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春秋時期:巴國十幾萬百姓去哪兒了?

春秋時期:巴國十幾萬百姓去哪兒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說陶淵明所作《桃花源記》當中躲避秦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隱居人真的存在,那這些人一定就是巴國人。我們一直稱四川盆地一帶爲巴蜀,就是因爲在先秦時代哪裏存在這兩個國家,巴國和蜀國。巴國是一個曾經創下過輝煌青銅器文明的奴隸制國家,在被後來的秦國擊敗併吞並之後,巴文化消失直至湮滅。那麼問題來了,這樣一個曾經極其輝煌的文明,怎麼會消失的那麼突然,那麼徹底呢?

春秋時期:巴國十幾萬百姓去哪兒了?

從巴國的歷史形象和今天出土的文物來看,和中原文化有極大的差別,很容易讓人們誤解巴國文化是少數民族。但實際上,巴國人是地地道道的華夏族。巴人不但和黃帝是同一脈系,而且還參加了武王伐紂的聯盟軍,並且是前鋒部隊。巴國的國號,也是在武王伐紂之後,跟中原諸侯國一起分封的,是第四等的子爵國,跟吳國楚國一個級別。

巴人文化是爲數不多的起源於長江流域的華夏文化,曾經與當地“鹽水女神”爲代表的某個神祕的母系氏族社會爭奪鹽礦。經過空日持久的戰爭,最終巴人獲得了勝利,控制食鹽之後,變誕生了“鹽巴”和“巴鹽”兩個詞彙。他們依靠這一自然資源,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部族,尤其是在獲得周王朝的分封之後,便發展出了極爲發達的文明。

春秋時期:巴國十幾萬百姓去哪兒了? 第2張

隨着春秋時代的到來,巴國由於夾在秦國和楚國兩大強國中間,艱難的生存,由於巴蜀兩國不但有珍貴的食鹽資源,而且物產豐富,是列國諸侯中的糧食產量大國。所以不斷的被秦楚兩國覬覦蠶食,國土面積不斷縮小,直到戰國中期被秦國徹底吞併。

其先進的文明隨着巴國的覆滅突然消失,十幾萬巴國人竟也不知所蹤,千百年來成爲中國歷史上的一大謎團。有一種說法是巴國的人口被秦軍全部坑殺,就像後來他們在長平之戰當中坑殺40萬趙軍一樣。不過我不是很認同這種說法,巴國的實力遠遠不足以和秦國抗衡,完全沒必要通過屠殺人口來削弱。再者,戰國時代是一個大爭之世,人口也是一種極爲重要的戰爭資源,平白無故的殺掉這麼多巴國人口,且不說喪失了這麼多兵源,天府之國的農田要依靠誰來耕種呢?

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巴國在覆滅之後,除了戰死的之外全都大規模遷徙了。在商洛地區存在的神祕洞窟似乎能夠解釋這一假說。在陝西商洛,存在着九百多個神祕的洞窟,全部都依山面水。要進入洞穴,必須得穿過湍急的河流,進入那些呈長方形、四壁平平、明顯是人工修建的洞穴。按照這個路數,簡直就跟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所記載的桃花源一模一樣。更加明顯的是,在洞窟中出土的文物和相關符號,跟三峽巴國出土的文物和符號驚人的相似,幾乎就可以確定,商洛洞窟就是巴國人爲了躲避戰亂而躲藏的地點。甚至可以大膽的猜測,桃花源可能是真實存在的,桃花源裏躲避秦國戰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可能就是巴國人。

春秋時期:巴國十幾萬百姓去哪兒了? 第3張

另外還有一些人認爲,巴國人並沒有被屠殺,也沒有逃離家園,而是留在了巴國故地,只是不再稱呼自己爲巴國人了。由於秦國的法家制度,能夠很迅速的使人們進入規範化,巴國人在秦國的馴化之下,沒過多久就變成了地道的秦國人,忘記了自己原來的屬性。

總而言之吧,我是不相信一個曾經擁有高度發達文明的族羣,會平白無故的突然消失。隱居也好,改頭換面也罷,總之還是生活在這片他們熱愛的土地上,經過常年的演變,融入到這個龐大而偉大的華夏族羣當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