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神頭嶺伏擊戰是一場什麼樣的游擊戰 伏擊過程是什麼樣的

神頭嶺伏擊戰是一場什麼樣的游擊戰 伏擊過程是什麼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後分析

在神頭嶺伏擊戰中,我軍首先在周密偵察和分析情況的基礎上,採取相應的戰法。根據敵一處受襲,它處必援的規律,決定採取攻其所必救,殲滅其救者的戰法,以一個營強襲黎城,吸引潞城之敵越神頭而增援,我以主力在神頭嶺公路兩側埋伏,憑藉神頭嶺嶺窄、兩側地形複雜之有利條件,一舉殲滅援敵。事實證明,我採取這一戰法,完全符合當時的客觀實際,因而取得了預期的勝利。其次,正確選擇設伏地區,巧妙隱蔽僞裝。神頭嶺地區地形比較複雜,嶺窄溝深,懸崖峭壁,除公路之外,不便敵汽車、騎兵運動和展開,有舊工事和草叢利於我軍僞裝隱蔽,突然出擊。

爲了切實隱蔽企圖,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指揮員要求各部隊不要挖動工事上的舊土,踩倒的草一定要順着風向扶起來。正是由於我軍巧妙良好的僞裝隱蔽,雖然敵人的偵察搜索隊在只距我伏擊部隊十餘米的情況下,卻絲毫未能發覺。結果敵軍進入我伏擊圈時,我軍猶如神兵天降,打得敵人矇頭轉向,迅速被殲。

神頭嶺伏擊戰是一場什麼樣的游擊戰 伏擊過程是什麼樣的

最後,我軍不爲表面現象所迷惑,堅決貫徹既定決心。神頭嶺地區的公路,從地圖上判斷,是在神頭村以西的溝底通過,兩側正宜設伏,但部隊進入設伏地區時,發現公路是在嶺上,不便隱蔽。指揮員面對這種情況,不慌張,不忙亂,而是沉着冷靜地進行仔細分析,發現嶺上的舊工事可資利用,只要加以巧妙僞裝,就可以切實隱蔽企圖,收到出敵不意的效果,因而絲毫未動搖原定的伏擊決心,只是作了部署上的調整。

實踐證明,在掌握敵人心理特點和行動規律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開動腦筋,仔細研究分析情況,經過主觀努力,是可以變不利因素爲有利因素的。

一流的游擊戰

1937年8月,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在陝西省富平縣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陳賡任旅長,全旅約5700人。9月30日,三八六旅在師的編成內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0月18日挺進到山西打擊西進的日軍,先後取得長生口、七亙村、黃崖底等戰鬥的勝利。接着,派出小分隊和工作組深入太行山區的廣大地區,創建根據地。

1938年3月5日,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親自來到三八六旅,與陳賡商議,準備在邯(鄲)長(治)公路的黎城、東陽關、涉縣之間尋找敵人的弱點,伺機予以伏擊。

陳賡與劉鄧首長商議後,制定了襲擊黎城,吸引潞城的敵人來援,在潞河村地區埋伏殲滅援敵的作戰方案。作戰方案確定後,全旅就開始投入緊張的戰備工作。劉鄧首長走後,整整一天陳賡都在思考着,注視着地圖,心裏反覆斟酌,究竟把伏擊戰場設在哪裏比較有利。

神頭嶺伏擊戰是一場什麼樣的游擊戰 伏擊過程是什麼樣的 第2張

第二天上午,陳賡召開了團以上幹部參加戰前準備會。陳賡傳達了師首長批准的作戰方案,又介紹了戰場的形勢和敵我雙方的情況,最後他說:“現在的中心問題是要選擇一個最佳的伏擊場地。”

大家聽後都很興奮,不約而同地圍到地圖前,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最後,目光都集中到了神頭嶺。從地圖上看,神頭嶺確實是一個設伏的好地方。地圖標示出那裏有一條深溝,公路從溝底通過,公路兩旁山勢陡險,既便於隱蔽,也便於出擊。整個邯長線上,這裏是理想的設伏地。大家都同意把伏擊地點設在神頭嶺,然後目光都集中在陳賡身上,等待他決定。

不料,陳賡並沒有說出大家期待的話,卻反問道:“神頭嶺的地形誰實地看過?”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說不出一句話,因爲誰也沒有顧得上去看。陳賡笑了。他說:“我們這不是紙上談兵嗎?劉師長(劉伯承)常講:‘五行不定,輸得乾乾淨淨。’靠國民黨的老地圖吃飯,要餓肚子啊!我看,會暫時開到這裏,先去看看地形好不好?”隨後,他宣佈散會,帶着十幾個旅、團幹部騎着馬馳向神頭嶺。

經過實地考察後,陳賡決定:伏擊戰就在神頭嶺打。一個團在左,一個團在右,埋伏在公路北邊的國民黨廢舊工事裏。補充團則埋伏在對面的方向。同時抽一小支部隊向潞河村方向遊擊警戒,伺機炸燬濁漳河上的大橋,切斷兩岸敵人的聯繫。另派一個營在潞城方向警戒,切斷敵人的退路。

一切部署完畢後,陳賡又沉思了一會兒,突然說:“潞城有3000多敵人,我們的兵力是有點不足,再抽一個連出來,繞到潞城背後打游擊去,吸引敵人。”

3月15日傍晚,部隊出發了。第二天凌晨4點半,部隊進入埋伏地點。國民黨軍的舊工事都被利用起來,不多時,對黎城的佯攻也打響了。9點左右,偵查員報告1500多敵人出了潞城前來支援黎城,已經到了微子鎮。

神頭嶺伏擊戰是一場什麼樣的游擊戰 伏擊過程是什麼樣的 第3張

敵人很快進入了我軍的伏擊地,步兵、騎兵、大車隊都過來了,後衛連也緊隨着走進了伏擊圈。頓時,陳賡命令發出攻擊信號。瞬間,平靜的山樑變成了一座火山,伏擊部隊一起開火。

戰鬥正緊張,陳賡親自拄着柺杖率領支援部隊來到村中,他揮着手杖高喊:“快上,把敵人趕到山樑上去!”

陳賡大無畏精神感染了全體指戰員,大家不顧一切地撲向敵人。殘敵很快被消滅。這場戰鬥持續了2個小時,共斃傷俘敵1500餘人,繳獲長短槍500餘支、子彈萬餘發。潞城和黎城的援敵由於陳賡佈置的伏兵阻擊,無法前來支援。這次閃電式的圍殲戰,打得敵人失魂落魄。日軍在資料裏承認,這次戰鬥是八路軍“一流的伏擊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