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春秋歷史:武姜爲何偏愛共叔段?

春秋歷史:武姜爲何偏愛共叔段?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在一個非獨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是很難的,所以纔會出現我們常說的“偏心”。

對一個母親來說,不管她在深宮還是在農家,最偏愛的一般還是小兒子,不然怎麼還會有句老話:“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命根子”。

歷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春秋武姜偏愛共叔段,以及漢初竇太后偏愛劉武。

春秋歷史:武姜爲何偏愛共叔段?

都是一母同胞,都對小兒子無限的包容和寵愛,都以母親的名義干預朝政,也都因偉大的母愛引來滅頂之災。

01 偏愛幼子

武姜,鄭國武公的夫人,出身於申國姜氏,所以後世人稱她爲“武姜”。

據記載,武姜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難產,孩子頭沒出來,腳先出來了,情況十分危急。

古代醫療技術不發達,女子分娩,往往九死一生。遇到這種情況,即使王公貴族,也只能聽天由命。

好在母子都命大,最終化險爲夷。

但這一次驚嚇,給武姜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傷害,雖然十月懷胎,但她認定這個孩子就是來要她命的,所以極其厭惡他,還給孩子起名“寤生”,取其“倒着出生”的意思,怎麼聽都覺得有點彆扭。

後來,武姜有了第二個兒子,就是咱們今天說的“幺兒”共叔段。

共叔段出生比較順利,而且容貌俊秀,嘴巴也甜,武姜是越看越愛,愈發寵愛起小兒子來,對比之下,大兒子寤生就有些礙眼。

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市區周圍

02 奪嫡之爭

寤生是嫡長子,所以按照祖宗禮儀,被立爲太子。

但武姜不樂意了,她整天在鄭武公身邊吹耳旁風,數落寤生的不是,贊共叔段孝順、有愛心,想廢除寤生,改立共叔段。

好在鄭武公雖年老但還不糊塗,他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就由着武姜鬧去了,一直到最後嚥氣,還堅持要把國君之位傳給太子。

王位繼承合法、衆大臣擁護,這才成就了後來“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鄭莊公。

說起來,鄭莊公還得感謝自己有個態度堅定、眼光獨到的好爹。

春秋歷史:武姜爲何偏愛共叔段? 第2張

03 長子之志

毛主席在讀史時,曾給予鄭莊公極高的評價,認爲他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作爲一個被母親極度厭惡的人,他究竟厲害在哪裏呢?

第一、遇事能忍。

鄭莊公即位之後,武姜和共叔段並不甘心放棄,背地裏一直在尋找翻盤的機會。

在武姜的支持下,共叔段不僅超規格要求京城作爲分封地,而且公然招兵買馬、胡作妄爲。反叛之心,昭然若揭。

有大臣提醒莊公要及早應對共叔段,鄭莊公答覆說:“段現在做的還不算過分,我若此時對段採取制裁,姜氏一定會出來阻攔,不僅天下人會罵我對兄弟不義,還會罵我對母親不孝,還是再等他多做點大逆不道的事吧”。

這就是“多行不義必自斃”的由來。

春秋歷史:武姜爲何偏愛共叔段? 第3張

果然,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共叔段和武姜裏應外合,準備攻打都城。

城內的百姓和士兵都不滿於段的所爲,紛紛倒戈,失去支持後的共叔段兵敗自殺。

武姜也成了孤家寡人。

鄭莊公在胞弟和母親的陰謀下,一直忍受了22年。

蘇軾在《留侯論》中說: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爲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第二、出手夠狠。

鄭莊公面對共叔段的叛亂,雖一直隱忍不發、韜光養晦,但一旦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時,他絕不拖泥帶水,而是以雷霆萬鈞之勢,全線出擊,不僅在武力上擊潰對方,而且從心理上也要徹底擊垮對方,讓對方絕無反手之力。

我們的高中課文——《鄭伯克段於鄢》,就詳細記錄了這個戰爭的經過。

他的妥協隱忍絕不是懦弱無能,而是一個國君和兄長必備的治國素養和胸懷。

第三,把握分寸。

平定了共叔段之亂,怎麼處理內應——自己的母親武姜呢?

正在氣頭上的鄭莊公把武姜安置在城外,並且立誓說:“不到黃泉誓不相見。”

但很快,作爲人子的鄭莊公就後悔了,如果按照誓言,這輩子恐怕再也見不到母親了。

母親逐漸年邁,這豈不是有悖人倫了嗎?

鄭莊公的顧慮被一個大臣潁考叔知道了,潁考叔建議說:“不如在地下修條通往城外的地道吧,如果挖到泉水,不就是黃泉了嗎?這樣,您既不違背誓言也能見到母親了”。

鄭莊公採納了潁考叔的意見,不僅見到了武姜,而且還把武姜接到宮中頤養天年。

漢初,樑王劉武由於受到竇太后格外的寵愛,也一度干政議儲,最後驕奢無度、不懂節制,身敗名裂,反而連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也做不成。

由此可見,作爲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愛,而不是偏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