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抗日戰爭 > 中條山戰役解讀:爲什麼日軍必須要攻取中條山?

中條山戰役解讀:爲什麼日軍必須要攻取中條山?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條山位於山西南部、黃河北岸,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北高西南低,橫廣170公里,縱深50公里,最高峯爲海拔2321米的垣曲歷山舜王坪,山脈平均海拔1249米。

中條山,西起晉南永濟與陝西相望,東迄豫北濟源、孟縣同太行山相連,北靠素有山西糧倉美譽的運城盆地,南瀕一瀉千里的滾滾黃河。境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關隘重疊,礦藏豐富。中條山,與太行、呂梁、太嶽三山互爲犄角,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隨着山西各主要關隘的相繼失守,中條山的戰略地位愈加重要。對中方來說,佔之,即可以此爲根據地,瞰制豫北、晉南,屏蔽洛陽、潼關。進能擾亂敵後,牽制日軍兵力;退可憑險據守,積極防禦,配合整個抗日戰場。

中條山戰役解讀:爲什麼日軍必須要攻取中條山?

就日方而言,得之,即佔據了南進北侵的重要“橋頭堡”,既可渡河南下,問津隴海,侵奪中原;又可北上與其在山西的主要佔領地相連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華北佔領區的治安狀況。所以,中條山地區被視爲抗日戰爭時期“關係國家安危之要地”。

中條山地區雖位於山西省境,但在抗戰時期卻不是晉綏軍的防區,亦不屬閻錫山的第二戰區管轄。駐守這裏的是國民黨的中央軍,在戰區劃分上則歸之於衛立煌爲司令長官的第一戰區。

1938年春,山西境內的中國軍隊爲減少正面損失,將十數萬之衆的部隊分散於晉南地區,建立防禦工事,開展遊擊作戰。日軍侵佔山西后,“爲了固華北、抑洛陽、窺西安,自1938年以來曾十三次圍攻中條山,但均未得逞”。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