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五京制是什麼意思?曾有哪些國家使用這個制度?

五京制是什麼意思?曾有哪些國家使用這個制度?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京制,指多個國家首都管理制度,五京制的淵源說法不一,最早有明確的記載爲成書於945年的《舊唐書》,即757年所設置的唐朝形式上五京。渤海五京制首見於1044年修的《新唐書》,然而其具體設置年代缺載。五京制對後世首都建置制度上影響深遠,前後歷經唐(含渤海)、遼、金,自8世紀中葉起至13世紀,長達400多年。但據《戰國策·燕策一》“孟軻謂齊宣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將五都之兵…………以伐燕”以及《齊策一》“齊車之良,五家之兵”等記載。戰國時齊國也應該有過五都制。

概述

五京制是什麼意思?曾有哪些國家使用這個制度?

五京制,一般指遼金兩代分設多個首都管理國家的制度。除了遼金之外,唐代、渤海國、新羅也曾有類似的或名義上的五京。遼五京置留守,留守行府尹事。金五京留守兼本府尹及本路兵馬都總管。

史料記載

《遼史》中五京並稱共35次,其中兩次是渤海五京,餘者均爲遼代五京;而且其中五京常於“二帳”、“十二宮”並稱。檢索全部二十五史,出現五京這一語彙的有《舊唐書》卷三十八唐“五京”,《新唐書》卷二一九“渤海五京”,《金史》卷一的“渤海五京”、卷二四中的“金五京”(“襲遼制,建五京”)。

沿革

中國自西周以來就實行復都制,周武王滅商後爲了控制東方而設立雒邑。五京的設置,最早源於唐朝中期,唐朝於618年以長安爲京師,657年以河南府爲東都,時爲陪都制。690年,以太原府爲北都,至742年,以京師爲西京,改東都爲東京,改北都爲北京。757年12月置鳳翔府,號爲西京,與南京成都府,中京京兆府,東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合爲五京,至此,唐五京正式確立,762年以後,罷鳳翔府京名。在東北的渤海國也設立了五京制,但渤海沒有給後世留存下自己的文獻典籍,渤海紀事始見於中國正史《舊唐書》及《新唐書》,此後,有關渤海國的史實陸續散見於歷代的各種文獻,其中包括日本與朝鮮的史籍。在《遼史》中記述了渤海國的滅亡。

遼初以龍眉宮爲上京臨潢府,始建於918年。至928年以東平郡爲南京,至938年得燕雲十六州,改幽州爲南京析津府;改東平郡爲東京遼陽府。1009年,在原奚族地區的七金山土河之濱,仿造故唐“神都”洛陽的建制建立都城,號中京大定府。1044年以雲州爲西京大同府,至此遼同時並設五京,直至1125年覆亡。

金初接受了遼朝的五京建制,沿襲其號,1138年以其興起之地爲上京會寧府,改原來遼上京臨潢府爲北京,加上宋朝都城汴京開封府,這時有七京。不久,削去遼上京臨潢府的京號,1153年遷都燕京,又削去上京會寧府的京號;改遼南京析津府爲中都大興府,即爲中京;改中京大定府爲北京大定府;改宋汴京開封府爲南京開封府,重新確立了金五京建制,直至1173年又重新恢復會寧府爲上京,直到金覆滅,一直有六京之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