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中國古代史上三次殘忍屠殺俘虜的戰役

中國古代史上三次殘忍屠殺俘虜的戰役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戰爭的參與者來說,他們的命運無非有三種。勝利凱旋、戰死或者被俘。戰俘的種種境遇可以說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悲慘的一面。自從有戰爭以來,戰俘的血淚歷史就沒有結束過。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大規模的殘殺俘虜的事件主要有三次:

秦將白起在長平“坑趙卒四十萬”

公元前261年初,由於上黨十七縣的爭奪,秦國進行全國總動員,發傾國之師攻趙。秦軍兵分兩路,一路出宜陽攻韓國堠氏以防韓魏援趙,用以掩護大軍側翼。

長平之戰,戰爭規模空前。趙軍幾次出戰都以戰敗結束。鑑於這種情況,老將廉頗及時改變了戰略方針,決心轉攻爲守,依託有利地形,築壘堅守,避不出戰。

中國古代史上三次殘忍屠殺俘虜的戰役

爲了打破這種不利的局面,秦國實施了離間計,派人攜帶重金前往趙國的都城邯鄲,收買趙王左右的權臣,離間趙王與廉頗之間的關係。

趙括到了長平後,馬上改變廉頗的只守不攻、以逸待勞的戰略防禦方針,積極籌劃戰略進攻,企圖一舉而勝,奪回上黨。秦王見離間計得逞,立即任命驍勇善戰的大將白起代替王乾出任秦軍統帥。

白起針對趙括沒有實戰經驗、魯莽輕敵的弱點,採取後退誘敵、圍困聚殲的作戰方針,對兵力作了周密的部署。趙軍大將戰死,喪失統帥,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突圍無望,在絕望之中,軍心崩潰,四十萬趙軍在萬般無奈之下,集體放下武器向秦軍投降。

除了讓其中年少體弱的240人回到趙國以外,其餘的40萬趙卒全部被坑殺於長平之外。雖然40萬這個數字仍然有待商榷,但根據史料,總人數不會少,這次坑殺還是很慘烈的。

楚霸王項羽坑投降秦軍二十萬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在鎮壓了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又打敗項梁領導的反秦武裝,攻破邯鄲。

趙王歇和張耳也被秦將王離率領的20萬秦軍圍困於鉅鹿。爲解救鉅鹿之圍,楚懷王派出兩路兵馬,一路軍隊前往鉅鹿解趙國之圍,以宋義爲主帥,項羽爲副帥,另一支軍隊進攻關中,以劉邦爲主帥,並許諾說誰先攻下關中,就封誰爲關中王。

項羽率領全部楚軍渡過河水,下令全軍破釜沉舟,每人攜帶三日口糧,以示決一死戰之心。楚軍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章邯軍,齊、燕等各路援軍亦衝出營壘助戰,俘王離,殺其副將,解鉅鹿之圍。

章邯進退無路,率軍20萬請降。秦軍主力遂告覆滅。但不久之後,項羽擔心秦朝降軍生變,便把20萬的降兵活埋了。這是中國歷史上發生的第二次大規模的屠殺俘虜的事件。

中國古代史上三次殘忍屠殺俘虜的戰役 第2張

唐朝名將薛仁貴活埋鐵勒軍十三萬

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契丹阿僕固聯合奚族共同反唐,薛仁貴和辛文陵在黑山大敗契丹,活捉了阿僕固及一干首領,將他們押到東都。

龍朔元年(公元661年),鐵勒酋長比粟毒夥同其他部落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鄭仁泰爲鐵勒道行軍大總管,薛仁貴爲鐵勒道行軍副大總管,出兵討伐思結、拔也固、僕骨、同羅四部。

當時鐵勒九姓擁兵十幾萬,憑藉天山之地利,企圖與大唐雄師一決勝負。他們派出數十位驍勇騎士出馬挑戰,眨眼間,就被薛仁貴三箭射死三人,膽寒之下,鐵勒人下馬投降,放棄了抵抗。

爲了消除後患,薛仁貴命令部下將13萬已經投降的鐵勒人就地坑殺,製造了中國歷史上駭人聽聞的殺降暴行。鐵勒九姓衰落了,薛仁貴成了天上下凡的殺星,大唐敵人眼中的凶神惡煞。

古語云“殺降不祥”,歷史上的這些殺降者的下場都不是很好,白起最後被秦王迫逼自刎,項羽自殺於垓下,唯獨薛仁貴於七十之年善終。

時至近代,戰俘們的命運纔開始有所改變,後來通過的《日內瓦公約》,其中還專門規定了一些旨在保護戰俘的條文。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