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抗日戰爭 > 17名老兵講述他們的抗戰故事:我更想上陣殺敵

17名老兵講述他們的抗戰故事:我更想上陣殺敵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7名老兵在寧講述他們的抗戰故事:其實我更想上陣殺敵

 坦克教練教出200多人

  但“其實我更想上陣殺敵”

“教了那麼多人用坦克,其實我還是最想上前線參加戰鬥。”91歲的馮宗堯老人回憶起抗戰時期發生的事,重複最多的便是這句話。70年前,馮宗堯與班裏150個同學接到上級命令,奔赴印度,入伍中國遠征軍坦克部隊,並被分到戰車第七營,成爲了一名坦克教練。“當年我才21歲,但是我在班裏是開坦克用坦克最好的,營長一眼相中了我,讓我教同志們用坦克,營裏200多人都是我手把手教的。”

馮宗堯1924年4月生於江蘇宜興,雖然已有91歲高齡,但滿頭銀絲的老人思維很是清晰,精神也相當矍鑠,不僅對當年抗戰時發生的事情記憶猶新,還不時向記者發問一些軍事知識,“你們知道一個坦克裏有多少人麼?至少要有5個人,一個車長、一個主駕駛、一個副駕駛、一個機槍手、一個炮手。而要培養其中任何一個兵種,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打仗很辛苦,但別人不知道成爲一名優秀的坦克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年中國太缺人,優秀的人才很少,有人說文盲都去打仗了,但我不這麼認爲,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才能去打好仗,而不是一味的蠻幹。”作爲一名坦克教練,馮老在雲南邊界的部隊裏一待便是兩年,除了一個營裏的200多名戰友成功出師,其他戰壕裏的同志也慕名而來向馮宗堯學習。“即便不能上戰場拼殺,我也要爲部隊做貢獻,爲勝利出力,我很爲自己驕傲。”

17名老兵講述他們的抗戰故事:我更想上陣殺敵

的確,馮老是一個驕傲的老人,也曾經是一名“自高自大”的士兵,對這一點,他絲毫沒有否認,“在部隊時,不少人都說我是一個自高自大的人,我覺得他們說的對,因爲作爲一名軍人,一名要去戰場上殺敵的士兵,只有比敵人更自信,比敵人更有力量才能獲得勝利,所以一名無比愛國、自信的人打起仗纔有勁。”

“自高自大”的馮宗堯不僅愛國,也愛自己的同胞,解放戰爭開始後,作爲國名黨士兵,馮老不想與祖國同胞兵刃相見,於是便當了一名“逃兵”。說起這段往事,老人的話語也緩慢了很多,眼神中多了些許惆悵。“讓我上陣殺日本軍,我一百個願意,但是你讓我跟中國人拼個你死我活,我真的沒有勇氣,也做不到,所以我與父母一起回到了南京。”

回到南京後的馮宗堯加入了共產黨,併成爲湯山炮校的一名解放軍,相似的是,馮老從坦克教員變成了汽車教員。一晃幾十年而過,老人雖然平靜地生活着,但對抗戰的這段歷史一直銘記於心,“無論何時,國家都要強軍、強國,銘記當年的歷史,只有勿忘國恥才能振興中華,只有國家有了力量,才能不被人欺負,立於不敗之地。”

  戰場上的“心靈雞湯”

  戰地醫院的心理醫生

在這17名抗戰老兵中,今年94歲的周玉雲是唯一的一名抗戰女兵。1919年1月16日出生在長沙的周玉雲老人,自小就接受了良好教育。19歲那年,周老的家鄉長沙被日軍侵佔,局勢危險,身爲熱血青年的周玉雲感到自己的責任所在,毅然參軍。

“我的工作主要就是聯繫軍民之間的關係,每當有傷病受傷下來,我都會去安撫他們的情緒,讓他們明白抗戰的目的不僅是爲了保衛國家和人民,更是爲了保護自己的親人子女不受傷害。”周老覺得在當年用任何物質的東西安撫傷員的情緒都是徒勞的,只能想別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用講感情的方式感化他們。

戰事緊張時,周玉雲也常常自己上戰場扛擔架,把傷員轉移到安全的地方,而往往也會遇到不可預知的危險。周老說:“我們在轉移傷員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日軍的飛機轟炸甚至機槍掃射,所以要隨時掩護自己和傷員,保持自己的機警,一個不小心就會丟了生命。”當時,周老還會隨身帶着應急包,裏頭放了壓縮餅乾、水和隱蔽服,無論何時都把包帶在身上。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