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抗日戰爭 > 中條山戰役背景:日軍試圖佔據中條山鞏固華北

中條山戰役背景:日軍試圖佔據中條山鞏固華北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條山位於山西南部、黃河北岸,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北高西南低,橫廣170公里,縱深50公里,最高峯爲海拔2321米的垣曲歷山舜王坪,山脈平均海拔1249米。中條山,西起晉南永濟與陝西相望,東迄豫北濟源、孟縣同太行山相連,北靠素有山西糧倉美譽的運城盆地,南瀕一瀉千里的滾滾黃河。境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關隘重疊,礦藏豐富。

中條山,與太行、呂梁、太嶽三山互爲犄角,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隨着山西各主要關隘的相繼失守,中條山的戰略地位愈加重要。對我方來說,佔之,即可以此爲根據地,瞰制豫北、晉南,屏蔽洛陽、潼關。進能擾亂敵後,牽制日軍兵力;退可憑險據守,積極防禦,配合整個抗日戰場。就日方而言,得之,即佔據了南進北侵的重要“橋頭堡”,既可渡河南下,問津隴海,侵奪中原;又可北上與其在山西的主要佔領地相連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華北佔領區的治安狀況。所以,中條山地區被視爲抗日戰爭時期“關係國家安危之要地”。

中條山戰役背景:日軍試圖佔據中條山鞏固華北

中條山橫亙黃河北岸,東連太行山,西接呂梁山,北可以作爲進擊華北的基地,南可以屏蔽河南洛陽等重鎮,西可以威脅敵之西進,是晉南豫北的戰略要地。太原會戰後,國民黨軍隊分散在晉南山地進行遊擊作戰,建立了以中條山爲依託的遊擊根據地,八路軍所屬第2戰區與之相鄰。自太原會戰後以來,日軍一方面重點對八路軍抗日根據地大舉“掃蕩”,一方面也多次攻擊中條山國民黨軍隊,但始終沒有大的進展。

進入1941年後,日軍鑑於百團大戰後八路軍消耗很大尚未恢復,遂決定先打擊中條山的國民黨軍。然而,中條山國民黨龐大部隊竟然不堪一擊。從5月7日日軍發起攻擊開始,中國軍隊“一經中間(被日軍)突破,各部皆陷於包圍零亂之中竟至不可收拾”。中條山戰役前後歷時一個多月,據日方的統計資料,國民黨軍隊“被俘約35000名,遺棄屍體42000具,日軍損失計戰死670名,負傷2292名”。在國民政府公佈的材料中,“綜合會戰,計斃傷敵官兵9900名”,我軍“共傷亡、中毒、失蹤官兵達13751員名”。日軍以1比20的微小代價、在極短時間內給國民黨軍隊以沉痛打擊。中條山戰役被國民政府視爲“最大之錯誤,亦爲抗戰中最大之恥辱”。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