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大汶口文化分爲幾個時期?每個時期有什麼特點

大汶口文化分爲幾個時期?每個時期有什麼特點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汶口文化是分佈於中國黃河下游和江淮地區的一種原始文化。1959年在山東泰安、寧陽兩縣(今爲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與寧陽縣)交界的大汶口、堡頭遺址,發掘了成百座墓葬,出土了大批獨具風格的文物。以後同一類型文化的遺址和墓葬在山東和蘇北的廣大區域也不斷髮現,這就是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就已發掘的材料看,可以初步分爲早、中、晚三期。

早中期

大汶口文化時期,社會生產的勞動者的性別,先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從男女隨葬的石鏟、石斧、石錛和紡輪這兩類工具的變化,可以得到很好的說明。在大汶口文化中期以後,隨葬石鏟、石斧、石錛等生產工具的主要是男性,而隨葬紡輪的則主要是女性。這說明男子已成爲社會生產,特別是農業生產的主要擔當者,而婦女則從事紡織等家內勞動,社會已經從母系氏族公社階段發展到父系氏族公社階段了。

大汶口文化分爲幾個時期?每個時期有什麼特點

晚期

大汶口文化晚期,隨着生產的發展,私有制已經出現了。家豬就是大汶口氏族家族的一種重要動產。有一些大汶口墓葬裏隨葬有很多豬頭和豬的下顎骨。這些隨葬的豬頭和豬的下顎骨,應是墓主人生前的私有財產。此外,隨葬的私有財產還有陶器、生產工具和各種裝飾品等。

私有制的產生和發展,必然導致貧富兩極分化,在氏族內部出現富有者和貧窮者。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清楚地反映了這種演變。從墓的規模看,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別。從隨葬品來看,差別更加懸殊,有兩組墓葬可以對比:一組七個墓,隨葬品比較豐富,最多的達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豬頭等;另一組四個墓,隨葬品很貧乏,總共只有17件,爲陶器、紡輪、獐牙等。可見貧富分化已經十分顯著。

大汶口文化分爲幾個時期?每個時期有什麼特點 第2張

黑陶和白陶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製陶業中出現的兩個新品種,反映了當時製陶工藝的顯著進步。這時的陶器已用快轉陶車來製造。陶車由輪盤和輪軸組成。使用時,由一人轉動輪盤,使其急速旋轉,由另一人藉助陶輪轉動形成的離心力,配以雙手靈巧的動作,將陶土塑成需要的器皿。用快轉陶車製坯,數量多,質量也好。燒製技術也有提高。擴大了窯室,縮小了火口,增加了火道支道和窯箅箅孔的數量,使熱力分佈更加均勻。這時採用了高溫下嚴密封窯技術,使陶土中的鐵元素得以還原,有的還在陶土中摻過炭,因此燒成的陶器多爲黑色。白陶用高嶺土製造,製造時努力保持陶土的純潔,因而燒成了白色。白陶的出現有重大的意義,它爲以後瓷器的製作奠定了技術基礎。白陶上有的還有圖案花紋。

大汶口文化分爲幾個時期?每個時期有什麼特點 第3張

社會性質

根據大汶口文化遺址的發掘,特別是墓葬的發掘,對大汶口文化的社會發展階段主要有3種不同看法:

一、認爲私有制已經確立,一夫一妻制已得到鞏固,應處於母系氏族社會末期階段。

二、認爲墓內隨葬品懸殊很大,並已出現文字,應是奴隸社會的產生的初級階段。

三、根據大汶口墓葬材料,認爲應處於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階段。

其中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大汶口文化早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末期,但在早期的後一階段,母系社會開始解體,逐漸向父系社會過渡。大汶口文化中期則已經進入了父系社會階段,中期時財富的私有和貧富之間的分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大汶口文化晚期生產力水平較中期有了較大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生產關係的變革,之前所確立的父權制,這時已經逐漸沒落,氏族制度也走向了崩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