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熙寧戰爭是怎麼回事?宋朝和越南誰先挑的事兒?

熙寧戰爭是怎麼回事?宋朝和越南誰先挑的事兒?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美國總統奧巴馬對越南的3天訪問24日進入高潮。在越南首都河內國家會議中心,奧巴馬發表長篇演講,在演講中,奧巴馬引用了越南與北宋熙寧戰爭時期的越南名詩《南國山河》:“南國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書。”那麼,奧巴馬提到的熙寧戰爭是怎麼回事?這場戰爭究竟是哪一方先挑事?

熙寧戰爭既是宋神宗和王安石統一計劃的組成部分,也受到宋朝和交趾關係發展的影響。從丁部領開始,宋朝就僅冊封交趾首領爲交趾郡王,並逐步形成了交趾郡王、南平王、南越王依次進封的制度,未承認其“國”的地位。從丁部領至李天祚,除了丁部領和黎龍廷在位日短,未封南平王即去世,又因臣下篡權換代未獲追贈,李陽煥因在位日短,只在死後追贈南平王外,只有李日尊一人未正常追贈南越王,其他首領均依次冊封交趾郡王、南平王,死後贈南越王。這是淳熙元年以前宋朝對交趾典型的冊封程序。這一冊封制度源於宋朝視交趾爲郡縣的基本觀念。

這一觀念決定了宋朝不承認交趾爲“國”並將統一交趾作爲戰略目標的基本政策。太平興國五年(980),宋朝以黎桓脅主擅政爲由發動了第一次以收復交趾爲目的的戰爭。宋太宗在《徵交趾詔》中說,交趾乘“唐宋繼亂.區內剖分”之機, “遂爲僭僞之邦”, “未歸輿地之圖”(《安南志略》卷二《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八月徵交趾詔》)宋朝認定這是收復交趾的良機,但戰爭未如宋朝所願一舉平定交趾,反而以宋朝大敗結束。

宋仁宗朝,交趾對宋朝的侵擾不斷加劇,並不斷蠶食宋朝邊界,兩國關係日趨緊張。交趾李朝在李德政和李日尊掌權的時候,國運日隆,李德政對北宋政府是表面臣服,內懷叛亂之心,他對待周邊弱小政權恣意攻擊。特別發兵攻徵佔城,對占城百姓大肆屠戮“追斬三萬級……生擒五千餘人……血塗兵刃,屍塞原野”(《大越史記全書》),擄人妻女,奪人財寶,充分暴露出李氏政權對外擴張之本質。

熙寧戰爭是怎麼回事?宋朝和越南誰先挑的事兒?


當然北宋政府對其亦是嚴加防範的,當交趾侵略占城的時候,北宋朝廷“訪自唐以來所通道路凡十六處,令轉運使杜杞度其要害而戍守之”(《文獻通考》)。仁宗時北宋對交趾李朝的戒備政策,使得李德政不敢輕舉妄動。

雖如此,但對邊境的侵擾不斷。嘉祐四年, 交趾侵擾欽州思察管, 嘉祐五年,交趾、甲峒又侵擾邕州, 殺害了五個巡檢.。宋朝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 對交趾採取了比較強硬的態度和措施: 先是令桂州知州肖固到豈州, 會同轉運使宋鹹、提點刑獄李師中會商抗擊交趾入侵事宜; 繼而令餘靖爲廣西體量安撫使, 並徵調荊湖兵隨行。

宋仁宗朝以後交趾加緊了對占城的控制,慶曆四年(1044)、慶曆六年(1046)、熙寧二年(1069)、熙寧七年(1074)、熙寧八年(1075)多次對占城用兵。

神宗即位後,李日尊自上帝號,表明交趾已經完全具有獨立主權國家的意識和能力,侵略的本質和野心的膨脹使得交趾開始主動攻擊宋政府。

熙寧年間宋朝與交趾之間的戰禍, 一方面是由於交趾李朝建立後瘋狂對外擴張領地,掠奪人畜造成可趁之機, 另一方面是由於宋朝皇祐以後對交趾實行一系列忍讓的決定和措施所促成的.。早在儂智高起兵反宗後, 邕州知州蕭注就曾經指出: “ 交趾雖奉貢, 實包禍心,常以蠶食王土爲事。” 他還指出: “ 今日不取, 異日必爲中國憂。” (《宋史·蕭注傳》)

