王霸局面,成爲北方最大的諸侯。

揭祕中國歷史上奠定歷史發展方向的15場大戰 第5張

7. 赤壁之戰

曹操統一北方之後,開始謀求渡江南下,北方士兵由於不習慣坐船,於是將曹操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

後黃蓋用詐降計,以火攻大破曹軍,曹軍戰船全部燒光,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曹操匆忙北迴。

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三國鼎立格局的端倪已經出現。

揭祕中國歷史上奠定歷史發展方向的15場大戰 第6張

8. 淝水之戰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堅發兵80萬南下攻東晉。

後對峙在淝水,前秦軍後移時,晉軍渡水突擊,秦軍陣腳大亂,隨後晉軍全力出擊,大敗秦軍。

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爲後秦和後燕爲主的幾個政權。

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前秦崩塌,南北對峙局面形成,漢人政權避免徹底被北方少數民族征服的局面。

揭祕中國歷史上奠定歷史發展方向的15場大戰 第7張

9. 虎牢之戰

唐朝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洛陽圍困王世充軍,兵分多路,佔領洛陽城的外圍關口。

唐軍的封鎖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唐軍成功截斷洛陽周邊的交通要道。

最後,糧食無法到達洛陽,外圍各地官吏也紛紛投降唐軍。

王世充的局面日益惡化,基本上成爲了困守洛陽一城的孤家寡人。

竇建德率十萬大軍,馳援王世充,李世民率3500精銳部隊,趕往洛陽東邊的虎牢關駐守。竇建德憑藉10萬軍隊,強攻虎牢關,被擊潰。

大唐雄起結局已定,李世民的功高也因此更盛,因此埋下玄武門之變禍根。

揭祕中國歷史上奠定歷史發展方向的15場大戰 第8張

10. 睢陽之戰

安史之亂的後期,叛軍大將尹子奇領兵十三萬,來攻睢陽,睢陽守軍只有6000,雙方兵力懸殊,張巡帶兵堅守,和叛軍抵抗了十六天,俘獲敵將六十多人,殺死兩萬多人,尹子奇不得不退兵。

