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後世如何評價垂沙之戰?此戰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後世如何評價垂沙之戰?此戰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301年,秦國、齊國、韓國、魏國聯軍與楚國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史稱垂沙之戰,以聯軍獲勝,楚國大敗告終。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戰鬥過程

公元前301年(周赧王十四年),根據《編年紀》、《史記六國年表》和《史記秦本紀》的記載,秦將是羋戎,這年,秦使將軍羋戎攻楚,取新城。齊將章子、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領三國聯軍進攻楚國方城,四國聯軍在垂沙會合。楚懷王令唐昧率軍迎擊聯軍。雙方在垂沙隔水列陣,相持6個多月。在齊王派大臣周最多次催促下,章子派人探測水深,欲渡水進擊,但因楚軍射箭受阻。後從樵夫口中得知楚重兵把守處水淺可渡,於是選精兵乘夜涉渡奔襲楚軍。唐昧因聯軍6月餘沒有動靜,放鬆戒備,在聯軍上岸後才倉卒調兵應戰。楚軍大敗,2萬餘人被殲,唐眜被殺,餘部潰散。聯軍乘勝攻佔垂丘(今河南泌陽北)、宛(今河南南陽)、葉(今河南葉縣)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國宛、葉以北的土地爲韓、魏兩國奪取,楚不得不向齊國表示屈服,被迫以太子橫爲質,向齊求和。

後世如何評價垂沙之戰?此戰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評價

垂沙之役,既是齊、韓、魏聯合起來制楚的大規模的報復行動,也是因太子橫亡歸導致秦、楚關係破裂的直接後果。由於楚懷王對外政策舉棋不定,終於釀成了孤立無援、被動挨打的局面。

《荀子·議兵》說: 楚人鮫革、犀、兕以爲甲,堅如金石;宛鉅鐵 ,慘如蜂蠆;輕利[亻票速,卒如飄風;然而兵殆於垂沙,唐蔑死,莊蹻起,楚分而爲三四。是豈無堅甲利兵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

又說:齊之田單,楚之莊蹻,秦之衛鞅,燕之繆蟣,是皆世俗之所謂善用兵者也,是以巧拙強弱則未有以相君也,若其道一也,未及和齊也;掎契司作,權謀傾覆,未免盜兵也。

後世如何評價垂沙之戰?此戰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第2張

從這一記載看,由於楚懷王“統其者非其道”,對外遭垂沙之敗,國內又發生莊蹻領導的“盜兵”暴動,也即《呂氏春秋·介立)所稱之“莊豪之暴郢”(歷史上的莊蹻有各種說法。楚懷王時的莊蹻,一是楚國人民起義領袖,亦稱企足。二作楚將,亦名莊豪,楚頃襄王時率軍入滇,後在滇稱王,號莊王(有人以爲此即楚莊王的後裔)。亦有人認爲此兩人實爲一人。從《荀子》記載看,由於楚懷王內政外交失誤,在垂沙之役後,引起國內暴動,政治動亂,應是符合歷史實際的。至於因此而使楚國“分而爲三、四”(《荀子·議兵》),或“分爲五”(《商君書·弱民》),楚國因而一度政治動亂,統治不穩。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