到了熙寧時期的蕭注已轉而主和。他認爲廣西峒兵器甲皆非昔日可比,而“交人生聚教訓又十五年矣.衆不滿萬恐傳者之誤也”。他到任後“有獻平交州者輒火其書”,將神宗的計劃束之高閣。這時“沈起獨言交州小丑無不可取之理。安石喜,乃罷注歸,以起知桂州”(宋 彭百川((太平治跡統類》)。熙寧六年(1073)二月沈起取代抵制對交趾用兵的蕭注出任知桂州。沈起上任以後“一意事攻討,妄言密受旨”,點集土丁。繼沈起出任知桂州的劉彝更爲激進強硬。他“遏絕其(交趾)表疏”, “妄意朝廷有攻取謀”,不僅繼續點集土丁,且“集舟師寓教水戰,故時交人與州縣貿易一切禁止之”。沈起和劉彝在的舉動使交趾明確無誤地看到了戰爭的信號,於是先發制人,侵入宋朝。熙寧八年十一月,交趾李仁宗命檢校太尉阮常傑“領水軍出永安,攻欽、亷。宗亶領陸軍,出永平,攻邕州”(《越史略》)“未旬日,攻陷欽、廉二州”。邕州在堅守四十二日後被攻陷。 “是役也所殺獲邕、欽、廉三州人無慮十萬”。(《宋史·沈起傳》)

熙寧戰爭是怎麼回事?宋朝和越南誰先挑的事兒? 第2張


阮常傑率領交趾軍於十一月二十日陷欽州,二十三日陷廉州,然後與宗亶合圍邕州。邕州知州蘇緘誓與城池共存亡,一方面組織軍事力量抗擊侵略, “兵得二千八百,召僚吏與郡人之材者,授以方略,勒部隊,使分地自守”(《宋史·蘇緘傳》)。另一方面向劉彝請求援兵,劉彝派廣西都監張守節帥兵救之,但是張守節逗留不進,蘇緘又以臘書向提點刑獄宋球告急,宋球得知消息後, “驚泣,督( 張) 守節”。張守節才“皇恐,遽移屯大夾嶺”,在崑崙關處與阮常傑遭遇, “不及陣,舉軍皆覆”(《宋史·蘇緘傳》)。之後邕州在沒有任何援軍的情況下,知州蘇緘以城固守,多次擊退交趾軍隊的進攻,並且沉重打擊了交趾軍隊的囂張氣焰, “前後殺傷萬五千餘人,城中人心益固”(《長編》)。越史籍載: “我( 交趾) 爲飛梯以臨城,彼施以火炬,飛梯不能近。又以毒矢射之,城上人馬死者相枕,彼以神臂弓發我( 交趾) 之象軍,多有殪者,城高而堅,攻之四十餘日,不能下。”(《越史略》) 阮常傑面臨如此忠勇的蘇緘頗無奈, “獲宋人教以土囊傅城而登,常傑從之,城遂陷”(《越史略》)。城陷當日,蘇緘仍然率領士兵奮力抗敵,乃曰: “吾義不死賊手! ”(《宋史·蘇緘傳》)

最終終因寡不敵衆,邕州城淪陷,其後遭到了交趾軍的蹂躪, “乃盡殺吏民五萬餘人,是役也。所殺獲邕、欽、廉三州人,無慮十萬”(《越史略》)。蘇緘則奔還州治,後縱火自焚,以身殉國。

邕州之戰,蘇緘以幾千人的兵力抗擊交趾數萬大軍,使交趾進一步攻掠北宋的計劃受到重挫。阮常傑在取邕州後欲取桂州, “前鋒行數舍,或見大兵自北南行,呼曰: ‘蘇皇城領兵來報交趾之怨。’賊師懼,遂引歸”(《長編》)。之後交趾軍隊從宋境撤出。經過將近一年的準備,宋方開始對交趾進行軍事反擊。安南行營“次桂州,郭逵遣鈐轄和斌等督水軍涉海自廣東入,諸軍自廣南入”瑏瑠。水陸大軍彙集屯駐思明州,燕達將兵由太平寨破廣源州。熙寧九年十二月十一日,郭逵帶領大軍舉兵進入交趾界內,在決裏隘與交趾開戰,並取得勝利,史書載“賊以象拒戰,逵使強弩射之, 以巨刀斬象鼻, 象卻走,自踐其軍,大兵乘之,賊潰去”後攻佔了機榔縣,別將曲珍攻拔門州。二十一日郭逵兵次富良江( 今紅河) ,雙方在富良江相持四十日,交趾的軍隊死傷衆多, “蹙入江水者不可勝數,水爲之三日不流。殺其大將洪真太子,禽左郎將阮根”(《長編》)。李乾德(即李仁宗)上表乞降,納蘇、茂、思琅、門諒、廣源五州之地。

熙寧戰爭結束後不久, 元豐元年, 交趾李乾德要求宋朝把戰爭期間宋朝收復的廣源州及宋軍攻佔的其他地方送給交趾. 經交涉, 雙方約定: 交趾須將戰爭期間擄掠去的邕、欽、廉三州居民1 千人遣返, 然後宋朝將交趾要求的地方賜給或交回他們。

