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新石器時代晚期最典型的文化:龍山文化有何特點?

新石器時代晚期最典型的文化:龍山文化有何特點?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龍山文化以1928年因首次發現于山東章丘縣龍山鎮的城子崖而得名,它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最有影響的典型的文化。考古資料表明,龍山文化已經遍佈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區域,在龍山文化以外,其它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也擴大了分佈範圍。這是社會生產力和上層建築比過去迅速發展的結果廣大範圍內的龍山文化可以劃分爲山東龍山文化、河南龍山文化、陝西龍山文化三個大的部分。

新石器時代晚期最典型的文化:龍山文化有何特點?

山東龍山文化在大汶口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其陶器製作普遍採用快輪,造型規整,器壁薄而均勻,技術精良,特別是漆黑光亮、薄如蛋殼的泥質黑陶更獨具特色。當時制玉工藝已經專業化,能生產出精美的玉質禮器,山東膠縣三里河遺址出土的成組玉器和日照兩城鎮遺址出土的刻花玉斧,都是典型器物。山東壽光縣邊線王村北於80年代中期發現有龍山文化時期的城堡遺址,面積達57萬平方米,爲迄今所見龍山文化城堡之最大者。山東龍山文化的房屋建築普遍採用挖槽築牆和原始夯築的技術,多有長方形土臺式建築,居室地面往往分層築成從仰韶文化發展而來的河南龍山文化分佈較廣,可以劃分爲五個地區性的類型。一是以洛陽爲中心的伊洛流域的“王灣類型”,其陶器多飾以方格紋,並極少有鬲。

河南登封王城崗曾發現龍山文化時期的方形城堡。二是分佈在豫北、冀南和魯西的“後崗類型”,其陶器多飾以繩紋,邯鄲澗溝遺址發現有叢葬坑。三是豫東和皖西北的“王油坊類型”,方格紋爲其陶器的主要紋飾。淮陽平糧臺發現面積達5萬平方米的龍山文化時期的城堡。四是豫陝交界處的“三裏橋類型”,陶器紋飾以繩紋爲主。五是豫西南丹江流域的“下王崗類型”,其陶器以灰陶、黑陶較多。郾城郝家臺發現有龍山文化中、晚期的方形城堡以渭水流域爲主並遍佈陝北、陝南許多地區的陝西龍山文化一般分爲早晚兩期。陶器以灰陶爲主,也有些紅陶,器形和紋飾多有與其以東的河南龍文化、以西的齊家文化的相似之處,反映了這幾個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房屋以半地穴式爲主,有內室和外室。在外室,正對斜坡出口處常有炊爨或保存火種的壁龕;在內室,有儲藏糧食的袋形窖穴。

新石器時代晚期最典型的文化:龍山文化有何特點? 第2張

臨潼康家遺址發現有成行排列的100多座房屋基址,其佈局爲考察當時社會結構情況提供了資料齊家文化得名於甘肅廣河縣齊家坪遺址,在甘肅以及青海、寧夏、內蒙古等地廣泛分佈,其時代約在距今4000年左右。齊家文化的製陶業比較發達,當時已掌握了複雜的燒窯技術,這與齊家文化頗具特色的冶銅業的岀現很有關係。齊家文化的房屋多半地穴式建築,居室鋪一層白灰面,不僅堅固美觀,而且防潮,很有特色分佈在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是承繼崧澤文化發展形成的,得名於杭州附近的良渚遺址,其時代在距今50004000年之間。

新石器時代晚期最典型的文化:龍山文化有何特點? 第3張

良渚文化的稻作農業、竹木製作、養蠶、絲織、麻織等都有重要發展。尤爲令人注目的是發現了以琮璧、鉞爲主的大量玉器,浙江餘杭的反山和瑤山、江蘇武進的寺敦等地都出土有良渚文化的精美玉器,不僅說明制玉工藝精湛,而且其器形和紋飾多反了社會上層建築的深刻變化。陶器形制繁多,泥質灰胎黑皮陶居多數。

新石器時代晚期最典型的文化:龍山文化有何特點? 第4張

良渚文化的墓葬遺址也很有特色,一些大型墓葬的墓主可能屬於當時的顯貴階石峽文化是嶺南地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晩期文化,得名於廣東曲江石峽遺址,其時代在距今5000-4000年之間。石峽文化發現大量石制工具和作爲武器的石鉞和石鏃,特別是薄體利刃的長身亞腰式及雙肩式的石鉞更具特色。其遺址還發現有琮、瑗、璧等貴重玉器。其陶器盛行三足器、圈足器和圜底器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以外,在內蒙古涼城、吉林和龍、黑龍江尚志、福建閩侯、海南陵水、雲南淪源、西藏昌都新疆哈密、臺灣台北等地都有重要發現。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