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戰史祕聞 > 大唐突厥的百年戰爭:唐朝是怎麼打敗突厥的?

大唐突厥的百年戰爭:唐朝是怎麼打敗突厥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直以來,說起西漢的時候就免不了說到匈奴,就好像說到大唐時,也繞不開突厥一樣。這些分散在中國北方的古老遊牧民族一直和中原內陸的漢族人息息相關。大唐和突厥之間也有過百年的戰爭歷史,中間征戰無數,其實還有數十場經典戰役,那麼唐朝最後是怎麼打敗突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大唐帝國和突厥之間的戰爭。

突厥是中國北方古老的遊牧民族,崛起於南北朝時的戰亂時期,其勢力範圍曾經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即裏海),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貝加爾湖)五六千里,國王伊利可汗更是讓人敬畏的一代梟雄。突厥民族與中原的隋唐政權曾經激戰近百年,爲的是爭奪邊疆的人口、糧食、牲畜和其他主要的經濟資源。

 李世民與東突厥的邊疆爭奪戰

一支遊牧部落怎麼和強大的唐朝結下了“樑子”,而且一結就是數百年,這就有點讓人理不出頭緒了。“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在中學課文中學的《敕勒歌》,描述了當時北方少數民族的生存環境。在南北朝時期,由於中原混亂,北方各少數民族乘機崛起,其中最強大的一支就是突厥。突厥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興起於金山(阿爾泰山)南部,強盛於南北朝時期,曾經不斷地侵犯中原邊境,掠奪人口和財物,成爲當時中原政權的一大心病。

突厥曾經和隋朝進行了數次大戰役,但一直沒有被打敗。這個時候,突厥已經被分成了東、西兩部分,東面的勢力較強,西面的勢力較弱。到了唐朝的時候,突厥爲爭奪邊境的利益,而與唐朝軍隊在一百多年中進行了數十次的大戰役。

大唐突厥的百年戰爭:唐朝是怎麼打敗突厥的?

突厥和唐朝的首次正式交鋒被稱作“白馬之盟”,這又指的是什麼呢?

“白馬之盟”發生在唐朝初年。當時的突厥勢力異常龐大,各路諸侯竇建德、王世充、樑師都、劉武周等,甚至李淵都北面稱臣,接受可汗的封號。突厥歷任可汗始畢、處羅和頡利兄弟三人經常把入侵中土、燒殺搶掠當做娛樂節目,十分猖狂。

公元626 年,秦王李世民親自率兵在渭水隔河與頡利的二十萬騎兵對峙,大將尉遲敬德勇猛善戰,在今陝西涇陽地區挫敗了頡利的軍隊,但是突厥的主力並沒有受到太大損失。

頡利知道唐朝的軍隊訓練有素、軍容齊整、士氣旺盛,不敢貿然進軍,於是和李世民殺白馬結盟,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李世民答應每年給頡利的軍隊進貢,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馬之盟”,也稱“渭水之盟”。

面對東突厥的威脅,當了皇帝的李世民再也不敢輕視了,他開始練兵習武、積蓄力量、準備反擊。東突厥因連年征戰和天災,再加上薛延陀等部羣起反抗,突利可汗也歸順唐朝,國勢大減。而唐朝內部安定,經濟逐步恢復,又取得了恆安(在今山西大同境)、朔方(在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等地,便於進攻東突厥的軍事要地。唐太宗認爲戰機已成熟,公元 630 年正月,李世民命令大將李靖爲征討頡利軍隊的元帥。李靖在征討突厥的過程中,創造了很多戰爭傳奇,至今仍被人們廣爲傳誦。

話說李靖率驍騎三千自馬邑 (今山西朔縣)出發,火速趕到惡陽嶺(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南),距頡利可汗的都城定襄(即大利城,在今內蒙古清水河境內)僅有幾里路。

李靖敢於孤軍深入,而且進軍神速,令頡利可汗大驚失色。頡利對部下道:“唐兵若不傾國而來,靖何敢孤軍至此!”

李靖不等頡利有喘息之機,便發動鐵騎猛攻定襄。頡利措手不及,只得狼狽出逃。

大唐突厥的百年戰爭:唐朝是怎麼打敗突厥的? 第2張

李靖僅以三千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定襄,威震大漠。

時值嚴冬,頡利可汗逃到鐵山(在今內蒙古境內的陰山之北),極爲窘迫,於是派遣特使到唐朝首都長安向李世民求和,表示願意歸附。其實這只是頡利的緩兵之計,他想等到第二年春暖之後,草青馬肥,再與唐軍大戰。

李世民答應與頡利講和,並派鴻臚卿唐儉爲使者到鐵山撫慰突厥部衆。

李靖此時正駐紮於白道 (今內蒙古默特左旗),送走路過此地的唐儉,李靖即對部下說:“頡利雖敗,其衆猶盛。若逃至大漠以北,聯合回紇、薛延陀等族衆,再想消滅就難了。今皇上詔使至其處,頡利必會寬心,不再防備。若選精兵一萬,帶二十天的口糧,迅速襲擊,頡利可不戰而擒。”

當時還有將領對此有些疑慮,認爲皇帝已經答應與頡利議和,而且也派出了和談使節唐儉,如果對頡利發動突然襲擊,有抗旨之嫌。再說,唐儉已到突厥營地,如果突襲頡利,則唐儉性命休矣。