交趾在拖了很長時間之後纔將221人遣送回來, 還有數百人被拘留, 而宋朝不僅把蘇茂州、門州、桄榔縣等地送給交趾, 而且還將宗屬邕州管轄的廣源州也送給了交趾。而對於這場戰場究竟誰勝誰負,兩方說法卻互有牴牾。

熙寧戰爭是怎麼回事?宋朝和越南誰先挑的事兒? 第3張


戰爭結束後,神宗命中書、樞密院點檢此次徵安南行營的兵馬數,所存不及一半。兵四萬九千五百六人,馬四千六百九十匹,除病死及事故,見存二萬三千四百人,馬三千一百七十四匹。在領土和疆域上來講,宋方“僅得廣源又不可守,竟棄之。生口十不得一,而朝廷財費億萬”(《東軒筆錄》)

饒有意思的是, 交趾和宋朝的史籍都認爲王安石是熙寧戰爭的始作俑者。《太平治跡統類》卷一七稱,王安石秉政,用王韶取熙河,以章悖取湖北夔峽,“於是獻言者謂交趾已爲占城所取,衆不滿萬,亦可計日取”(《長篇》)。《越史略》卷中和《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卷3記載與此略同。這是王安石和宋神宗共同的宏圖。

熙寧初期,宋政府以豐財爲要務,對待交趾方面則“戒敕邊臣,撫慰交趾”。王安石認爲宋政府這種被動防守、姑息縱容的態度反而會“致交趾之疑,蓋朝廷未嘗有此,而今有此,則彼安能不思其所以然乎? ”(《長篇》)神宗和王安石皆視交趾爲中國郡縣、意欲統一交趾。

由於王安石變法遭到了衆多人反對,因此,後來書寫此事的作者總是想要把交趾侵宋的罪責最終追溯到王安石頭上來,出現史料內容互相牴牾的地方, 如前所述,《長編》記載說潘夙爲了免於生事,把蔣聖諭調離他路,而《宋史·潘夙傳》中說潘夙到任後“遂上書陳交趾可取狀,且將發兵”。

《長編》中神宗一朝的史料來源於《神宗實錄》和《四朝國史》,由於政治上的原因,這些史料在變法派與反變法派手裏幾經改動,深深的印着政治派別的印跡。《宋史》是在批判和歪曲王安石及其變法活動的大環境形成之下修撰的,書中把潘夙塑造成惹事之人,潘之所以要上書取交趾,是因爲王安石當政期間有屢開邊事的爲政特色,這樣書寫就可以把罪責引導至王安石身上來。

如果說沈起等人是在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授意之下有意挑釁交趾,那麼宋政府至少應該有足夠的武裝力量保家衛國,而不至於在短短的幾十天時間內接連失陷三州,造成極其被動的軍事局面。同時也不會對沈起等人嚴懲不貸,所有客觀事實表明,宋政府並非是挑起戰爭的主動方。

再來看交趾方面,居然爲自己的入侵行爲提出了三條冠冕堂皇的理由:

( 一) 所部之民亡叛入中國者,官吏容受庇匿,我遣使訴於桂管,不報,又遣使泛海訴於廣州,亦不報,故我帥兵追捕亡叛者; ( 二) 桂管點閱峒丁,明言欲見討伐; ( 三) 中國作青苗、助役之法,窮困生民。我今出兵,欲相拯濟。(《安南志略》)

熙寧戰爭是怎麼回事?宋朝和越南誰先挑的事兒? 第4張


這些藉口顯然是非常可笑的,率兵追捕亡叛,卻是攻人城池,殺人臣民。宋方點閱峒丁,作青苗、助役之法,都是宋的本國內政,交趾有什麼權力到宋朝境內“拯濟生民”?何況,名爲拯濟,實爲屠戮,交趾軍隊在戰爭中“殺吏卒民丁五萬餘人; 並欽、廉死者十萬人。並毀其城。”(《安南志略》) 財產損失更是無法統計,反而爲宋朝臣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熙寧年間戰爭結束後, 宋朝與交趾關係比較穩定, 兩國不僅沒有發生大的戰爭,邊境的衝突也大爲減少, 而且兩國的經濟貿易往來逐步得到恢復。這一局面的形成, 一方面是由於熙寧戰爭後宋朝國力日衰, 特別是南宋偏安江南後, 日夜思慮金人的南侵, 無意也無力對交趾進行戰爭; 另方面是由於熙寧戰爭給了交趾統治者的擴張野心以有力的打擊, 使交趾不敢輕易對我國進行挑釁。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