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春秋末期的晉陽之戰,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春秋末期的晉陽之戰,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陽之戰發生於春秋末期,是趙氏抵禦智氏、韓氏、魏氏的一場戰役,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基礎。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智伯瑤擔任晉國執政後,爲了增強晉國國力,重振晉國霸業,率先將智氏的一個萬戶城邑獻與晉公,韓康子、魏桓子也先後獻出了一個萬戶城邑,而趙襄子拒絕向晉公獻地。 晉公命智伯瑤和韓康子、魏桓子三家聯手討伐不臣趙襄子,圍攻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並引晉水灌晉陽城。在晉陽城快要被淹沒時候,趙襄子暗中串通韓、魏兩家,最終韓、魏臨陣反水,以水倒灌智氏軍營,智伯瑤兵敗身亡。趙襄子將智伯的頭顱雕刻上漆,當作飲酒之首爵。爲了免除後患,韓、趙、魏三家聯手屠殺智氏家族兩百餘人,瓜分智氏封邑,天下震驚!

以後,他們又開始瓜分晉國的土地,而晉國的國君,再無半點權威。智伯亡而三晉之勢成,三晉分而七國之形立。從此,中國歷史由春秋時代逐漸過渡到了不以道義爲重、而以成敗論英雄的戰國時代。

春秋末期的晉陽之戰,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背景

春秋以來長期延綿不斷的爭霸兼併鬥爭,嚴重地消耗了各大國的實力;而社會經濟、政治形勢的發展,又使各大國內部的各種矛盾日趨尖銳,各大國都感到難以爲繼。而各小國久苦於大國爭霸戰爭帶來的災難,更希望有一個和平的喘息間歇。在這種形勢下,弭兵之議隨之而起。宋國大夫向戌發起的“弭兵”標誌着大國爭霸戰爭從此接近尾聲,各國內部的傾軋鬥爭上升爲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春秋晚期,這一時期社會政治生活的主要形式,是諸侯國中卿大夫強宗的崛起和國君公室的衰微。當時各大國的諸侯,均被連綿不斷的兼併、爭霸戰爭拖得筋疲力竭,這樣就給各國內部的卿大夫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得以榨取民衆的剩餘勞動積累財富和“損公室、利民衆”的方式收買人心。這種情況的長期發展,使得一部分卿大夫逐漸強大起來,西周時期“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在春秋前中期一變爲“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這時乃再變爲“自大夫出”了。

春秋末期的晉陽之戰,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第2張

強大起來的卿大夫之間,也不可避免地互相兼併,進行激烈的鬥爭。這在晉國表現得最爲典型。在那裏,首先是十多個卿大夫的宗族的財富和勢力一天天擴展,而其互相兼併的結果,則只剩下韓、魏、趙、智、中行、範六大宗族,是爲“六卿”。這時,晉君的權力已基本被剝奪,國內政治全由“六卿”主宰。爾後,“六卿”之間又因瓜分權益產生矛盾而進行火拼,火拼導致範、中行兩氏的覆滅。

在這次六卿火拼之前,六卿當中,以範氏最爲強大。而在這次六卿火拼之後,範、中行兩氏覆滅,晉國於是隻剩智、趙、韓、魏四大貴族集團。此時,以智氏最爲強大。

“四卿”之間也不能相容,互相內鬥,嚴重削弱晉國的實力。越國滅掉吳國後,稱霸中原,成爲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這一現實對於晉國而言,從心理上很難認可,卻又無能爲力。勾踐率軍北上舉行諸侯會盟,成爲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而傳統霸主晉國因爲卿大夫相互爭權內耗,大權旁落,無力對外爭雄。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