李靖解釋說,皇帝並沒有專門下詔令大軍暫停進攻,作爲大將,應根據戰場形勢決定攻守事宜。只要能徹底消滅突厥,此時也顧不得唐儉了。

於是,李靖親率一萬精兵隨唐儉之後北進,至陰山全殲突厥的一隊巡邏騎兵,而後神不知鬼不覺地靠近頡利的營帳。此時頡利因李世民答應與其講和而洋洋自得,忽聞唐軍從天而降,倉促之間難以集合兵力迎戰,只得騎上一匹千里馬逃跑了。

沒過幾天,成爲孤家寡人的頡利可汗便被唐軍俘虜。李靖此次襲擊頡利的戰術,與韓信襲齊之戰如出一轍,亦是乘敵不備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擊潰敵人的有生力量。至此,突厥部衆十五萬人、牲畜數十萬頭,皆爲唐軍所獲。自陰山至大漠的廣大地域,遂劃入唐朝的版圖。

李靖在明知李世民已經答應與頡利可汗講和的情況下,審時度勢,果斷給敵人以突然襲擊,一戰即從根本上解決了突厥之患,其功甚偉!李靖此舉,是對兵法上說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最佳詮釋。畢竟與敵國謀和,接受敵國的求降,遠不如徹底消滅之乾淨利落。這也肯定正中李世民的下懷。

李靖凱旋後,李世民果然非常高興,說:“李陵以步卒五千絕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書竹帛。靖以騎三千,蹀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太上皇李淵聞訊也很高興,嘆道:“漢高祖困白登,不能報;今我子能滅突厥,吾託付得人,復何憂哉!”

消滅東突厥,這是李靖爲唐朝立下的一大功勞,也是自古以來漢族與北方民族作戰所從未有過的豐功偉績。從此,唐朝北方邊境安然無事,人民安居樂業。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振興國內經濟策略的順利實施,應該說首先得益於李靖的赫赫戰功。

突厥頡利可汗部落覆滅後,唐朝頓時威震八方,周邊少數民族部落紛紛向唐朝稱臣,尊唐太宗李世民爲“天可汗”。李世民實際上成了“天下共主”。

大唐突厥的百年戰爭:唐朝是怎麼打敗突厥的? 第3張

 唐高宗與西突厥的邊境爭奪戰

臣服於唐朝的突厥部落出爾反爾,公元 649 年,唐太宗去世,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部落藉機反叛,擊敗了草原上的乙毗射匱可汗部落,侵犯唐朝邊疆上的庭州輪臺縣(今烏魯木齊)和蒲類縣(今木壘縣)等地。

公元 656 年唐高宗以程知節(即程咬金)爲行軍大總管,率兵西征,大敗西突厥於鷹娑川(今巴音布魯克草原)。

公元657年,唐高宗以蘇定方爲行軍大總管,率領蕭嗣業等唐軍將士、婆閏等回紇將士,翻越阿爾泰山由北道進軍;派歸附唐朝的西突厥將領阿史那彌射和阿史那布真爲流沙道安撫大使,帶領突厥將士沿天山北麓向西進軍。兩路大軍討伐阿史那賀魯。結果,阿史那賀魯被俘,西突厥汗國滅亡。阿史那賀魯被高宗赦免,留長安居住。

至此,唐朝與西突厥的邊境爭奪戰告一段落。唐玄宗與後突厥的邊境爭奪戰唐朝與突厥的戰爭竟然延續到唐玄宗時代,真是讓後人想不明白。唐玄宗元年至四年(公元742 年—公元 745 年),唐與回紇、拔悉密、葛邏祿三部合作進行了消滅後突厥汗國的戰鬥。

公元 742 年 8 月,臣屬於突厥的拔悉密、回紇和葛邏祿三部落聯合發兵攻打突厥骨咄葉護可汗,推舉拔悉密酋長爲頡跌伊施可汗;回紇、葛邏祿自封爲左、右葉護。後來突厥餘衆共立判闕特勤之子爲烏蘇米施可汗,侵犯唐朝邊境。唐玄宗派遣特使要求烏蘇歸附,烏蘇沒有答應。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在磧口(今內蒙古蘇尼特右旗西)屯集了重兵威脅烏蘇。烏蘇十分害怕,請求歸降。王忠嗣知其不是真心歸附,乃遣使者遊說拔悉密、回紇、葛邏祿共攻烏蘇,烏蘇兵敗逃跑。過後不久,突厥西葉護阿布思及葛臘哆等率領自己的部下相繼來投降,唐玄宗封阿布思爲奉信王,賜名李獻忠;封葛臘哆爲懷恩王,後突厥汗國從此衰落。

公元 744 年 8 月,拔悉密殺死了烏蘇可汗。突厥又立烏蘇的弟弟爲可汗,其內部十分混亂。唐玄宗命令王忠嗣乘機出兵攻打突厥,王忠嗣率軍在薩河內山擊敗突厥左廂阿波達乾等十一個部落,又與回紇、葛邏祿聯兵攻打拔悉密頡跌伊施可汗,將其斬首。唐玄宗冊封回紇酋長骨力裴羅爲懷仁可汗。公元 745 年正月,懷仁可汗攻殺白眉可汗,把他的首級送到了長安,後突厥汗國就此滅亡了。

唐朝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終於消滅了東、西突厥和後突厥國,但是卻沒有滅掉這個種族。

在這此後的兩百年中,在中亞地區崛起了另外一支突厥部落。據說這支突厥部落的軍隊還建立了橫跨亞、歐、非三大陸的龐大帝國,勢力非常強大,在西邊獲得了無數的經濟利益。有傳言說後來東征的“十字軍”也是來自突厥的血脈,但是這些傳聞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我們卻已無從考證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