過了兩個月,尹子奇又帶了增兵,又把睢陽團團圍住,睢陽乃江淮屏障,爲阻止叛軍南下,惟有死守睢陽。

城裏糧食沒了,就吃樹皮,吃戰馬,連麻雀老鼠也吃完了。

城裏所有的將士和老百姓明知道守下去毫無希望,也沒有一個人叛逃。

最終,全城只剩下四百餘人,睢陽城終於被擊敗了守將等三十六將都被俘,不降,全部被殺。

睢陽陷落的第三天,河南節度使張鎬帶兵趕到,打退了叛軍。

再七天後,郭子儀收復洛陽。

也正是由於睢陽的死守,整個江淮以南地區安然無恙,後方有了充足的保障。

最終爲收復長安贏得時間,對平定安史之亂有着極爲重要的作用。

揭祕中國歷史上奠定歷史發展方向的15場大戰 第9張

11. 宋遼澶淵之戰

遼統和二十二年九月(1004 年),遼聖宗、太后蕭綽親率大軍南下,攻取數座城池,兵臨澶州城下,宋廷震動。

宰相寇準的主持下,宋真宗親征,雙方隔河對陣。

遼主將蕭撻凜中宋軍飛弩,重傷而死,遼軍士氣受挫。

王繼忠乘機中間調停,主南北議和,他致書宋真宗,通報遼方有息民止戈之意。

宋真宗也復書願息戰以安民,於是議和。

遼要求收回後晉所割關南之地,宋則取寸土不讓而不惜金帛的方針,澶淵之戰落下帷幕。

宋遼結檀淵之盟,以和爲終,宋遼共存開啓了百年共存之路。

揭祕中國歷史上奠定歷史發展方向的15場大戰 第10張

12. 襄陽之戰

公元1268年,忽必烈派阿術爲主將、劉整爲副將,率領蒙古軍隊和降蒙的南宋水師攻打襄陽,襄陽保衛戰打響了。

此戰是元滅南宋的關鍵一戰,襄陽、樊城一失守,江漢平原門戶洞開,必然不保。長江下游便危如累卵,首都臨安也必然不保。

南宋急忙下令四川和兩淮的援軍增援襄陽,襄陽知府呂文煥,幾次主動出擊,力圖打破蒙軍的包圍,但是都沒有成功。

1269年3月,兩淮都統張世傑率軍援救襄陽,與蒙古水軍在襄陽東南的漢江上進行了一場大戰,張世傑不敵投降蒙軍,被迫退回。

隨後趕到的四川援軍,則利用春季漢水暴漲,以戰船將糧衣等物資送入襄陽城內。

同年6月,荊鄂都統唐永堅,自襄陽城殺出,結果兵敗被俘投降。

同年7月,夏貴率5萬援軍、3千艘戰船,再度增援襄陽,卻遭沿江堡壘的蒙軍猛烈阻擊而增援未果。

1269年12月,元軍乘機攻陷樊城,失去掎角之勢的襄陽再無所恃,最終守將呂文煥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於1273年的2月投降,襄陽戰役以失陷而告終。

此戰打滅南宋最後的榮光,崖山之敗成爲必然。

揭祕中國歷史上奠定歷史發展方向的15場大戰 第11張

13. 鄱陽湖大戰

朱元璋、陳友諒的鄱陽湖決戰,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8月底開始,10月初結束,經歷了一個多月。

陳友諒60萬對陣朱元璋20萬。

陳友諒各種重型戰艦多達上千艘,其餘小船更是不計其數;

朱元璋卻幾乎沒有什麼重型戰艦,以輕快小船爲主。

於是朱元璋採用火攻,利用己方船小而快的優勢,趁黃昏是東北風的時候順風放火。

赤壁一戰經典劇目重現,一時間烈焰升騰、湖水盡赤。

陳軍死傷大半,朱元璋趁勢發起猛攻,陳軍敗守,在其後的一個多月間,雙方對峙。

但陳軍被四面圍困,糧草用盡,不得不突圍,朱元璋軍隊的伏擊,陳友諒中箭身亡。

此戰拉下帷幕,陳友諒覆滅,其餘已不在話下,誰也不能阻礙大明的崛起。

揭祕中國歷史上奠定歷史發展方向的15場大戰 第12張

14. 山海關之戰

崇禎自縊,大明滅亡後,李自成派降將唐通前往山海關招降吳三桂,吳三桂經本決意歸順,並同意立即入京朝見闖王。

但後來得知其父吳襄在京遭大順軍拘執拷問,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將劉宗敏掠走,又斷然拒降李自成,反擊大順軍唐通部,返回山海關。

李自成聽聞後親率大軍向山海關進發。

吳三桂無力阻擋,改旗易幟,向清軍乞師求救,清軍入關,內外夾擊之下,大順軍終於支撐不住,全軍潰敗。

清軍乘勝追殺40裏,大順軍傷亡慘重。

從此,大順軍由鼎盛轉向衰敗,而清王朝則因此戰獲勝,而得以長驅入關,問鼎中原,並最終奪取全中國的統治權。

揭祕中國歷史上奠定歷史發展方向的15場大戰 第13張

15. 虎門之戰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841年1月7日,大英帝國14艘戰艦446門大炮以及艦載的2000多名英軍朝珠江入海口進逼,試圖溯河西上威脅廣州城。

虎門要塞首當其衝,駐守此地的水師提督關天培,連同8000多名清朝士兵和近500多門大炮。

結果關天培戰死,清軍折損數千,而英軍方面除少數人受傷外無一人陣亡,虎門之戰以失敗告終,整個鴉片戰爭的失敗,直接奠定了中國100年近代的屈辱歷史格局。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